内容简介
本书是察哈尔学会与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届“城市外交地方高校论坛”的演讲集和论文集。所谓城市外交是指城市或地方政府为了代表该城市或地区的利益,在政治舞台上发展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的制度和过程。全书包括三部分,除第三部分是届城市外交地方高校论坛的实录外,前两部分从“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的角度,展示了目前中外城市外交的成果。本书纳入“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系列。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实践
广州的“地方政府联合国”之旅———广州竞选UCLG 联合案例分析
熊 炜 权家运
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扬州模式” 柯银斌 沈 泱
地方政府公共外交的新路径:以青田公共外交协会为例
外交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
“桥头堡”战略视角下的云南公共外交 赵可金
面向东北亚 创建现代化城市———城市外交实践的大连模式
陈 维
西宁市与美国犹他郡的友好城市交流 李海涛 余万里
第二部分 外国经验
伦敦的城市外交竞争策略 黄书铭 熊 炜
文化是城市外交的灵魂———巴黎城市外交及其对西宁的启示
张峻铭 王义桅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外交竞争策略 黄书铭 熊 炜
第三部分 届城市外交地校论坛实录
领导致辞
搭建地方与高校交流平台,扎实推进中国公共外交事业 韩方明
为城市外交提供智力支持 郑启荣
主旨演讲
城市外交:我的实践与体验
赵启正
大会发言
黑河市的公共外交实践
摘要与插图
城市外交:我的实践与体验赵启正
各位与会的代表:
大家上午好!
全国地方的公共外交协会,除了中山、佛山我没去之外,其他的都去过,温州去的有三次之多。现在全国有十三四个地方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他们都是推进地方公共外交工作的先锋。
今天主要讨论的主题是“城市外交”。还要讨论建立起地方公共外交协会和高校之间的一种联系,希望大家能够结成朋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因为这种帮助是互补的,因而也是需要的。
“外交”是个很有历史的词,现在这个词用的越来越广,对“外交”格的定义还是在政府之间——即为维护本国利益与他国的交涉、谈判以达成理解、共识。当然,谈不好也会不欢而散。政府外交不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是要国家授权的。“公共外交”这个词,是外国对外宣传的代名词,由政府出资、政府策划。比起我们的对外宣传来说,形式更加多样或活泼一些,但核心内容依然是政府设计的。随着公共外交实践的发展,很多国家觉得由政府承担对外宣传的效果,不能尽如人意,于是社会组织和公众承担的公共外交也发展了起来。
我国早就认识到了面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文化和政策的重要性很早就提出“人民外交”的概念,并为此成立了人民外交学会。可惜那时中国的传播能力有限,汉语在世界上也远不如英语普及。如果“人民外交”这个词被广泛传开,“公共外交”这个词也许就不需要了。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经济要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要在世界舞台上起到足够的作用,能够对的发展有所贡献,只有这样,中国才是一个世界大国。
今天我们越发感觉到,中国为世界作贡献的时候到了,并且这种呼唤也是急迫的。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国防实力的强大,地位的提升,我们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地缘政治受到了孤立,形势可以说是严峻的。长此以往,必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然,周边环境并不是说只依靠公共外交就可以改善,但是公共外交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促进外国公众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人民,认识中国的文化,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从而加深对中国的理解,使他们喜欢中国,至少不讨厌中国,我们面对的环境和舆论环境就会有所变化。舆论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外国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公共外交的目的就这么自利吗?可以这么说,任何外交活动都是站在本国的立场上,但是我们的公共外交是促进友好,利己亦利他。我今年又去了一次日本,在一个多国参加的论坛上,我说,从中国的利益出发,我们觉得中日应该友好,但你们日本人从日本的利益出发,觉得中日该不友好吗?我随后说,我们两国友好,对东北亚的和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对世界和平是有重大贡献的。中国的公共外交确实是追求中国的利益,但也有利于世界的利益。这句话说得很平常。但是一比较就知道,有些国家的公共外交,是在不断“纠正”外国和本国不一致的制度、政策,宣扬本国的价值观是普世的。而我们的公共外交是为了说明中国,说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文化,光明磊落,不必隐晦。
在今天,美国也认识到单靠政府承担的公共外交是不够的,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多次号召美国的几个大网络参与针对外国的,是对中国的宣传活动,这叫作“网络外交”。
当今“外交”这个词用得很广泛,网络外交、体育外交、文化外交、人文外交等等。有些具备更具体的历史意义,比如说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等等。这些说法多数不是正规的政府外交,而是公共外交。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公共外交活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