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政治现实出发,以比较的视野,审视了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一脉相承的艰辛探索及其巨大成就,并通过严谨细致的研究阐释分析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式政道思维”,包括理想政治秩序, 政体与政道等几章;中篇为“新中国的历史演进”;包括传统政道思维与当代治国理念,坚守方向、探索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论中国体制的学习模式与适应能力,大转型——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等四章;下篇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与政策”,包括公众决策参与机制,挑选决策者阶段的新趋向,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轨迹与逻辑,走向预算国家,中国在保护社会方面的新跃进,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等七章。
目录
上篇 中式政道思维
一、 理想政治秩序
——古今中西的探求
二、 政体与政道
——中西政治分析的异同
政体思维
政道思维
结语
三、“王道政治”是个好东西?
——评“儒家宪政”
病症:合法性危机?
“处方”:王道政治?
中篇 新中国的历史演进
四 、传统政道思维与当代治国理念
二百年治国的三个阶段
党国体制解决了治国能力问题
前30年打基础,后30年起飞
国家治理与国家能力
中国体制的四个优势
四个优势都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西方政体思维与中国政道思维
共产党讲的“民主”是政道层面上的
摒弃政体决定论思维方式
民主要谈,更重要的是谈社会主义
五、坚守方向、探索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前30年的探索
所有制方面的探索
计划方面的探索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方面的探索
前30年探索的成就
后30年的探索
的探索
十五大以来的探索
后30年探索的成就
结语
六、如何摸着石头过河?
——从农村医疗融资体制的变迁看中国体制的学习模式与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与学习模式
医疗合作的萌芽
合作医疗的兴起
合作医疗的普及
传统合作医疗的衰落
新型合作医疗的探索
小结
七、大转型
——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
波兰尼的《大转型》
中国的大转型
大转型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小结
下篇 当代中国的政治与政策
八、公众决策参与机制
——一个分析框架
公众参与机制
信息公开
听取民意
吸取民智
实行民决
公众参与的位阶
的逆向参与模式:群众路线
九、挑选决策者阶段的新趋向
城乡基层选举
人大代表选举
行政长的选举
十、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动员模式
内参模式
借力模式
上书模式
外压模式
小结
十一、改革时期的公安分权与集权
——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轨迹与逻辑
调动地方资源——公安行政分权的意义
人员编制权力下放
经费保障责任下移
机构管理权限下放
重塑中央效能——公安行政集权的目的
调整编制、向基层倾斜
建设经费保障机制
强化机构纵向监管
从分权向集权转变的原因
控制对象与控制主体的变化
分权与集权自身矛盾的演变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化
国家强制能力建设的逻辑
分权化发展的条件
集权型建设的前提
小结及讨论
十二、走向预算国家
——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
国家建设、财政转型与预算国家:一个初步的理论
国家建设与财政转型
税收国家
预算国家
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法国、英国和美国的经验
法国道路
英国道路
美国道路
中国的预算改革
预算改革前中国的财政:演进中的税收国家与“前预算时代”
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
建立预算国家面临的挑战
总结
十三、要瘦身,不要虚胖;要先锋队,不要精英党
十四、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在保护社会方面的新跃进
中国式社会主义:从1.0到3.0
缩小不平等
地区差距的缩小
缩小城乡差距
降低不安全
生活保障
医疗保障
养老保障
住房保障
其它保障
小结
十五、“公民社会”vs.“人民社会”
正名
名与实
同质的神话
圣洁的神话
独立的神话
国家与社会对立的神话
民主动力的神话
小结
十六、代表型民主与代议型民主
一个“悖论”?
摘要与插图
王绍光,1954年生于武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曾在1972—1977年任教于武汉市堤角中学;1990—2000年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已出版中英文专著与合著约三十本,包括《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分权的底限》、《民主四讲》、《袪魅与超越》、《安邦之道》、《人间正道》、《中国式共识型决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