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施密特:大国和它的》是冷战时期苏、美、中等大国外交战略的经典之作。也是施密特与苏、美、中、日等大国领导内幕交往实录,描述了等那一代大国领导人的性格与风采,他们的思想与忧虑,其中有施密特对关系未来走势的准确判断。
目录
作者新版前言(2014年8月)赫尔穆特·施密特 / 1
译者新版感言(2014年9月)梅兆荣 / 5
出版前言梅兆荣 / 6
作者中文版序言赫尔穆特·施密特 / 8
译者的话梅兆荣 / 12
作者德文版前言赫尔穆特·施密特 / 16
第一部分 同俄国人相处 / 1
第一次同苏共勃列日涅夫见面——
这是一个感情容易冲动而同时又善于政治谋略的大俄罗斯人和一个虽然头脑冷静但又并非毫无情感的北德意志人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个人关系的开端。
.................................................
第二部分 美国——做一个世界大国的难处 / 143
大多数美国人——甚至大多数美国政治家——对世界的认识犹如坐井观天,他们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国土。由此出发,他们在判断和对待其他国家的利益时,往往表现得幼稚可笑。
..................................................
第三部分 中国——世界第三大国 / 343
长城的景色超出了我的一切想象,它使我更加敬佩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古老文化。几年以后,当我在西安参观上千个兵马俑以及接着去杭州西湖周围参观佛教庙宇时,我也同样为之倾倒。
....................................................
摘要与插图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有影响,对这一点我从来没有弄清楚。卡尔·马克思的生命在整整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结束。他没有在一个霸权主义的共产党国家或存在核武器的条件下思考过或写作过。列宁的情况不同——斯大林在他的《社会主义在一国》中也一样——但列宁也在50多年前就已去世,他的理论著作不适合于本世纪25年的形势,而在这个世纪的中叶曾经历过一次剧烈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或者原子武器带来的影响,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如果事后把这些因素塞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维大厦里去,我总觉得难以想象。当然,我们读过苏联共产党的伟大宣言以及同苏共团结一致的各党各国的性文件,但我感到很没有把握的是,那些通过或批准这些决议的人是否真正确信无疑。比较起来,我倒觉得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体系中得出的世界政治和意识形态结论更有逻辑连贯性,但另一方面也更有危险性。还没有一个身居领导地位的俄国人或者东欧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元,曾在我面前用马克思主义的或者列宁主义的或者任何其他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原则来论述自己国家的外交或安全政策。他们拿出的论据从来都是扎根于自己国家的理性和自己民族利益的。
在欧洲安全政策领域,情况亦无不同。人们可以用这种或那种方式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或列宁这些思想家的学说中引出“共处”这个外交政策原则——一条抽象的原则,看起来它不仅是适用的,而且是不可攻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