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林雪梅编著的《马克思的权利思想》旨在“追寻马克思的足迹,以探寻权利的真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书采取了“三位一体”的解释维度: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维度、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维度与我们的时代维度。这三个维度主要涉及三个核心问题:“马克思权利思想怎样产生”、“马克思权利思想是什么”、“马克思权利思想如何中国化”。通过对以上核心问题的阐释,本书认为:马克思权利思想的总体特征是贯穿了一种“权利的否定性视角”,即不是以“权利是什么”问题为中心,而是以“权利不是什么”问题为中心来思考权利的基本问题;在权利本原问题上,马克思坚持权利是人赋的而非天赋;在权利的内涵问题上。马克思坚持权利的内涵是自由而非具体的利益;在权利的运行问题上,马克思的视角对那些混淆了权利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关系的论点是否定的,实际上,对权利的追求是一个不断从现实走向理想、从实然走向应然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权利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上,本书构建一种从“否定性”批判走向“平衡性”建构的“新权利思维方式”,并以这样的“平衡权利观”统摄“中国社会主义权利理论与实践”。
目录
权利研究的时代召唤:回归原典,探寻权利真义
第一章 权利的概念谱系与马克思的方向
一、权利的语词
(一)西文世界的权利语词
(二)古代中文世界的权利语词
(三)近代中文世界的权利语词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文世界的权利语词
二、谱系论视角下的权利概念
(一)权利概念的概念论谱系
(二)权利概念的形态论谱系
(三)权利概念的本质论谱系
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权利思想的渊源和萌发
一、正义与自然:西方权利观念生成的形态
二、理性与意志: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权利思想
(一)康德的权利思想
(二)黑格尔的权利思想
三、自我意识与定在自由:马克思对德国古典权利思想的改写
四、《莱茵报》时期的权利思想
(一)作为法律的第一原理的自由
(二)人类法与动物法的冲突
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权利思想的市民社会转向
一、权利的形而上学批判: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分析
(一)作为政治国家和权利之基础的市民社会
(二)私人利益与立法权:人之二重化的批判
(三)自由主义权利观的初步批判
二、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权利观
(一)对专制主义的批判:“1843年通信”三封
(二)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论犹太人问题》与权利二重化的批判
三、权利问题的哲学人类学根基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理解的“人”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理解的“人类解放”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权利思想的批判性确立
一、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
(一)批判施蒂纳的自由主义
(二)批判施蒂纳的自由主义权利观
二、马克思对蒲鲁东权利观的批判
(一)马克思对蒲鲁东思想的总体批判
(二)对蒲鲁东所有权思想的哲学批判:以《什么是所有权》为中心
(三)对蒲鲁东所有权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
三、马克思对拉萨尔权利观的批判
(一)批判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
(二)批判拉萨尔的劳动与财富关系理论
(三)批判“平等的权利”与“公平的分配”观念
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权利思想的总体架构
一、马克思的权利本原论:权利人赋论
(一)权利天赋论的证成
(二)马克思对权利人赋论的证成
二、马克思的权利内涵论: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社会自由与个人自由的辩证统一
(二)作为物质活动的自由与作为精神活动的自由的辩证统一
(三)作为历史过程的自由与作为历史产物的自由的辩证统一
(四)自由的本质:实践
(五)自由的目标: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马克思的权利运行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一)社会关系之总和: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关系
(二)对立统一之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应然关系
(三)不平等之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实然关系一
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权利思想的中国适用
一、权利认知的中国语境
(一)中国语境下权利认知的法学脉络
(二)当代中国的权利义务之争:权利是否优先于义务
二、平衡权利观:马克思权利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范式
(一)历史权利和普遍权利的辩证统一
(二)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的辩证统一
(三)社会分层与利益分配的辩证统一
结语:马克思权利思想的法学意蕴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