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评价为核心,以公平与效率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理论体系、模型框架以及实证应用三大内容。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中主客体关系的解析,提出了以设施为共同客体,从供给、使用主体以及规划协调中介三大方面共同认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模式;基于供需平衡原则建立了源于共同价值观的主体协调均衡理念,并形成了本书的区位评价理论框架;在此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协调公平与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评价综合体系,并以南京市11个城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书可供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及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参考与使用,也可供规划编制单位相关技术人员,政府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公务人员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城市功能转型与提升 /1
1.1.2城乡统筹与社会公平 /2
1.1.3公平效率的合理协调 /2
1.1.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1.2相关概念界定 /3
1.2.1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3
1.2.2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 /6
1.3本书框架及研究方法 /8
1.3.1研究框架 /8
1.3.2研究方法 /10
2新时期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 /11
2.1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化 /11
2.1.1省域尺度 /12
2.1.2城市尺度 /17
2.2相关规划与配套标准 /20
2.2.1控制单元与设施类型 /20
2.2.2设施区位布局要求 /22
2.2.3常规规划布局方法 /23
2.2.4设施布局的差异与时序 /24
2.2.5不同部门规划的衔接 /24
2.3供给与使用的空间表现 /25
2.3.1配套速率与城市空间的扩张 /25
2.3.2中心与外围地区发展差异 /26
2.3.3行政区与设施服务范围 /26
2.3.4不同属性社区发展现状 /28
2.4新时期发展的核心矛盾 /28
2.4.1主体多元化 /29
2.4.2供需不对称 /29
2.4.3公平与效率不协调 /29
2.5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要求 /29
3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32
3.1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32
3.1.1区位论的发展历程概述 /32
3.1.2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 /33
3.1.3生活性服务业区位研究 /35
3.1.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0
3.1.5公共服务的评价研究 /41
3.2理论研究进展小结 /44
3.2.1相关理论概念界定 /44
3.2.2研究范围和对象 /44
3.2.3研究视角与原则 /45
3.2.4研究成果与实践的关系 /46
3.2.5公共服务空间评价 /46
3.3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突破点 /46
3.3.1多元统一的研究平台与框架 /47
3.3.2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7
3.3.3时空统一的研究与评价视角 /47
3.3.4以人为本的评价与规划理念 /48
4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评价理论框架与影响要素 /49
4.1区位评价理论基础 /49
4.1.1复杂科学的概念及其特征 /50
4.1.2复杂科学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研究 /52
4.1.3复杂科学中的主体与客体 /53
4.2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主客体以及主体间性 /54
4.2.1主体与客体&
摘要与插图
前言随着中国新型城市化阶段的到来,基本公共服务正在成为城市功能转型与提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关键要素与重要动力。目前针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仍旧主要从公共财政和政策体制出发,缺乏从空间角度进行的评价与分析,国家政策难以在城市中得到落实,公平与效率的合理协调在设施的布局过程中仅仅作为规划的目标与口号,却难以衡量。尤其在城市规划领域,由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以及设施空间布局科学评价标准、差异化分类标准的缺失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点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仅使政府投入的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针对目前公共服务区位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复杂与多元化,本书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评价为核心,以公平与效率为研究视角,探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理论体系、模型框架以及实证应用三大内容,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多学科、多元主体统一的研究平台与框架。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以及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简称SPSS)为分析平台,运用了时间可达性、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以及因子分析、交叉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
本书共8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在梳理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本书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并进一步从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出发,在其所具有的应时性、基础性、普遍性以及可变性的基础上界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与级别;同时,结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属性特征,从居住空间、就业空间以及服务空间三大空间目前的相关研究以及居民一天内的时空移动特征出发,明确本书区位研究的对象与空间范围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的具体内涵。
第2章梳理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与规划的现状与问题。先分别从省域尺度以及城市尺度选择相关指标,分析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目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现状;然后进一步从城市层面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配套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供给与使用的空间表现出发,分析当前背景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发展的问题,为后文合理构建城市层面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评价理论框架以及全面梳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影响要素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基于新型城市化这一时代背景与其内涵,梳理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切实要求。
第3章从区位论的理论研究出发,将区位研究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与生活性服务业区位研究两大方面,并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论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梳理,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平”、“人本化”、“社区化”、“均等化”以及评价等几个方面;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小结,总结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与未来研究的突破点,包括多元统一的研究平台与框架、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时空统一的研究与评价视角以及以人为本的评价与规划理念四个方面。
第4章结合前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的梳理以及理论研究的总结,基于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突破点,从区位评价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入复杂科学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基于复杂科学视角重新审视目前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接着从哲学层面认识论的视角探讨复杂科学中主客体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主客体界定以及主体间性的梳理出发,提出了基于供需平衡原则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评价主体框架,并进一步梳理了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共同客体,供给主体、使用主体以及规划协调中介三者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位布局中的影响要素。其中,供给主体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