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 淡定•从容•心安静心•舍得•放下(套装共6册)

价格 180.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9787510438844 淡定?从容?心安(套装共3册) 90 9787510449031 静心·舍得·放下(套装共3册)90.00 《淡定·从容·心安》(全三册,40副插图,含弘一法师亲笔书法),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 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珍藏的经典之作。

目录

淡定 1 是非本是身外事,放下就是拥有 看透是非,远离烦恼 还自己一份真实 别被人情世故所累 放下心头纷扰事,感受快乐 心永远是定的 别让时光空流过 让烦恼不攻自破 舍弃虚荣,得真相 心念起时是非起 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以修佛之心修身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放下执迷真性自现 2 繁杂都是乱象,清净本是自性 除去粉饰现自性 随机而变,本性自现 让心不染纤尘 不看表象看本质 璞玉无暇靠打磨 人性本善,福德自现 保持天性中的智慧 情爱背后的质朴情怀 真我在“无我”中强化 天然无饰,便是本性 看淡纷扰感悟自心 贪爱容易迷惑心智 舍弃繁杂见真谛 远离贪嫉,心中清净 走出梦幻走向真实 真心原本无绑缚,何须解脱? 心境清明,与人无争 做真实的自己 3 菩提本无树,智慧是“觉” 心念觉处智慧自生 给自己一份淡定心情 不要违背自己 心无杂念方能自悟 活出生命的真谛 真智慧巧生活 以一颗禅心做事 睿智寡言心气灵秀 七分理性三分情感 保持通灵的心境 让心灵不迷失 4 改变自己,一切就都变了 远离内心的煎熬 自作聪明是劣智 镇静从容是一门心法 心定气平淡定自如 放下虚妄修自身 不说空话只用真心 放下心中的“怕” 放低心态吸纳智慧 懂得回报他人 在参禅中净化身心 5 淡定的背后是勇气和定力 生死无需回避,只需一颗淡定心 内不动心,外不炫耀 定力才是真功夫 消除妄想,淡定安然 不为六尘所染,不被七情所困 保持淡定清醒 内心宁静才能致远 保持一颗清透淡定心 放低身价保持淡定 淡定让你平心静气 6 心境通灵,一切就尽收眼底 心在高处,不为诱惑所动 认清事情的根本 看透问题才能突破困境 校正颠倒心境怡然 劳筋骨铭心志 珍惜无形的财富 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给内心一份宁静 心开阔你才从容 7 抓住当下的幸福 常体菩提般若心 记得回头自省 诚心对待眼前的事情 给内心一片自由 从容向前走 无须刻意强求 品味生活的甘甜 人生没有如果 佛心就是开悟心 心安就是圆满 抓住当下的幸福 从容 1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  初到世间的慨叹 艺海畅游的乐趣 遁入空门的修行 追求律学的真谛 从容弘法的感悟 2 静心听佛语 佛说(一) 佛说(二) 佛说(三) 佛说(四) 3 修一片净土 诚心处有净土 一问一答一清净 迎接福乐安康 叩响心门的钟声 4 求得现世的安乐 珍惜机遇求福报 捧一束莲花享安康 修得福禄多长寿 求得现世的安乐 5 回归灵魂的清澈 跟随内心的直觉 让生命坚强起来的定力 戒贪爱内心圆满 一颗清心得福报 6 走在心灵皈依的路上 接受慈祥的指引 珍惜手边的幸福 不生恶念,只结善缘 只为孕育幸福 推开佛门结佛缘 生活在结缘的世界 南闽十年之梦影 万事都从缺陷好 自律才有自由 对佛国净土的礼赞 弘一演音记 附 弘一法师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说经悟佛 格言别录 心安 1 还内心一份自由,给生活一份快乐 让选择顺从内心 别被名缰利锁绑去了自由 不计琐事常开怀 重情,但不为情所累 生活原本无常,抱怨不如接纳 你可以不祝福,但别嫉妒 放下贪心得自在 学会怎样担当 做一只快乐的蝴蝶 自卑是自设的牢笼 2 以待己心待人,以爱己心爱人 以貌取人不如诚心待人 切莫仗势欺人 先度自己,再度他人 辱人者是自取其辱 内心的镇静才是淡定 正确看待他人的选择 关爱每一个生命 众生皆有佛性,佛在人间 3 感恩是生命的灵魂 感谢生活的磨难 对一切帮助心存感激 感激生活带给我们的智慧 感恩生活的安排 感谢心底的虔诚 感恩心底的平和 感

摘要与插图

 心念起时是非起   心念一起,必有是非,世间一切事,是非善恶都在起心动念之间。   劳苦总是给人以警醒,弘一法师曾教化那些迷醉于声色场上的人们:“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垣赫之时,回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假如没有贫穷疾病,也不一定会顺畅一生。如果没有这样的苦,恐又要去吃喝玩乐造罪业。苦人没有时间金钱,自然可以避免许多罪过。谁肯在得意时想到将来会堕落,得意时难免损人利己。   大师曾指点听佛的善友们,吃苦心是一种生存能力,是一种能够承担悲喜的淡定。有两只老虎,一只被关在笼子里供人们观赏,另一只自由自在地在森林里奔跑。   一天,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我们换一换吧!”另一只老虎欣然答应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森林里的老虎则走进了狭窄的铁笼子。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在森林里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尽情地奔跑着;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很快乐,因为它从此不再为食物而发愁。   出人意料的是,两只快乐的老虎很快就都死了。一只被活活饿死,另一只则是忧郁而死。很显然: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得到了自由,却没有同时得到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的空间生活的祥和心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时候,表面上虽然有所损失,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当你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说不定挫折就在下一刻等着你;当你失败时,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或许就是成功前的黑暗。只要你坚定地朝前走,就一定能看到明媚的春天,“船到桥头自然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一切事情,无论对错,只要过去了就不要背负精神的重担。坦然地面对困境,人就会更理智;坦率地面对朋友,路就会更开阔;坦诚地面对过去,你就会更睿智。   弘一法师在讲解佛《遗教经》的时候曾说:“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他也曾劝诫世人:“人生在世都希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幸福快乐由哪里来呢?绝不是由修福而来,今天的富贵人或高官厚禄者,他们日日营求,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并不快乐。修福只能说财用不虞匮乏,修道才能得到真幸福。少欲知足是道,欲是五欲六尘。无忧无虑,没有牵挂,所谓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清楚,心就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迷,处世待人接物恰到好处,自然快乐。”   一般来说,做事情和看待一件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决定了人与人内心想法的不同。来看看这师徒二人的迥异想法吧:一天,坦山和尚与徒弟在去某地说法的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河水虽不湍急,但因为刚下过大雨,河沟泥泞不堪。师徒二人正准备渡河时,后面来了一位穿着得体、体貌端庄的年轻姑娘。姑娘行色匆匆,好像有急事要办,但是到了河岸边后却面露犹豫之色。   看到这一情景,坦山和尚便上前对姑娘说:“施主,贫僧背你过去吧!”   紧跟在他后面的小沙弥听到坦山和尚的话,心里不解,嘀咕到:“平日里师父教导我们,不能接近女色,为什么今天自己却犯清规呢?”   小沙弥本想当场问师父,但是又怕惹怒师父,只得忍受九回肠的折磨,闷闷不乐地跟在师父后面。   很多天过去了,小沙弥还在为当日师父背姑娘过河的事情冥思苦想。一天,他终于憋不住了,于是问坦山和尚:“师父,您经常教导我们,出家人不可以亲近女色,可为什么前些日子,您却背漂亮的女施主过河呢?”   坦山和尚听了小沙弥的问话,讶异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过河后,就把她放下了,没想到你却把她紧紧背着,到现在都还没放下来!”   其实,坦山和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