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史-下册

价格 36.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中国新文学史(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梳理,将民国元年作为中国新文学的起点,体现了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分期理念;将新的文学史理论融入教材编写之中,以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文化价值立场架构起文学史描述的主线,贯穿起一部发现并体认“人的文学”历史,对文学的经典化品质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求史料详尽、理论扎实、思路明晰地展开中国百年文学的历史版图。
  民国文学史、共和国文学史是《中国新文学史(下册)》营构百年文学的两大历史要素。民国时段的文学史主要集中在五大板块:“五四”前后(主要是20年代)文学、30年代(主要是“左翼”)文学、国统区文学、延安文学和台湾文学;1949年后六十年共和国文学史则分为两大板块呈现,即1949-1979年的前三十年文学和1980-2010年的后三十年文学。在各章概述部分介绍文化背景,串联文学史脉络,简洁评述思潮、现象、社团;主干部分则以作家作品评述为主,文字力求清通简明;《中国新文学史(下册)》还以汉语文学史的整体观连缀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史,呈现各地域汉语文学发展的影响史;版式设计活泼洒脱,图文并茂,知识点分布清晰,语言表述准确。
  《中国新文学史(下册)》配套建设了智能备课系统(附教学资源包),免费供选用本教材的教师使用(见书后附表),并配有《中国新文学作品选》(上下册),用于作品精读教学。

目录

下编
综述
第一章 “十七年文学”
概述
第一节 在规训与疏离之间:集体姿态与
个性立场
胡风:《时间开始了》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郭小川:《望星空》
赵树理:《“锻炼锻炼”》
孙犁:《铁木前传》
茹志鹃:《百合花》
老舍:《茶馆》
田汉:《关汉卿》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
无名氏:《无名书》
第二节 “红色经典”:训谕及变调
吴强:《红日》
曲波:《林海雪原》
梁斌与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与
《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浩然:《艳阳天》
杨朔散文
第三节 “百花文学”:“香花”或“毒草”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本报内部消息》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邓友梅、陆文夫:《在悬崖上》、
《小巷深处》
宗璞:《红豆》
李国文:《改选》
“第四种剧本”
第二章 “”文学
概述
第一节 主流的“样板”文学
“八个样板戏”
浩然:《金光大道》
第二节 文学的民间存在
张扬:《第二次握手》
靳凡:《公开的情书》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赵振开:《波动》
穆旦的诗
黄翔的诗
食指的诗
多多、根子、芒克的诗
丰子恺:《缘缘堂续笔》
第三章 共和国三十年的民族文学与儿童文学
概述
第一节 民族文学
蒙古族史诗:《嘎达梅林》
……
第四章 “”后的诗歌美学建构
第五章 “”后小说的审美复苏
第六章 文化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深化
第七章 历史病症的文学呈现
第八章 眩惑的文学形式
第九章 叙事新潮
第十章 女性写作
第十一章 新的文学态势
后记

摘要与插图

在2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期,关于“”的记忆和与此相关的人生经验,仍然是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后的一段时期,直面“”的精神苦痛并较为深刻地表述出来的作家并不多。在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记》、林斤澜的《十年十癔》、王小波以“王二”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如《革命时期的爱情》、《三十而立》等)、王朔的《动物凶猛》等文本问世以后,“”经验有了较为独立、深刻的叙写。与“伤痕”、“反思”潮流中的作品不同,这些作品深入探及了历史病症。上述作家对“”的原因与深远影响比较了解,在写作中,虽然文体不同,风格差别很大,但思考与记写的精神高度是一致的。根据写作的大致倾向,可以把这些作品分为以下三类:
  一、对特殊年代人生病态和精神病象的直接描摹。这一类作品中,以林斤澜的《十年十癔》和王小波收入《黄金时代》里的相关作品艺术成就较高。林斤澜的《十年十癔》是将“”施与个体的创伤以心理症候的方式定格下来。在此前的一些作品(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王蒙的《蝴蝶》等)里,“”创伤被认为是可以通过社会干预快速,或者通过时间流逝慢慢愈合的。林斤澜以客观冷峻的笔触,深入骨髓地揭示出“”的心理创伤依然普遍存在。王小波则以亲历者的主观口吻,以深度反讽的笔法写“”荒谬的病象。二者风格不同,但都以清醒和深刻的历史认知为叙事基础,充满知性的力度感。
  二、与“”有关的青春主题小说或成长小说,多带有反叛倾向。以老鬼的《血色黄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王朔的《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为代表。这些小说,有的直接书写“”中的青春遭际,有的表现“”后文化和精神荒漠期年轻人的人生体验。其中,老鬼的小说带有青春的苦闷和激情,刘索拉、徐星的小说在荒谬感和真挚的人生追求之间寻找平衡点,而王朔的小说则有更笃定深沉、不露声色的反讽。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红色”年代的青春记忆也一度成为作家的取材范畴,如方方的《乌泥湖年谱》、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这些作品关于历史创痛的记忆较王朔等人的作品已经相当淡薄,多了一些温情的回忆,显示出时间对“”记忆的蚕食。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