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人的唱与辩驳

价格 57.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唱和是中国文人古已有之的传统,辩驳是另一种形式的唱和。
  耿宝强的《中国现代文人的唱和与辩驳》以唱和与辩驳各十二个个案为研究对象,《中国现代文人的唱和与辩驳》以进入历史现场的态度,从历史语境出发,展示双方学术视野、思想观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情感趣味和论辩技巧的交流。或激烈,或柔和,或直白,或曲折,或认同,或反对,发出的都是天籁之音,奏响的皆是和谐之歌。

目录

上篇:唱和
胡适与陈独秀:文学革命之发生
钱玄同与刘半农:双簧信
胡适与:问题与主义
周氏兄弟与胡适:《贞操论》
田汉、宗白华与郭沫若:《三叶集》
鲁迅与周作人:《蕙的风》
穆木天与王独清:早期象征主义理论
饶孟侃、闻一多与徐志摩:新诗格律
徐志摩与林徽因:现代诗歌的浪漫派
方令孺与陈梦家:《信》
李健吾与卞之琳:《鱼目集》
丁玲与冯雪峰:变革与追踪
下篇:辩驳
胡适与梅光迪:白话新诗之产生
周作人与陈独秀:《主张信教自由宣言》
郁达夫与胡适:夕阳楼之争l
徐志摩与成仿吾:泪浪风波
徐志摩与章士钊:信念
朱湘、饶孟侃与王宗瑶:桃梨之争
鲁迅、郁达夫与梁实秋:卢梭论教育
鲁迅与施蛰存:《庄子》与《文选》
巴金与李健吾:《爱情三部曲》
朱光潜与巴金:“眼泪文学”
傅雷与张爱玲、胡兰成:人生观
沈从文与聂绀弩:评议鲁迅
后 记

摘要与插图

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体生命,还是对人类思想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伟大的卢梭都永远值得后人景仰。问题是,鲁迅对梁实秋的不满迅速由对卢梭的不同看法扩展到“人性论”的问题,《卢梭与胃口》之后两天,他又写了《文学和出汗》,一个多月后,在《拟豫言》一文中,他还以杂文笔法把梁实秋着实嘲弄了一番。因此,使梁实秋感到不安并且很不服气的,是鲁迅进行争论时的“态度”。确实,在上列三篇杂文里,鲁迅的文笔一如既往的刻薄,像“梁实秋教授”、“上海的教授”一类语言,确乎使人很不舒服。因此,梁实秋在回敬鲁迅时,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意气用事的成分。
  从论辩的情形来看,梁实秋对卢梭的看法和评价显然是保守的,他未能看到卢梭及其思想所曾起到的进步作用;与之相比,郁达夫对卢梭所持的观点,是较为客观中肯的。
  但,在这一论辩中,梁实秋也并非一切都是错的。《文人有行》显然是由于跟郁达夫的论辩引发的,但他并没有点郁达夫的名,而只是泛论。就其所论而言,应该说是不无意义的。
  在这篇文章中,梁实秋批评有些文人沾染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不良嗜好,如“纵酒”、“狎妓”、“不事边幅”、“放荡不羁”、“狂倨无礼”,同时又加添了西方堕落文人的恶习,如“狂”、“夸大狂”、“伤感”、“被迫狂”、“显示狂”、“骇世震欲”、“性欲横流”,等等。在这些文人中,有的人又用所谓忏悔的方式变为“真诚的英雄”,其实是“无行的文人中之行者”。而他们之所以无行,就是不服从“德行的标准”,“以为在生活上无妨随便一点自由一点通融一点”,同时跟一般人的同情分不开,把文人“纵饮”看作豪放,把文人和别人的夫人姘识,和女侍者一见倾心,和贤良妻子离婚,以及引诱良家妇女,看作“文人多情,正应如此”,甚至以为“在性方面有了这样充分的丰富的经验之后,文人就可以写香艳的诗词了,可写伤感的小说了,这都是对于文学的贡献”。
  同时,梁实秋指出真正的“文学的源泉”,并不在于文人无行,而在于充实的生活孕育的“文人的修养”。所谓充实的生活,“并不是说各式各事的生活都要尝尝试试”,而是指“想象能力的养成,养成一个敏锐而有纪律的想象力,以之观察人性的错综万态,以之寻求人性的普遍。”相反的是,“行为上的放荡不羁并不能使文学的创作增加材料,其流弊或者反足以扰乱文人的心,使成为浅薄恣肆”。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