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俄罗斯在民族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类型中独树一帜,对俄罗斯的研究在我国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从当代俄罗斯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研究、回顾与思考等角度探讨了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思想与文化,选入本书的论文作者多为该领域的代表性专家,论文学术价值极高。本书全面展示了我国当代俄罗斯研究的新成果,对于有意识地建构“视界交融”和创新理论范式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目录
当代俄罗斯思想文化
从文化史到文化学:当代俄罗斯史学的困境与转型/张建华3
近二十年俄国文化哲学研究概况/陈树林25
苏联解体后俄国报刊业的发展态势/吴泽霖38
苏联解体后语言学研究领域观念的变化
——以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与现代语言学为例/杨衍春44
苏联解体二十年:俄罗斯外交新变化/李兴耿捷56
俄罗斯教育二十年:变革与得失/姜晓燕65
对苏联解体二十年俄罗斯文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反思/赵秋野77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哲学/安启念90
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理论根源
——社会主义“超阶段”论和庸俗社会学浅析/马龙闪105
苏联解体的文化价值因素探析/李雅君123
当代俄罗斯文学艺术研究
俄罗斯文学二十年回顾/侯玮红139
俄语布克奖与当代俄罗斯文学二十年的历史演进/陈爱香150
经典的守望与更新
——后苏联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谈/张建华161
苏联解体以来的苏联文学研究/夏忠宪175
俄罗斯文学中“黑海形象”之内涵的演变/刘志华187
俄语布尔加科夫学概观/梁坤203
哈尔姆斯研究述评/米慧217
21世纪的俄罗斯契诃夫学:回顾和现状/徐乐227
在“开放”与“开采”中自我更新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文论气象手记/周启超242
爱泼斯坦与俄国形式主义传统/张冰256
“历史性的文学理论”之建构探索
——评四卷本《文学理论》/姚霞273
踵事增华汉学奇葩
——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李志强谢春艳284
俄罗斯之列夫?托尔斯泰研究新向
——2010年11月20日—25日俄国“托尔斯泰论坛”述评/李正荣290
再遇马雅可夫斯基/刘文飞305
后苏联电影的价值观与国家形象/张晓东310
回顾与思考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章廷桦325
摘要与插图
俄罗斯学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在俄罗斯文化传统中文史哲融会贯通,有造诣的学者文人多是通才, 学术多是门类交叉,新思想亦多来自学科汇通。因此,把研究俄罗斯的相关学科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统一体,以形成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交叉性、具有高度前瞻意义的新型学科——俄罗斯学,是国内外相关学者众望所盼的事情。中国的俄罗斯学是一个在创建中不断完善的新兴学科,其研究范围也从“俄罗斯语言文学”逐渐扩展到俄罗斯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外交、关系等诸多人文、社科领域。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正常化,中俄在经济、商贸、法律乃至军事各个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强,使中国的“俄罗斯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学术共同体”也在不断集结,它正在逐步形成一种的俄罗斯问题研究,具有跨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智囊团和思想库的潜能。——总序
俄国民粹主义曾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政治思潮发展到社会政治运动,又从社会政治运动发展为政党的历史过程。它以其存在时间之久、活动规模之大、斗争方式之复杂和惊心动魄,在俄国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其积极方面来说,它主要在建党思想、革命精神、革命毅力等方面影响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就其消极方面说,既有暴力化倾向,也有同志间不容异见性倾向;既有思想意识的非理性、狂热性特征,也有对文化的功利主义特征等等。其消极影响的后果,中、出地表现在“超阶段”、“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理论上。
列宁在其思想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虽受到过“直接过渡”的影响,但从提出“新经济政策”之时起,就批判了“直接过渡”和“超阶段”理论,同民粹主义思想划清了界限。在1921年的《论粮食税》一文中,列宁指出了俄共队伍中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反资产阶级倾向,实际上指的就是这种民粹主义倾向,他说:“‘我们’直到现在还常常爱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列宁这些话,包含着反对从小生产绕过资本主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但这种民粹主义的、非历史主义的反资本主义思想情绪,在俄共队伍中却仍然严重存在,它影响着斯大林及其集团,影响着广大党员,导致“直接过渡”的“超阶段”理论,在日后也长期影响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斯大林过早取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开始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在1936年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在40年代末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赫鲁晓夫在1960年宣布二十年后,即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则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宣布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从斯大林时期开始,经过赫鲁晓夫,一直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出特征之一,就是继承俄国民粹主义的“超阶段”理论,“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这可以说是俄国民粹主义给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留下的出的特征。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奠基在“超阶段”理论之上的。列宁在1921年提出新经济政策时就强调,我们“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而“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中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这里,列宁十分明确地指出,不能进行“直接过渡”,应在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