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采用的图片多是世界名画、雕塑、建筑实景;内容包括基督教的历史发展、派别演变、传播交流、经典文献、人物、文化艺术、建筑风格以及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需要。在文字表述上尽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当然,基督教上下两千年、横贯六大洲,其知识内容包罗万象、浩如烟海,本书只能起到一个宏观把握的作用。以极小的篇幅来为读者提供基督教文化的概观,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所不包。
目录
前言
001.基督教的文化渊源
002.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
003.基督教与古希腊文化
004.基督教与古罗马文化
005.基督教的神圣典籍《圣经》
006.犹太始祖与十二祖先
007.《创世记》中的约瑟传奇
008.神人契约摩西十诫
009.争夺上帝应许之地迦南
010.士师与黄金时代
011.挥霍无度王国分裂
012.从犹太囚徒到马加比王国
013.伯利恒之星与耶稣诞生
014.施洗者约翰与耶稣受洗
前言
001.基督教的文化渊源
002.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
003.基督教与古希腊文化
004.基督教与古罗马文化
005.基督教的神圣典籍《圣经》
006.犹太始祖与十二祖先
007.《创世记》中的约瑟传奇
008.神人契约摩西十诫
009.争夺上帝应许之地迦南
010.士师与黄金时代
011.挥霍无度王国分裂
012.从犹太囚徒到马加比王国
013.伯利恒之星与耶稣诞生
014.施洗者约翰与耶稣受洗
015.耶稣传教声名远播
016.耶稣施救传天国福音
017.犹大出卖耶稣受难
018.圣徒殉道建圣彼得大教堂
019.希腊化时代的以色列
020.失落的羔羊与死海古卷
021.哲学家斐洛对基督教的贡献
022.使徒保罗宣扬耶稣福音
023.基督教历经磨难独尊国教
024.徒手的基督与持剑的恺撒
025.褒贬不一的中世纪
……
摘要与插图
002.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两希”传说,即希伯来传说与希腊传说,而希伯来传说就是指基督的犹太教根源。基督教作为一种高级宗教,它的历史根基深深地置于犹太教之中,它在圣教历史以及部分律法和道德观念等方面与犹太教一脉相承。但是,基督教从本质上说是与犹太教截然不同的,它已经具有了一套真正的神学理论或宗教形而上学,成为一种关于灵魂和彼岸世界的福音。
总的来说,基督教比犹太教更侧重个人的内在信仰和灵魂得救。这些差别使得基督教虽然出自于犹太教,后来却演变成为一个敌视犹太教的宗教。
犹太教的核心是律法和祭祀,基督教的核心则是信仰和道德。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与法利赛人的一个重大冲突就在于是否拘守律法,基督教也尊重律法,但是认为仅有律法是不够的,在耶稣看来,“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至于祭祀,在基督教中完全被取消了,而代之以信徒发自内心的信仰,耶稣明确表示:“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在道德观方面,基督教也有许多改进。在男女关系上。犹太教虽然明令禁止淫乱,但从未提倡禁欲,且鼓励“要繁殖和增多”,然而在基督教中,禁欲被当做一种崇高德行而加以赞美。在贫富的问题上,犹太教采取一种劝人安于现状的态度,贫穷固然为上帝所愉悦,但富裕也不是邪念。
基督教则把贫穷与富裕截然对立起来,贫穷是一种美德,富裕却是罪恶的象征。耶稣曾对他的门徒说:“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艰难,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基督教的这种禁欲主义在后来的修道运动中发展到极端,导致了一种反人性的畸形生活态度。
由于长期遭受外族入侵的压迫,犹太民族表现出强烈的复仇心理,犹太教的上帝要求人们对敌人采取“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的态度。犹太教的上帝对世人爱憎分明,常常动怒要剪除恶人;而基督教的上帝则对一切人都充满了爱,表现出极度的仁慈和宽容(但是在罗马教会后来的实践中,耶稣的这种仁慈态度和宽容精神都被一种充满了宗教狂热的复仇意识和褊狭心理所取代)。
犹太教的律法虽然也包含着道德的成分,但却明显地带有强制性,它是通过一种否定的方式(惩罚)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它注重的是人们的外在行为及其效果。而基督教的道德则更多的基于人的内心自觉,它通过一种肯定的方式(道德反省)来协调人的行为,更侧重于人的内在的善良动机。
这种动机论的道德观反映到宗教态度上,就是对上帝和基督的信仰。律法和诫命固然要遵行,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信仰,是对上帝的爱戴之心。在基督教中有两条诫命是最根本的,即:“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这两条诫命构成基督教的最基本的教义和道德。
从“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性宗教的重大标志。在塞琉西王国和罗马帝国统冶时期,犹太人中盛传上帝将派一位“受膏者”(弥赛亚)来复兴犹太国,苦难的世纪(“末世”)即将结束,弥赛亚不久将降临,把犹太人带入“千禧年”的幸福生活中。这种“末世论”的信念反映了犹太民族强烈的不幸意识和渴望解放的心理。当时在中下层犹太人中,屡次掀起弥赛亚运动,反对塞琉西王朝和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督教既然脱胎于犹太教,因此它产生伊始也接受了“末世论”的影响。随着公元1世纪中叶外邦人基督教(即保罗派)的崛起,弥赛亚主义的“末世论”逐渐被基督的“救赎说”取代。在“救赎说”中,“千禧年”的理想消失了,上帝的国不再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而是在彼岸世界中存在,或者在信者的心中存在。进入天国的也不再是具有肉体的人,而是超脱了肉体的灵魂。此岸与彼岸对立起来,肉体与灵魂相分离,耶稣通过受难和复活已经救赎了世人的罪过,成为灵魂获救的“初熟之果”,向世人昭示了灵魂获救的福音。这种灵与肉的二元对立构成了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成为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最大不同之处。
当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超出犹太民族的狭隘范围、为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等)所接受时,它必定对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和“千禧年”的理想不再感兴趣。在思想来源上,“救赎说”深受希腊唯心主义的影响。把眼光从此岸的人转向了彼岸的灵。
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