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 带你探寻海洋文化背景下独树一帜的服饰文化

价格 69.8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在相关史料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三大渔女——惠安女、蟳埔女和湄州女的服饰文化进行田野考察,针对不同区域渔女服饰的特征,分别对其款式结构、面料、色彩和工艺特点,以及三大渔女的头饰装扮习俗进行了研究。海洋文化背景下的三大渔女服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不仅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同时凝聚了沿海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希望《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与工艺》能让更多人了解东南沿海渔女服饰文化的特征,同时能够丰富闽南“非遗”传统服饰民俗文化的内涵。

摘要与插图

福建三大渔女分别指的是惠安女、蟳埔女和湄洲女,三大渔女都是以地域名称来命名的,同时也以的服饰穿戴而著称,其不同时期的服饰记载着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三大渔女常年劳作在海边,生活在同一海岸线上,但是由于区域文化差异,三大渔女服饰各具,正如《汉书》里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三大渔女服饰成为闽南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我国海洋文化背景下海洋民俗风情的一朵奇葩。“惠安女服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蟳埔女生活习俗”2008年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节  福建三大渔女服饰文化背景
  一、福建三大渔女服饰地理分布
  (一)惠安女服饰地理分布
   惠安女服饰,是指生活在惠安县东部海边的一个特殊汉族族群的妇女服饰,主要分布在惠安崇武半岛和小岞半岛上,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半岛像两个巨大的蟹脚伸进海面。惠安女服饰分布行政区域又划分为崇武、山霞、小岞和净峰四个镇,同时又以这四个乡镇的妇女服饰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服饰形制,一种是以崇武、山霞镇妇女服饰为代表,崇武镇又以大岞村妇女服饰为典型;另一种服饰形制以小岞、净峰镇妇女服饰为代表(图 1-1-1)。
   惠安县位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濒临台湾海峡,土地面积6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00 平方公里,海岸线 141 公里,大小岛屿 50多个,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崇武镇位于惠安县东南沿海突出部,崇武三面环海,东临台湾
  海峡,崇武镇大岞村是惠安女集中居住点,山霞镇东边与崇武镇接壤,位于崇武半岛的底部。小岞镇位于小岞半岛,三面临海,东望台湾海峡,西与净峰镇七里湖狭长地带接壤,呈半岛地形。净峰镇位于小岞半岛底部,境内
  有海内外闻名的唐代建净峰寺,近代名僧弘一法师曾在此幽居。
  (二)蟳埔女服饰地理分布
   蟳埔女服饰指的是蟳埔村渔女所穿戴的服饰。蟳埔村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个小渔村,地处泉州湾晋江下游出海口北岸,呈半岛形,古刺桐港畔。相传在明代时蟳埔村名为“前埔”,后来由于妈祖娘娘生日,晋江洋埭村民敬奉一幅缎面彩帐,把“前埔”写成“蟳埔”,再由于此地盛产红蟳,村民认为叫“蟳埔”更为妥帖,从此“前埔”便改为 “蟳埔”,并沿用至今,主要经济以渔业捕捞和滩涂养殖为主。
  (三)湄洲女服饰地理分布
   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湄洲湾口,同时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中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岛屿,在唐代就有湄洲这个名字。全岛南北狭长,形状如秀丽的娥眉,有“水中之湄,海中之洲”的美誉,故称为湄洲。湄洲岛湄洲祖庙被誉为“东方的麦加”,每年都吸引着百万海内外信众竞相朝拜,湄洲岛上妈祖庙后殿石柱上就刻有:“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的楹联,道出湄洲妈祖庙“祖庙”的崇高
  地位。湄洲女高贵典雅的“妈祖髻”相传为妈祖亲自设计,祖庙梳妆楼至今还保留妈祖的“妈祖髻”塑像,妈祖是湄洲女的杰出代表,湄洲女善良、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在妈祖身上。
  二、福建三大渔女所属民族
  福建三大渔女虽然服饰特征有别于汉民族,但她们都属于汉族,惠安女、蟳埔女、湄洲女她们讲汉语、写汉字,但其别具一格的服饰特征,却超出了通常意义上汉族服饰的范畴,以及惠安女奇异的婚俗,也与一般的汉族明显不同,这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三、福建三大渔女共同的信仰——妈祖
   福建三大渔女共同信仰海神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