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解读儒家文化全貌,真正让儒学智慧走进当代人现实生活的国学经典。书中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发展历史、主要流派、代表人物、重要典籍,还详尽细致地收录了儒家文化的重要知识点,采撷了儒家文化思想宝库中眼的精华。本书集历史性、文化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儒家文化的通俗百科读本。愿您在阅读此书时,可以与我们一起,共同在浩淼的儒家思想长河中畅快遨游!
目录
第一章儒家文化的历史沿革()
1儒家文化的起源()
2儒家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孔子的主要思想体系()
5战国时期儒家的发展()
6秦朝统一与儒法冲突()
7“焚书坑儒”与先秦儒家思想的终结()
8汉初儒家的保守发展()
9汉初儒家与黄老学说的较量()
10西汉中期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11西汉儒家经籍的法典化和神学化()
12西汉中后期“儒教”的产生()
13西汉末年儒家的今古文之争()
14东汉儒家的政治社会化地位()
15东汉中叶儒家的沉沦()
16魏晋时期儒家的玄学化()
17魏晋时期儒家地位的稳固()
18南朝(宋、齐)儒家礼学的复兴()
19南朝(梁、陈)儒、释、道的冲突与相融()
20北朝儒家的汉学()
21隋朝儒家的复兴及与释、道的融合()
22唐初儒、释、道的激烈冲突()
23唐朝儒家的官学化()
24中唐儒家的复兴运动()
25晚唐儒家的集体反思()
26北宋早期儒家的改革()
27北宋“庆历新政”与新儒家的开端()
28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儒家义理之学的兴起()
29南宋儒家书院与理学的结合()
30辽代儒家的统治地位()
31金代儒家思想的流行()
32西夏的儒家风气()
33元代儒家理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34明朝儒家心学的兴起和发展()
35明朝中后期的儒家平民化()
36明末儒家的清流运动和西学东渐()
37清代儒家的繁荣和“乾嘉之学”()
38清末儒家的西学化经学思潮()
39辛亥革命后儒家新传统主义的诞生()
40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家()
41民国时期的儒家发展()
42抗日战争时期的儒家构建()
43当代儒家思想的复兴()
第二章儒家的主要派别()
1战国八派()
2今文经学派()
3古文经学派()
4通学派()
5王学派()
6玄学派()
7濂学派()
8关学派()
9安定学派()
10洛学派()
11荆公新学派()
12蜀学派()
13婺学派()
14永嘉学派()
15闽学派()
16象山学派()
17湖湘学派()
18泰州学派()
19东林学派()
20浙东学派()
21颜李学派()
22考据学派()
23吴派()
24皖派()
25扬州学派()
26常州学派()
第三章儒家的代表人物()
1颜回()
2子夏()
3子贡()
4曾子()
5子思()
6孟子()
7荀子()
8贾谊()
9董仲舒()
10扬雄()
11班固()
12孔颖达()
13韩愈()
14李翱()
15孙复()
16胡瑗()
17石介()
18李觏()
19周敦颐()
20张载()
21程颢()
22谢良佐()
23杨时()
24朱熹()
25张栻()
26陆九渊()
27叶适()
28王守仁()
29王延相()
30刘宗周()
31黄宗羲()
32顾炎武()
33王夫之()
34戴震()
35龚自珍()
36张之洞()
37康有为()
38梁启超()
39刘师培()
40熊十力()
41梁漱溟()
42钱穆()
43冯友兰()
44唐君毅()
45牟宗三()
第四章儒家的经典著作()
1《诗经》()
2《尚书》()
3《仪礼》()
4《周易》()
5《春秋》()
6《论语》()
7《孝经》()
8《周礼》()
9《礼记》()
10《春秋公羊传》()
11《春秋穀梁传》()
12《尔雅》()
13《孟子》()
第五章儒家的宇宙观()
1先秦儒家宇宙观()
2孟子的天道观()
3孔颖达的元气说()
4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
5天人合一论()
6人格化自然观()
7畏天命()
8生生不息()
第六章儒家的政治观()
1大同社会()
2小康思想()
3和为贵()
4民为本()
5以德治国()
6任人唯贤()
7内圣外王()
8教为本,政为末()
9宽猛相济()
10儒家的等级观念()
第七章儒家
摘要与插图
儒家文化简称为儒学,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原始儒家思想上承周代文化的社会哲学理想,为世人奉献了“四书五经”等诸多经典。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代时,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从而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发展到宋代,儒学又出现了一个高峰,即程朱理学。直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一直很稳固,无人能将其撼动。五四运动时一声“打倒孔家店”,将中国古典文化是儒家思想打倒在地,成为儒学谷的时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复苏,出现了当代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为代表的“新儒家”。
儒学的生命力从何而来?这当从儒学本身以及它与其他各家的比较中寻找答案。对于儒、释、道三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济世救人。“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
可见,儒家思想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儒家思想要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历代儒家人物提出了大量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治道、政道、为政之道等政治智慧。二是人学思想。儒学中蕴涵了丰富的有关为人处世、人生哲理等人生智慧。是提出了为什么要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做人的道理。
儒家传统在中国建立和流传已有2000余年。一直以来,儒家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居于主导地位,其影响既深且远。概括而言,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影响的有三方面:先,是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尊崇。换言之,“士人社会”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第二,儒家所建立的道德体系和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宗族、家庭维系的纽带和生活的准则,尤其是家庭伦理更是社会运作及政治秩序的根本基石。第三,儒家重视人格尊严,对生命和气节同样重视,而不以权势利欲为依归。
上述三点——士人社会、家庭伦理、人格尊严——构成了儒家传统的精粹。古人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虽然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古代中国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儒家思想文化中无疑有需要舍弃和批判的地方,作为一门入世之学,儒家的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观等思想精华在当代仍具有普遍性价值。本书的目的就是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正如2000多年前一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使读者能从中撷取智慧的浪花,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充实、更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