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抗战爆发,战争阴云逐渐逼近。生活在战区的各色人等,无不被由远及近的战争扭曲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看似平静的叙述中,爱情曲隐低徊,命运云谲波诡,战争残酷惨烈。
作品以细腻笔法,次真实还原抗战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图景。
更触摸人性的幽微隐秘,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升华出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与家国情怀。
目录
第一章
一本印刷的小册子。第五战区。野物们搬家可不是好兆头。
第二章
水底的一座城堡。一套三十二卷本的《全唐诗》。什么秩序才是新秩序?
第三章
抗日协会。一家人的命和几亩地总算保住了。保险公司恐怕会被一炮轰成灰。
第四章
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一千条枪。她像一块煤被投进了燃着烈火的炉子里。
第五章
自卫团。烟火不断地从废墟里冒出来。葬礼。第一次正眼瞧这个女人。
第六章
乡长。海军陆战队。中国节日。她们是第一份到河边上来送灯的。
第七章
弹尽粮绝。出发前自卫团的人各自回了一趟家。给咱们唱个酸曲吧。
第八章
他忘了自己还会说日本话。一部分人先去穆陵关。男人们的事。
第九章
一家子老小都由鹿家来照管。正月十六。对准那颗脑袋狠狠地砍了下去。
第十章
驱疼神水。女人们小声地咒骂起自己的男人。您不是在做梦。
第十一章
一层豆秸烧出来的灰。鬼使神差。到教堂里去吧。左边那扇沉重的木门。
第十二章
战争隔着一条河呢。第六百七十五个死去的人。一切也许才刚刚开始。
尾声
瞄准。回来了就好。这个春天竟然如此漫长。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
一本印刷的小册子。
第五战区。
野物们搬家可不是好兆头。
一
前言。民国二十一年秋天,在南沂蒙县的锦官城,有个年轻人在半夜里离开了庄园。离开前,他对新娘子说要出去走走,结果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离开灯火通明、一派喜气洋洋的庄园之后,他直接去了山上的教堂。在那里,他弄了一匹马,连夜离开了南沂蒙县。
这个在新婚夜里出逃的年轻人,鹿镐其,是被他父亲鹿邑周骗回家的。鹿邑周让儿子回家的理由,是家里打算请来亲戚朋友,热热闹闹地给老太太做个七十大寿,但老太太想念她的两个孙子,声称孙子不在家,她什么寿也不做。实际上,那却是这位父亲煞费苦心骗儿子回来的一个把戏:他想骗儿子回家娶亲。就在鹿邑周给儿子拍电报那天,他的母亲,那位七十岁的老太太,正因为夜里又梦见她的大儿子正在轮船上航行,海上突然起了风暴,而在早晨犯了疯病。鹿邑周突然决定让鹿镐其回家娶亲,是由于他在儿子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样令他胆战心惊的东西。暑期里,鹿镐其回家住过一阵子,离开家返回南京时,他却很不小心地将一本印刷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遗留在了一摞《全唐诗》里面。两个月后,这位父亲到儿子住的房间里翻找东西,无意中碰倒了那摞书,结果就瞅见了那本让他心惊肉跳的小册子。
在油灯下翻完那本薄薄的册子,鹿邑周彻夜没有入眠。几年前,山上教堂里那位传教士查理先生,就给他谈起过苏维埃和那个在欧洲大地上游荡的“幽灵”。那时候,他们家的老羊倌宋武生还没从张宗昌的队伍里逃回来,还没把那个叫瓦西里的俄国老毛子带到锦官城。老毛子瓦西里来到锦官城后,查理先生又一次从老毛子的家乡俄国,给他谈到了苏维埃。这次,传教士不仅重新给他讲到了那个“苏维埃”,还给他讲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讲到法国大革命时,传教士告诉鹿邑周,那时候的法国,到处都在发生暴动,到处都乱哄哄的,整个社会失去了秩序;因为从皇帝到贫穷得没有一件完整衣裳的穷人,人人都参与到了革命之中。“到处是悄悄死去的人和悄悄被埋掉的尸体,没有人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看见第二天的太阳,看见自己投在大地上的影子。而说不定在哪块地里,人们无意中就能挖出一堆没有人知道是谁的尸骨。”鹿邑周对欧洲文艺复兴,对达·芬奇的画和莎士比亚那些风靡欧洲大地的戏剧,以及教会如何变革这些事情,没有丝毫兴趣,他只是出于一种礼节,听传教士在那里谈论它们。但对于法国大革命这一段,他却听得用心。因为,这让他很快联想到了他的哥哥,想到了那场曾经让他们鹿家倾家荡产的“辛亥革命”。
那天,天将亮时,鹿邑周攥着那本小册子踱到窗前,从木格窗子里望见了天上一弯镰状的月牙。夜幕漆黑,镰的刃闪着一道道寒光。对着那弯月牙,鹿邑周恐慌得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一眼就瞧见了儿子的未来——他正蹈着他那个不着调的伯父鹿邑德的路子,骑着头瞎驴,一步一步地朝悬崖边上奔着呢。他这个儿子,这是要再次把鹿家的天给弄塌下来,把一家人赶到绝路上去。鹿邑周停住踱了一夜的步子,一屁股跌坐进椅子里。再次站起来时,他已经想出了一个他自认为始也效的方法——用一个温婉俊俏的女人,来套住将要变成野马的儿子。女人是现成的。在鹿镐其十岁那年,他就被南沂蒙县的地主梅伯秋看上,将自己七岁的孙女梅如是许配给了他。这两年里,梅家一直眼巴巴地等着在南京读书的鹿镐其回家,将他们的女儿迎娶进鹿家的大门。
的结局却是他们谁都没有料到的。“那个兔崽子,他碰都没有碰娶进门来的女人,就在成亲的夜里逃走了。”
鹿邑周强压着怒火,亲自追到南京,寻到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