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概念解读与个案分析-民国文学史论-第三卷

价格 55.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民国文学史论》第三卷。
本卷从“民国文学”概念与“共和国文学”概念的探讨入手,对文学史命名及其两个文学时代的本质差异进行了辨析,从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和性质变化来证明文学史重新命名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并以文学史与文化史关系为视角,探讨了“民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前缘后世。同时,作者用一种新的文学史观来反思文学史学中的“革命史逻辑”和“教科书模式”,提出了文学史写作的个人性和人类性原则。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民国文学”时代和“共和国文学”时代的一些文学经典与焦点问题进行“反论”。

目录

总序一:还原民国文学史 / 张中良 / 001

总序二:民国文学史,如何立论? / 李怡 /
006

第一编“民国文学”是什么?

第一章学术前提的反思与文学史观的确立 /
003

第一节学术前提的内涵及其反思的必要和可能 / 003

第二节有意与无意:对于两个学术前提的两种忽略 / 005


第二章意义与时间:“民国文学”的两个概念 / 010

第一节意义概念的内涵:“现代”的文学 / 010

第二节时间概念的本质:“民国时期”的文学 / 012

第三章“民国文学”与“共和国文学”:两种“文学时代”
的差异 / 015

第一节文学观念与功能的变化:由多元走向同一 / 015

第二节文学主题的变化:由批判转向歌唱 / 017

第三节作品审美风尚的变化:悲剧意识的淡化 / 024

第四节作家身份及组织机制的变化:由自由职业者转向“国家干部” / 025

第四章民国文学与共和国文学的历史“边界线” / 029

第一节逻辑与事实:文学史的命名和分期 / 029

第二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一体化的历史辨析 / 034

第三节《讲话》的功能与“共和国文学”属性 / 036

第四节《讲话》在“民国文学”时代的传播与影响的历史陈述 / 042

第二编民国文学研究的文学史观反思

第五章文化转型与政治分野:文学时代转换的阶段性特征 / 057

第一节文化整体批判时期的文学(1911—1927) / 058

第二节文学的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1927—1937) / 061

第三节政治的分合与文化的复兴(1937—1949) / 064

第四节政治与文学的一体化时期(1949—1978) / 069

第五节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期的文学(1978—2000) / 071

第六章革命史诉求与文学史写作中的逻辑缺失 /
077

第一节革命史体系文学史观:单一的阶级性与党派性 / 078

第二节文学史观的扩大与超越:人类观与人性论的建立 / 080

第三节“战争文学”的书写:“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辨析 / 082

第七章“教科书时代”与教科书思想体系 / 086

第一节教科书思想体系的一致性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模式化 / 087

第二节思想困境与学术难题:走不出的“教科书时代” / 090

第三节学科性的理解与学术常识的确认 / 090

第八章学术的边界与学科的边界:经典文学史的书写与
文学史观的反思 / 101

第一节“三大发现”与文学史的边界 / 102

第二节“现代性”的起点与历史贯穿 / 107

第九章文学史研究的范式与历史心态调整 / 111

第一节文学史文本的真实性问题 / 112

第二节文学史观的个性化与连续性问题 / 113

第三节研究者的历史心理学问题 / 115

第三编“民国文学”的前缘与后世:文学史与文化关系回顾

第十章“政治五四”与“文化五四”:两个“五四”的不同
境遇与价值差异 / 119

第一节“两个五四”的两种境遇 / 119

第二节文化五四的反传统本质 / 127

第三节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性质辨析 / 130

第十一章民国文学的前缘: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时差与异质 / 132

第一节精神关系:时间的差异与本质的差异 / 132

第二节文化底蕴:传统的反叛与现代的反叛 / 133

第三节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与思想的意义 / 139

第四节自由境界:个性的解放与群体的解放 / 142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