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在还原历史语境和自由主义文学的创作生态的基础上,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以《现代评论》和《新月》两份刊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自由主义文学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发展和演化的历程,阐释其在时代文化发展演变的大潮中、在左翼文学和民族主义文学的双重挤压下,坚持文学的独立性,坚守人生的艺术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遭遇的各种尴尬、无奈所显示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分析论述自由主义文学时,本书稿重回历史现场,以具体历史事件,如善后会议、陈鲁之战、三一八惨案、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胡适和徐志摩的苏俄问题论争、人权论战来透视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化选择,并通过这些历史事件中的历史细节,透视在上世纪20-30年代历史大动荡中的那些不同个性和不同表现的现代知识分子,以丰富文学史的叙述,力图还原一个丰富、鲜活的文学历史。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 本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目标
第一章 《现代评论》的创刊
第一节 刊物的问世
第二节 作者队伍的构成
第三节 他们遇到了什么
一 北京政变和善后会议
二 胡适与国共两党的政治冲突
第二章 《现代评论》的文化选择
第一节 理性主义的文化立场
一 对理性的尊奉
二 反传统的文化态度
第二节 “五四”传统的薪火相传
一 国民革命高潮对“五四”新文化的瓦解
二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三 《现代评论》的文化思考
第三章 创作:艺术人生梦想
第一节 《现代评论》文学创作概况
第二节 人生与艺术并重的小说创作
一 关注社会的现实态度
二 自然与人的自由
三 自我的寻思:独立人格
四 隐喻和象征:至善至美之境消失的忧虑
第三节 空灵、挚情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现代评论派散文的内涵
第五节 现代评论派的文艺思想
一 以人为本的文学思想
二 尊重文学自律性的文学观
三 主张文学的“独立自由”
四 追求“‘射他耳’(satire)的文体倾向”
第四章 “现代评论派”的艰难处境
第一节 《现代评论》与善后会议
第二节 陈西滢与鲁迅的笔墨官司
第三节 如何面对“三一八”
第四节 无奈的终结
第五章 《新月》的创刊
第一节 自由主义者的再集结
第二节 《新月》的作者队伍
第三节 新政权建立之后的抗争
一 国民党的训政
二 胡适、罗隆基的抗争
第六章 新月派的文化选择
第一节 “新月”的态度
第二节 绅士化的文化立场
一 新月派绅士文化与“五四”新文化
二 新月派绅士化文学的美学价值
第七章 一如既往的文学追求
第一节 纯诗化的艺术实践
第二节 纯形与写意的戏剧
第三节 沈从文创作中的自由主义理念
第八章 多重挤压之下的抗争
第一节 “人性论”与“阶级论”之争
第二节 徐志摩与胡适的“苏俄问题”论争
第三节 “新月派”在左右夹击中的人权论战
第四节 “新月”的沉没
第九章 “现代评论派”和“新月派”的文学史价值
第一节 对文学本体论的坚守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创作原则
第三节 对作家主体人格的尊重
第四节 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