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汤显祖戏剧全集: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叙穷途潦倒的卢生在邯郸赵州桥北的一个小客店遇到来世间超度凡人的八仙之吕洞宾,卢生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吕洞宾则给他一个瓷枕入梦。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一连串宦海风波和五十年人情世故、人我是非。一梦醒来,店中的黄粱米饭尚未蒸熟。
目录
一 题 词
四 第一出 标 引
六 第二出 行 田
一一 第三出 度 世
二三 第四出 入 梦
三四 第五出 招 贤
三九 第六出 赠 试
四四 第七出 夺 元
五〇 第八出 骄 宴
五六 第九出 虏 动
六〇 第十出 外 补
六五 第十一出 凿 陕
七二 第十二出 边 急
七六 第十三出 望 幸
八三 第十四出 东 巡
一 题 词
四 第一出 标 引
六 第二出 行 田
一一 第三出 度 世
二三 第四出 入 梦
三四 第五出 招 贤
三九 第六出 赠 试
四四 第七出 夺 元
五〇 第八出 骄 宴
五六 第九出 虏 动
六〇 第十出 外 补
六五 第十一出 凿 陕
七二 第十二出 边 急
七六 第十三出 望 幸
八三 第十四出 东 巡
九四 第十五出 西 谍
一〇〇 第十六出 大 捷
一〇五 第十七出 勒 功
一一二 第十八出 闺 喜
一一七 第十九出 飞 语
一二二 第二十出 死 窜
一三三 第二十一出 谗 快
一三六 第二十二出 备 苦
一四三 第二十三出 织 恨
一五二 第二十四出 功 白
一五九 第二十五出 召 还
一六五 第二十六出 杂 庆
一六九 第二十七出 极 欲
一七八 第二十八出 友 叹
一八二 第二十九出 生 寤
一九三 第三十出 合 仙
附 录
二〇四 附录一
枕中记
二〇七 附录二
《邯郸记》主要版本
二〇八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二〇九 后 记
摘要与插图
第一出 标 引【渔家傲】(末上[1])乌兔天边才打照[2],仙翁海上驴儿叫[3]。一霎蟠桃花绽了,犹难道,仙花也要闲人扫。 一枕余甜昏又晓[4],凭谁拨转通天窍[5]。白日歹坐西还是早[6],回头笑,忙忙过了邯郸道。
何仙姑独游花下[7],吕洞宾三过岳阳[8]。
俏崔氏坐成花烛, 蠢卢生梦醒黄粱[9]。
注释:
[1]末:戏曲角色名。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中,有“副末开场”之说。在传奇剧本的第一出,由副末上场用一两首词向观众介绍创作意图和剧情梗概。
[2]乌兔:古代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脚乌,月中有玉兔,故合称“日月”为乌兔。后常用乌兔来比喻时间。晋左思《吴都赋》:“笼乌兔于日月,穷飞走之栖宿。”唐吕岩《七言》诗之五八:“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乌兔走乾坤。”明高启《青丘子歌》:“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打照:打照面,碰面。
[3]仙翁:这里是指八仙中的张果老。张果老在传说中一般以骑驴的形象出现。唐郑处晦《明皇杂录》云:张果者,隐于恒州条山,常往来汾晋间,时人称有长年秘术。耆老云,为儿童时见之,自言数百岁矣。唐太宗、高宗屡征不起。则天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时方盛热,须臾臭烂生虫,闻则天,信其死矣。后有人恒州山中复见之。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置于巾箱中,乘以水噀之,还成驴矣。
[4]余甜:酣甜的睡眠。
[5]拨转:扭转。通天窍:通向升天之路。
[6](cu)西:日往西偏,指太阳快下山。
[7]何仙姑: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宋魏泰《东轩笔记》云,北宋永州有善福祸的何氏女,人称何仙姑。《续道藏·吕祖志》又说何仙姑是零陵人,自幼采茶山中,后被吕洞宾度成仙人。
[8]吕洞宾: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名岩。相传为唐京兆人。或作河中尉(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中及第,后隐居终南山修道,不知所终。自称回道人。有关他的传说很多,道家正阳派称为纯阳祖师,故称吕祖。传说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唐吕岩诗《绝句》云:“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元代马致远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杂剧。
[9]黄粱:黄粱梦的故事。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道遇吕翁,邯郸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黄粱饭尚未熟,卢生大悟,遂入道。后世以“黄粱梦”比喻虚幻之事。
评析:
明清传奇第一出为副末开场,又称“标引”、“标目”、“家门”、“开宗”,即在正戏开演之前,先由副末上场报告演唱宗旨和剧情大意,后由五言或七言诗作结扣题。
此处标引简单介绍了《邯郸记》的大致剧情“何仙姑独游花下,吕洞宾三过岳阳。俏崔氏坐成花烛,蠢卢生梦醒黄粱”。“仙花也要闲人扫”则是“邯郸梦”的缘起。“犹难道”、“凭谁”、“笑”、“俏”、“蠢”等字词,则透露出了汤显祖创作这部传奇的宗旨和感情,与后相互呼应。
“邯郸梦”故事源于唐沈既济《枕中记》,宣扬了人生如梦的思想。这个故事多次被剧作家改编成神仙道化剧。如元代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谷子敬《邯郸道卢生枕中记》、无名氏所作《吕翁三化邯郸店》、苏汉英《梦境记》等等。汤显祖《邯郸记》的基本结构来自于《枕中记》,吸收了元明戏曲的一些情节,如“八仙度卢”等,但更多的内容是他十几年官场生活的总结和反省,因此其内涵极为丰富与细致,反映了明代社会和官场种种现象与风气。正如黄文锡、吴凤雏《汤显祖传》评价说:“……举凡对当时社会之黑暗,官场之腐败,权贵之骄横,士林之媚谄,都作了尖锐深刻的揭露。其锋芒所指,上至皇帝权臣,旁及科场、制诰、封荫等各种典制,纷纭复杂,无所不及,正无异于一部明代中晚期的《官场现形记》,一部反映封建末世人情风物的百科全书……”
第二出 行 田
【破齐阵】(生[1]上)极目云霄有路,惊心岁月无涯。白屋三间[2],红尘一榻[3],放顿愁肠不下。展秋窗腐草无萤火,盼古道垂杨有暮鸦[4],西风吹鬓华。
[菩萨蛮倒句][5]客惊秋色山东宅,宅东山色秋惊客。卢姓旧家儒,儒家旧姓卢。隐名何借问?问借何名隐?生小误痴情,情痴误小生。小生乃山东卢生是也。始祖籍贯范阳郡[6],土长根生;先父流移邯郸县,村居草食。自离母穴,生成背厚腰圆;未到师门,早已眉清目秀。眼到口到心到[7],于书无所不窥;时来运来命来,所事何件不晓?数什么道理茧丝牛毛,我笔尖头一些些都箑的进[8],挑的出;怕那家文章龙牙凤尾[9],我锦囊底一样样都放的去,收的来。呀,说则说了百千万般,遇不遇兮二十六岁。今日才子,明日才子,李赤是李白之兄[10];这科状元,那科状元,梁九乃梁八之弟。之乎者也,今文岂在我之先;亦已焉哉,前世落在人之后。衣冠欠整,稂不稂,莠不莠[11],人看处面目可憎;世事都知,哑则哑,聋则聋,自觉得语言无味。真乃是人无气势精神减,家少衣粮应对微。所赖有数亩荒田,正直秋风禾黍。谅后进难攀先进,谁想这君子也,如用之?学老圃,混着老农,难道是小人哉,何须也?到九秋天气[12],穿扮得衣无衣,褐无褐,不凑膝短裘敝貂,往三家店儿[13],乘坐着马非马,驴非驴,略搭脚青驹似狗。呀,虽则如此,无之奈何?不免鞲上蹇驴[14],散心一会。(鞞驴[15])(驴鸣介)我此驴也相伴多年了,再不能勾驷马高车[16],年年邯郸道上也。(行介)
【柳摇金】青驴紧跨,霜风渐加。克膝的短裘[17],揸不住沙尘刮[18]。空田噪晚鸦,牛背上夕阳西下,秋风古道,红树槎牙[19],槎牙,唱道是秋容如画。
日已向晚,且西村暂住,明日再田上去。
牋牋?
返照入闾巷,忧来共谁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20] 。
注释:
[1]生:戏曲角色名,剧中的男主角。传奇中的生,一般是指青年男子。
[2]白屋:茅屋,穷人居住的地方,没有装饰物,故名。《汉书废敉罚骸爸芄喑赏酰挛罩瘢掳孜葜狻!?
[3]红尘:原指繁华之地,后指现实人世间。王子一《误入桃源》:“我本为厌红尘跳出樊笼,只待要拨开云雾登丘陇,身世外无擒纵。”
[4]“展秋窗”二句:化用李商隐《隋宫》诗:“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古代有“腐草化为萤”的说法。隋炀帝开通运河,河渠旁遍植柳树,人称隋堤。隋亡后,“垂杨暮鸦”成为亡国的象征。这里两句写卢生所处的困境。
[5][菩萨蛮倒句]:[菩萨蛮],曲牌的名字。倒句,倒句回文,即下句是上句的倒读,浑然自成,别有情趣。一般是游戏之笔,戏曲传奇中常见这种情况。
[6]范阳郡:古郡名。唐代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皆为望族。
[7]眼到口到心到:南宋朱熹《训学齐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8]箑(sh啵欢羓i椋荷龋怨囟街,自关而西谓之扇。(扬雄《方言》)
[9]龙牙凤尾:龙牙草、凤尾竹。这里指好的文章。
[10]李赤:唐柳宗元《李赤传》:“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词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
[11]稂(l醤g)不稂、莠(yu)不莠:语出《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稂、莠为害苗之草。这里指不成器、不成材。
[12]九秋天气:深秋时节。九秋,秋季九十天。《文选·七启》:“九秋之夕,为欢未央。《初学记》三:“秋……亦曰三秋、九秋。”
[13]三家店:元代的客栈。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我这店唤作三家店,又唤作黑石头店。这两头的两个店,都是小本钱客商的下在里面,那大利的都在我店里安下。”
[14]鞲(gu):臂套。用革制成,用以束衣袖,射箭或操作时用。《说文》:“鞲,射臂决也。”
[15]鞞(bng): 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这里用作动词。
[16]勾:通“够”,取也。驷马高车:古代显贵人乘的车。辛弃疾《鹊桥仙·席上和赵晋宦敷文》词:“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
[17]克膝:刚过膝。
[18]揸(zh):用手指抓东西,这里指用手挡住。《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李逵见了,也不谦让,大把价揸来只顾吃,撚指间把这二斤羊肉都吃了。”
[19]槎(ch幔┭溃阂嘧鳌安嫜馈薄ⅰ伴惰狻保碓印⒉尾畈黄氲难樱挥种钢Σ妗?
[20]“返照入闾巷”四句:唐耿湋《秋日》句:“返照人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闾巷,乡间小巷。
评析:
从“往三家店儿,乘坐着马非马,驴非驴,略搭脚青驹似狗”,及“日已向晚,且西村暂住,明日再田上去”等句可知“行田”之意,即在田间陌上行走,此折为卢生的出场。
李晓先生在《〈邯郸记〉本事考及主要版本》中指出:“本事中提到卢生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时宰为谁?汤氏从《唐书》中找出个宇文融来,这是个很重要的补笔。”赵山林先生《论汤显祖〈邯郸记〉的成就及影响》一文中,进一步以《明皇杂录》和《新唐书》中的史料,说明唐代卢从愿乃是卢生的原型。汤显祖从明代社会现实出发,赋予这个历史形象以深刻的内涵。
卢生一上场,便觉一股穷酸气扑鼻而来,【破齐阵】曲子,寥寥数语,形象地反映出了卢生落魄与潦倒,“白屋三间,红尘一榻,放顿愁肠不下”、“西风吹鬓华”。和封建时期所有穷困潦倒的书生一样,他也虽是“于书无所不窥”、“所事何件不晓”,但却是“遇不遇兮二十六”,“到九秋天气,穿扮得衣无衣,褐无褐”,这是封建时期不得志文人的典型写照。《行田》一折对卢生的描写,与后来卢生的功成名就、富贵逼人形成鲜明对比,也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文中[菩萨蛮倒句]一方面显示了汤显祖的才华,另一方面也点明了汤显祖“情”的思想。汤显祖的《紫钗记》是写“一点情痴”,《牡丹亭》写“生生死死为情多”,《南柯记》写“一往之情为之摄”,《邯郸记》则是“一生耽搁了个情字”,也正所谓曲中所言“生小误情痴”、“情痴误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