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作者八十年代至今部分散文的结集,写作年度跨度大,属于学者散文中的游记散文的结集。每到一地,必考据风物,重历史掌故,知识信息丰富,理性、知性胜于感性;虽是女学者,而风格厚重大气。但不如张中行、余秋雨散文有知名度。
目录
古陵曲
长城,留在我们身后
生活从这里开始
海思
“天下第一”的“关”
烟雨盘山看嫩枫
废墟的印象
两处灯火
童年琐记
听湖
望山
远山如梦
窗口
潇湘之旅
龙泉青瓷
龙泉宝剑
糊涂孩子的糊涂梦
——我的小传
居家杂忆
永恒的迷恋
又是春草芳菲时
——四十岁祭
膜拜西藏
——旅藏日记
梦花庵
记高邮
萧红故里
漫读天书
找定窑
熔岩的襟怀
——五大连池纪行
秋风管闲事 红他枫叶白人头
——在北大读书的岁月
一丘一壑也风流(代后记)
摘要与插图
长城,留在我们身后长城是一个古老民族的象征。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当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长城,就熟悉它雄伟的城墙、高大的城楼和矩形的雉堞。那形象来自地理书的插图,来自银幕上移动的镜头,也来自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形形色色的商标。也是从我知道长城的时候起,我就听到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从此,那善良纤弱的妇女形象便和长城一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每当我想起长城的时候,就会在骄傲自豪的情绪里,渗入一缕淡淡的哀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绪竞越来越沉重压抑得我无法喘息。
今年七月,一个热心的朋友邀我同游八达岭,我当即答应了,我毕竟从没有见过真正的长城。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天好像被水洗过,蓝得透亮,只有几抹薄薄的云彩垂在天边。旅游车飞快地穿过市区整洁的街道,驰上京张公路,不久,又越过南口的旧关隘,进入了隔水而屏列的两道山脉之中,这就是关沟。
京张公路沿着沟西侧的山脚逶迤而进,京包铁路顺着沟东侧的山麓,迂回而行,隔沟相望,机车有时小得如儿童玩具。也许是被大山威慑住了,那汽笛的吼声,也远不如在旷野上来得有气魄。同伴告诉我,在没有使用内燃机车以前,这条线上用的是全国马力的蒸汽机车,在这一段还要用两个车头。可见坡度之陡,难怪机车像老牛一样喘息着。
相形之下,汽车倒显得速度很快。公路两侧的树冠几乎遮蔽了天空,树枝时时扫着车窗的玻璃,旅游车轧着婆娑的树影盘旋行驰,除了有些颠簸之处,并没有十分惊险的感觉。很难想象出当年这里“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障邃险,路才容轨”的险恶景象,自然也不会有聆听着“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的羁官游子们那种伤思之情。我不时地探望窗外,希望能发现导游小报上那数目繁多的景致,然而,可见的只有几处嶙峋的□岩,一沟错杂的乱石和时而出现的护路人的小屋。那些充满了传奇色彩、半真半假的古迹全无踪影,只有泮宫罹兵燹后残留的牌楼,还孤零零地立在离居庸关不远的路边,记叙着这一带作为通衢大道繁华的往昔。
在畅谈与遐想之中,康有为笔下“百盘坡恃曲、苍翠人无穷”的十八盘,便也轻松地走过了,到达被叠翠山挟持着的居庸关,它是八达岭关城的东门。旅游车没有停,我无法踏查白凤冢,只好听任导游小报介绍的传说那哀婉的旋律,在脑海中慢慢地萦回:相传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浪荡皇帝,1567年,他潜出皇宫,来到出美女的大同,看中了酒家女李凤,杀死她的丈夫王龙,抢李凤回京,途经居庸关的时候,李凤死了,葬于关西山上,一夜之间,坟头尽白。人们说这是李凤九泉有灵,拒绝了皇封。是谁赋予这悲惨的故事这样浪漫的色彩,我不由沉吟起来。
“八达岭到了!”车上有人喊。我抬头看去,果然,一座巍峨的城门衔着向两翼山上伸展着的城墙,横在眼前。
呵——这就是长城!这就是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朝朝暮暮,迎大海日出,送戈壁落照,或翘于峰巅之上,或俯身于峡谷之中,跌宕起伏,延绵千万里的长城!这样的雄伟奇拔!这样的坚韧古朴!可在地图上看去,却像锈断了的锁链,被人遗弃在荒野里。面对这象征伟大民族的智慧和气概的伟大形象,我的心被征服了。
我们穿过人流,踏着被游人踩凹了的砖阶向北四楼攀去。
长城外侧呈喇叭口形排列着两座大山,八达岭西城门正好锁住山口,向西瞭望,地势渐趋平坦,而长城脚下则怪石兀立、山坡陡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上的态势。有了这道坚固的长城,对于抵御没有火器装备的军队是有利的。这一带有许多关于古代英雄可歌可泣的传说,远处那依稀可辨的农田,当年也许就是兵戎不绝的古战场吧!“不到长城非好汉”,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