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高峰-泽颖采访当代文化大师录

价格 46.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书科技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作者与三十位中国文化界“高峰”人物的对话录。通过作者敏锐的观察和智慧性发现,展示了文化大师们在其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高尚情操和思想光芒。 

目录

中国古建筑大师罗哲文

范曾:文化多元化中的中华古典与现代

欧阳中石:以“文”“化”一切

韩美林:中华民族遗产是的文化

爱新觉罗·启骧:传承中国的传统书法

高占祥:文化是第二个“太阳”

何建明:我的国家叙述

王宏甲:孔子与中国文化

王兆军:书圣之道王羲之

郭启宏:千秋词主李煜

杜书瀛:戏看人间李渔

赵瑜:伟大的唐代诗人白居易

刘兆林:儒林怪杰吴敬梓

何香久:旷代大儒纪晓岚

徐刚:烂漫饮冰子梁启超

周大新:作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究人性的奥秘

王宗仁:灵魂高原

罗杨:文化是书法的核心

吴长江:熔铸中国气派塑造人民形象

冯双白:舞蹈文化的根本是“和”

季国平:还戏于民

金铁霖:中国声乐要走向世界

濮存昕:“我知道光在哪里”

童道明:演员濮存听

丁荫楠:演员濮存昕

林兆华:演员濮存昕

曾来德:中国传统书法

吴毅:中国传统水墨的现代开拓

王绥桓:深藏不露的国宝俏雕

张颂:有声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摘要与插图

中国古建筑大师罗哲文
  他一生关注长城。“断壁残垣古墟残,夕阳如火照燕山。今朝赐上金戎,要使长龙复旧观。”诠释了罗哲文对长城的忠贞。
  从梁启超到梁思成再到罗哲文,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种心境的脉络:信念之下的不浮不弃加上不功利。这是当下我们应该坚持和传承的。
  这位用双脚丈量长城的老人用半生的心血开创了“长城学”。也因为他对长城的这份挚爱,罗哲文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嘉宾简介
  罗哲文,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罗哲文1924年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单位。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
  罗哲文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赞》(已录入北师大版小学课本中)、《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
  201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导语:
  他16岁考入中国营造学社,他是中国第一任轻的古建筑保护专家,他就是罗哲文,从此他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从长城到大运河再到中国的西南蜀境古道,每一处建筑的留存与修缮都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被称为中国万里长城第一人。2012年5月14日罗哲文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解说:这是流淌在身边的感动,罗哲文民族大义高于金钱,抱定赤子之心。
  少年师从梁思成战火中保全古城
  肖泽颖:您心中的罗哲文先生是什么样的形象?
  曹南燕:就觉得很自然地能够融合到一块,他既是个伟大人物,也是个平凡人物。
  解说:在岖的山路上点石成金,出征苍穹,勾勒着人性的高洁。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60多年前,16岁的罗哲文走进了建筑大师梁思成的营造学社,开始研习建筑考古。
  曹南燕:如果我们中国有一个中国遗产日,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全包容进去,这该多好啊。
  解说:考察李庄旋螺殿,跟随梁思成参与了日本东京、奈良及国内重要古建筑的整理保护。学会了照相、测绘、古代诗词、英语、书法等建筑考古本领。从此他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从容迈向古建筑殿堂。
  肖泽颖:您曾经写过《罗哲文传》,罗哲文先生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中国古建筑?
  张海燕:因为梁思成和林徽因视野比较开阔,他们有在昆明时期,在北京时期积累的对中国建筑、古建筑的理解,同时他们留过洋,在宾夕法尼亚学过现代建筑,是代表咱们中国建筑界的两个支柱人物。后来来北京的时候,当时就整个环境来讲,因为梁思成顾不上,而林徽因喜欢罗哲文,她一直督促他学习。我想林徽因她可能有一些,稍微有点愧疚,因为她知道罗哲文本身还是个孩子,他承担了好多角色,包括带孩子玩,我想那个时候罗老肯定忙。他要带孩子,又要野外作业,又要帮他们操持这个家,还要去买东西。他只有16岁,只是个孩子,他做的事情很多。
  解说:营造学社——进去是一个小院,门内有一棵大樟树,一窝芭蕉。在这棵树上,拴了一根竹竿,梁思成先生每天带头爬竹竿,16岁的罗哲文还没脱尽孩子气,常在大树下和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趴在地上打弹子。卢绳先生曾在罗哲文的房门上贴了一字条:“早打珠,晚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