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女范捷录》是清代王相的母亲刘氏所著,由王相将其辑入《女四书》。全书分统论、后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十一篇。讲述了一个女子应该遵守的德行。自成书以来,一直被作为女子的家庭教育课本。由于近代以来对西方女权主义的盲目崇拜,这些古代的女子道德读物一度被视为封建糟粕。实际上,当我们翻开这些经典,认真研读的时候,才发现,中国传统女德经典中,对女子的教诲和要求,正是让女子获得幸福一生的源泉。
本书是弘扬传统女德的马益玲老师对《女范捷录》一书的详细讲解,对今日的女子来说,本书是一部好的修身读本。对我们修身、齐家、教子都会有珍贵的启示。
目录
统论篇
男人是阳,女人是阴
“相敬如宾”的由来
三纲五常的真义
古人如何演绎人伦
感天动地的“贾母倚闾”
传诵千古的“举案齐眉”
感人至深的“周公祝代”
荡气回肠的“廉范狱卒”
女孩的童蒙教育更为重要
男女有别,要从小开始
无德的女子会败家祸国
从小要把女儿教好
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为要
以古为师,可端模范
后德篇
母仪天下的后妃之德
贤妃肇开夏商之祥
周姜后贤而有德
楚越姬践行诺言
樊姬善谏而兴楚国
皇后贤德成就明君
不惜生命尽节的乌林氏
宽宏厚德的弘吉氏
成就大明的两位贤后
贤德后妃成就明君
母仪篇
父道如天母道似地
母仪先于父训,慈教严于义方
孟母教子的故事
陶母教子要清廉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
子发母教儿为将
贾母倚闾
仁厚的隽母
廉洁的田母
李母挞子安人心
“万石夫人”为儿整坟
继母舍亲子保继儿
后妻舍身护女
二程之母教子以严
尹母陈氏教子尊师
母德成就贤才
陶母送子“三土”
剪发待客
姚母教子
寇准母亲的遗训——“寒窗课子图”
孝行篇
孝道成就圆满人生
女子要守自己的本分
女德的重点在孝道
杨香槛虎
缇萦救父
孝心能感动天地
东海孝妇
姜诗出妇
至孝范氏
行一世孝道,得千载福报
孝心治愈顽疾
俞闻断发
新妇养姑
因孝延寿
赵氏复仇
代父操舟
曹娥寻父
木兰从军
割肝救亲
陈氏大义
孝德之光通于神明
……
贞烈篇
忠义篇
慈爱篇
秉礼篇
智慧篇
勤俭篇
才德篇
总结
摘要与插图
出版前言《中庸》云:“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无论一个家庭、国家、还是民族,将要兴盛,总会有吉祥的征兆出现。近年来,在中华传统文化逐渐复兴的大潮中,出现了一股令人欣喜的清流——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开始致力于宣讲中华先贤关于妇德女教的教诲。
早在清末民初,孙中山先生就讲过:“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欧洲作家歌德也说:“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中外先哲无不认为,有德的女子,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力量。因为有孔母、孟母,才会有孔子、孟子这样的圣人降生于世。近代的大德印光大师曾经讲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曰:“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近代女子教育的开拓者王凤仪老善人则指出,“女子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源头清则水流清,源头浊则水流浊”。因此,欲挽救世道,转换人心,非从推动女德教育入手不可。
女德,即女子的道德品行。女子有德则天下安,女子无德则天下乱。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朝政的兴衰无一不和女德教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历代成就盛世的圣主明君,往往都有贤能女性的辅佐;而很多丧身亡国的末代君主,往往是宠爱有色无德的女人,荒淫无道,身灭国亡。
因此,古人教导我们,“正天下,正人伦;正人伦,正夫妇;正夫妇,重女德”。
《周易》以乾、坤二卦为起始,《诗经》以《关雎》为篇,说明夫妇是人伦之始。《尚书》赞美唐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虞舜,《春秋》讽刺鲁隐公娶妻而不亲自迎娶,说明夫妇关系是五伦关系的根本。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因此要格外慎重。
《周易》乾、坤二卦,乾卦为男,坤卦为女。《系辞》里讲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就是教导男子要效法乾道,女子要履行坤德。《坤卦》里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中华文化里,女子要效法大地,宽容和顺;男子要效法天道,刚正无私。所以,女子要如大地般有气度,能够接纳万物,要有包容心;要学习大地的安定、祥和,从不斤斤计较,要柔顺、宽容与慈爱。
《家人卦》讲道:“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中国人自古就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古人的传统,男子十岁以后外出读书,女子十岁以后则在家跟随女师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些女性日常的行为规范。
女德教育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周礼》中曾记载:“后正位宫闱,同体。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古代的皇后、夫人、嫔妃,正是女德教育的实施者,上行下效,正因为有如此完善的女德教育,才使得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汉朝时期,班昭撰《女诫》,成为宫廷女师,垂范女流。之后,历代皆有女德教育的经典问世。
明末清初的儒者王相,自幼接受母教,深感女子德行教育之重要,将其母刘氏所著的《女范捷录》与《女诫》、《女论语》、《内训》三书合编并注解,称为《女四书》,成为当时女子的教科书,流传遍布全国,声势达于近代。近年,我们将这部书翻印流通后,受到了广大女性的欢迎,而讲习之风也遍及各地。
马益玲老师,大学毕业后投身杏坛,因得闻中华传统文化而放弃稳定的教师之职,转身成为没有薪水的传统文化公益老师,在各地受邀参加传统文化论坛达数十场之多。她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又尤重女德教育,至今已开设了几十期公益的“女德班”。通过学习传统的女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