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的国家所能期望的的结果就是双方打个平局;任何夺取斯大林格勒的希望都会化为泡影。”德国陆军元帅曼施泰因这么总结道。在历,没有记录斯大林格勒炼狱的确切伤亡数字。但是德军第6集团军的25万官兵,除了9万多人投降外,的确有约12.5万人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阵亡或死于寒冷、饥饿及疾病。大概另有3.5万人安全逃离。至于苏联方面,虽然取得伟大的胜利,但却付出75万人阵亡、负伤以及失踪的巨大代价。
摘要与插图
希特勒于1942年7月16日飞往东线,即被罢免的指挥官费德尔·冯·博克元帅登上向西返回的飞机的第二天。在乌克兰的维尼察附近的一个松树林里,那天早上,元和他的军事参谋人员在以前苏军的阵地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前线指挥部。他决定从东普鲁士的“狼穴”调动到这个深入苏联境内的小木屋,这一决定坚定了他对于国防军将移师前进取得胜利的信心。尽管希特勒感到不舒适,但仍然表现出很有信心。在这座被他命令为“狼牙”的营地里,闷热潮湿,并且新烧焦的厚木板散发出阵阵恶臭,让他头痛欲裂。但是,在坦克部队现在肃清顿河大河湾下游支流之前,俄国人就迅速地撤退,这使他相信他在此处停留的时间将会很短暂。“俄国人完蛋了。”他向统帅部参谋长弗兰茨·哈尔德夸耀道。“我必须承认,事情的确是这样。”哈尔德应声附和说,不过他在日记中却抱怨元那“老是低估敌人能力的倾向”。
希特勒对一支即将失败的红军抱有乐观的看法,这导致一系列命令和指令的制定,执行起来会给德军在俄国南部的兵力加大压力。实际上,在重新调整南方攻势的前夕,他宣布了从这个前线抽走不少于9个师的计划。2个精锐的摩托化步兵师,即“大德意志”师和党卫队近卫师,将在法国重新部署,以减轻他对盟国军队进攻不断增长的恐惧感。第9和第11两个坦克师,将转入中央集团军群序列。而其余5个师,曼施泰因在克里米亚获胜的第1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正准备跨过刻赤海峡攻入高加索地区,将派往上千英里之外加强北方集团军群,投入去年夏季就已计划好的,也是元期望的将是对列宁格勒的的、决定性的攻势。总体而言,无论如何,希特勒的信心在他对“蓝色行动”阶段修改的计划中反映出来。在新的计划中,他要求在南线的部队将不仅完成夏季攻势之前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还承担一个野心的任务。威廉·李斯特的A集团军群除了夺取高加索至关重要的油田之外,还将占领“黑海整个的东部海岸线,从而肃清黑海港口以及消灭敌军的黑海舰队”。与此同时,马克西米利安·冯·韦希的B集团军群将不再向东前往斯大林格勒去保护进到高加索的左翼部队。现在应寄希望于快速夺取这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
希特勒的新指令遇到惯用的军事教条会化为泡影。他的两个在南部前线的集团军群将不得不在右面分叉,从而双方之间拉开了一个大的且易受攻击的间隙,分开后加重了补给线的压力。正如刚刚被解职的博克所预见的,作战正在被“一分为二”。
这次作战取得的个战功应记在向南进攻的李斯特A集团军群功劳簿上。甚至在希特勒签署他的训令时,该集团军群的坦克和步兵正在罗斯托夫的街道上激战着。罗斯托夫位于亚速海附近顿河口上,是通往高加索的门户,其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再加上俄国人英勇的战斗延缓了德军行动。德军不得不与苏军部队进行从一座房屋到另一座房屋的争夺战。
在俄国这还是第一次,国防军不得不忍受巷战的危险。在激烈战斗两天后,德军步兵用反坦克炮扫清了横跨顿河的主要桥梁的道路。他们的任务用一名营级指挥官的话来说就像“剃胡须”,清除阳台、烟囱以及其他任何可能躲藏着士兵的建筑物。截止到7月25日,即希特勒的新指令签署两天后,红军已跨过顿河撤退,德军士兵为入侵高加索开始建立桥头堡。
在7月下旬,A集团军群分成两个主力纵队,在约100英里宽的战线上越过顿河向南进军。穿过罗斯托夫的右翼部队,由理查德·鲁奥夫的第17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组成。从深远东面突进的左翼部队,以艾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的第1坦克集团军为主。克莱斯特拥有400辆坦克,在希特勒决定将对斯大林格勒的攻势调整到7月31日后,在其左翼,他得到了来自赫尔曼·霍特的第4坦克集团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