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是肝炎大国,肝纤维化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不在早行诊断与,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肝硬化与肝癌亦会随之而来危害患者健康,占用大量的资源。本书将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以中医为,从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等机制,诊断,中西疗,,展望等多方面对肝纤维行系统的阐述,便于初中级肝病科、感染科、消化科、全科医师;中医药相关从业人员;相关专业硕士、博士、教师等相关从业人员学他们对肝纤维化产生更深刻、明了的认识。
目录
刘序
前言
□□章 肝纤维化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节 肝纤维化的定义
节 肝纤维化的流行病学
章 肝纤维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节 肝纤维化的病因
节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第三章 肝纤维化的诊断
□□节 临床表现
节 血清学诊断
第三节 影像学诊断
第四节 肝脏病理诊断
第五节 肝纤维化影像学研展及相应病理解读
第六节 诊断要点
第七节 鉴别诊断
第四章 肝纤维化的
□□节 中疗
节 抗肝纤维化的西疗
第三节 肝纤维化的心理
第四节 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在和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重要
第五节 中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经验、及用药
第五章 肝纤维化的
□□节 西医
节 中医调摄与
第六章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研展与展望
□□节 西医临床研究
节 中医基础研究
第三节 中医临床研究
摘要与插图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实践》:
一、中医药辨证论治
1.中医对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肝纤维化没有病名记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属于中医学“胁痛、痞积、癥瘕、积聚、肝积、黄疸”等病范畴。
正气不足是肝纤维化发展的内在因素。正如《素问》记载:“精气夺则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肝病,病程缠绵,易伤人体正气,致使人体免能低下,正不胜邪,无法□□外出。如果毒邪内伏于肝,加之劳累过度,脏能失调,忧思恼怒,情志抑郁,使肝气更损。印证《灵枢·百病始生》所言:“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景岳全书·积聚一步阐释说:“脾胃怯弱,气血两虚,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说明正气强盛,则不容易受毒邪所侵,即使感受毒邪发病也容易驱毒外出,正所谓邪去正则安。反之,正气不足,则容易被毒邪所侵,感受毒邪后无力□□外出,毒邪隐伏于肝,日久形成慢肝炎,一部分患者由于体虚或失治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
湿热困阻,肝郁脾虚是肝纤维化发病的病机关键。慢肝炎的形成,与湿浊邪毒在体内困阻中焦,湿热疫毒交蒸于肝胆是分不开的。湿毒之邪困阻脾胃、损伤肝体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之邪,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致肝失所养造成肝纤维化。另外,由于饮食失节,耗伤脾胃,导致脾能失职,失其纳运,导致湿浊内生,湿困化热,热蒸肝胆,形成肝病。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重浊黏腻,在体内难分难解,如与热邪结合更易使急肝炎转为慢肝炎,直肝纤维化的形成。
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贯穿肝纤维化发病的全过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脾的运能关系十分密切,可谓是肝疏脾则健。又因肝主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若湿热入侵,阻滞肝经,导致肝气郁结,病久人络,气滞血瘀,造成肝血瘀阻。脾主运化水湿,为“生痰之源”。肝胆湿热蕴结日久,造成湿浊困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浊丛生,湿郁化热,热灼津液,形成痰瘀。由于痰浊、湿热、瘀血交结于肝络,□终形成痞块,形成肝纤维化。
2.中医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辨治法则
(1)扶正固本,疏肝解郁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对人体气机,脏能的协调,作用十分重要,若肝失疏泄,势必会影响气机的运行和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脾虚失运、气血亏虚是形成肝纤维化的内在因素。概括来讲,脾虚为本,湿热为标。
上宜针对这一发病机制,制定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的法则,代表方以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共奏疏肝解郁,理气通络,每每能收到肝疏脾健的效果。若患者气虚可加大黄芪用量,血虚者加当归,一则可补气健脾,扶助正气,以治其本;二则使脾气充实,防止木旺克土,保证脾胃受纳与运化,气血生化有源,病变肝细胞的逆转。
(2)清热化湿,健脾调肝脾虚是肝纤维化病变的重要环节,而湿热活动是“标实”的重要临床症状,湿热之邪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气滞和血瘀的形成。
如果肝病的急期未,湿热邪毒未能□□,余邪未尽,蕴积于肝胆脾胃,导致脏能失调,肝郁脾虚,肝木横逆犯脾,运化失职,痰浊内生,日久化热。因此,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派湿热的病理变化。只有脾健运则湿能化,湿去则热无所附,才能达到标本并治的目的。清热具有抗纤维化和病毒的作用。清热化湿法方茵陈蒿汤合葛根黄芩煮连汤。湿重于热者,可选用三仁汤或甘露消毒饮加减运用,湿热并治,使邪有出路,切断湿热演变为瘀血的发病途径,避免湿热邪毒对肝组织一步损害,肝纤维化的形成。
(3)化瘀,补气通络慢肝炎肝纤维化的产展,常因湿热邪毒作用于肝,造成肝气郁阻,影响脾虚失运,气滞血瘀,毒瘀凝结,壅塞肝络,血脉痹阻,形成痞块,因此,血瘀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它贯穿肝纤维化发展整个病理过程。针对这一发病机制,补气通络,化瘀是气虚血瘀型肝纤维化的重要环节,大量的化瘀药具有生新,软坚破积、逐瘀通脉的作用,它与补气药联合使用,能有效地机体的血液微循环,改善血液的理化特征和血管的通透,并能增强吞噬细能,保护肝细胞,病变肝细胞的逆转和炎症病灶的软化与吸收,从而能提高机体的免能。对于一些气虚的患者,在使用化瘀的同时加入补气的,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气为血帅的作用。具有补气作用的与化瘀药结合使用,能更好地扶正祛邪,标本并治,共奏补气。
对于肝纤维化已形成,痞块已坚硬者,如果单用化瘀之品,难以见效,则根据中医“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加入软坚之品,如鳖甲、牡丹皮、桃仁、红花、赤芍、水蛭、大黄一类,能更好地已经变硬化的肝细胞变软。化瘀药可提高胶原酶的含量和活,肝内胶原纤维分解并吸收入血或排出体外,有利于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的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