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语用身份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以夫妻冲突话语为例,探讨冲突话语中的身份操作问题。从身份话语操作的维度,概述了身份操作在冲突交际中的具体方式、对象、情感取向和话语表征。从社会认知维度,剖析了身份话语操作的认知机制,探讨了身份认知矛盾对身份操作的作用。同时,从对撞磋商和动态磋商两方面,讨论了身份磋商过程、结果及其对冲程的影响。简而言之,本书通过讨论“操作什么身份”,“如何操作身份”以及“身份操作有何影响”等问题,揭示了冲突语境中话语、身份与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冲突话语中交际者的身份问题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身份的社会属,而忽略了其交际属。与此同时,在身份话语建构研究领域,现有研究往往围绕说话人的自我身份建构,考察说话人为满际目的建构特定身份的过程和语境制约,鲜有研究探讨说话人如何依据交际需求针对自我、对方和第三方实施身份操作。有鉴于此,本书以夫妻冲突话语为例,依据语用身份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搭建分析框架,考察冲突话语中冲突双方身份操作的方式、认知机制和磋商过程。书中不仅通过言语表征呈现了冲突话语的双向和对撞,而且从身份认知矛盾入手尝试阐释了引发或加剧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助于从身份话语操作的视角了解冲突话语的互动特征和生成机制,为在家庭交际情境中缓和冲突,实现和谐语用提供一个语言和语用支撑。
目录
目?录
第1 章 导 论…?………………………………………………………?001
1.1 研究对象?……………………………………………………………?002
1.2 研究目标……………………………………………………………?004
1.3 研究方法?……………………………………………………………?005
1.4 研究意义……………………………………………………………?006
1.5 本书结构……………………………………………………………?008
第2 章 文献回顾…?………………………………………………………?009
2.1 术语的界定…………………………………………………………?009
2.2 冲突话语研究………………………………………………………?014
2.3 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021
2.4 冲突话语中的身份问题研究………………………………………?032
2.5 相关研究评述………………………………………………………?034
第3 章 理论框架…?………………………………………………………?038
3.1 建构主义身份观……………………………………………………?038
3.2 语用身份论?…………………………………………………………?040
3.3 社会认知观…………………………………………………………?047
3.4 本书分析框架………………………………………………………?052?
3.5 本章小结……………………………………………………………?056
第4 章 研究设计…?………………………………………………………?058
4.1 研究问题……………………………………………………………?058
4.2 语料收集……………………………………………………………?059
4.3 语料分析……………………………………………………………?062
4.4 本章小结……………………………………………………………?070
第5 章 夫妻冲突话语中语用身份的话语操作…?………………………?072
5.1 夫妻冲突话语中身份操作的方式…………………………………?072
5.2 夫妻冲突话语中身份操作的对象?…………………………………?077
5.3 夫妻冲突话语中身份操作的取向…………………………………?084
5.4 夫妻冲突话语中身份操作的情绪化话语实践……………………?095
5.5 本章小结……………………………………………………………?105
第6 章 夫妻冲突话语中语用身份的认知矛盾…?………………………?108
6.1 冲突双方的身份认知矛盾…………………………………………?108
6.2 冲突双方身份认知矛盾的产生机制………………………………?111
6.3 冲突双方认知矛盾的元语用证据…………………………………?117
6.4 本章小结……………………………………………………………?122
第7 章 夫妻冲突话语中语用身份的动态磋商…?………………………?123
7.1 磋商内容……………………………………………………………?123
7.2 磋商方式?……………………………………………………………?129
7.3 磋商结果及其影响?………………………………………………?135
7.4 本章小结……………………………………………………………?141
第8 章 结 论…?………………………………………………………?143
8.1 本书的主要发现……………………………………………………?143
8.2 本书的贡献…………………………………………………………?147?
8.3 本书的不足…………………………………………………………?148
8.4 未来研究展望………………………………………………………?149
参考文献……………………………………………………………………?151
附? 录……………………………………………………………………?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