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当下信息超载的现象讲起,介绍了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的现状,提出了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全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结合信息传播的时代特点,将新的媒介知识、信息检索方法和海量信息收集途径介绍给读者。
目录
引论 信息超载的世界 节 信息社会基础 节 信息素养概述 第三节 培养大学生的数据素养上篇 媒介素养篇章 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 节 信息传播史与媒介发展史 节 媒介变革中的信息用户 第三节 信息超载时代的媒介特征章 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 节 大众媒介中的新闻 节 大众媒介中的广告 第三节 大众媒介中的其他息类型 第四节 大众媒介中的自媒体信息第三章 大众传播与媒介伦理 节 媒体的社会责任 节 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具体表现与相关案例第四章 媒介素养教育 节 媒介素养 节 大学生媒介素养养成指南下篇 信息素养篇第五章 专业学息需求和获取 节 大学生专业学求 节 认识信息源 第三节 专业学息的获取和管理第六章 文献资源的检索、评价与利用 节 文献概述 节 文献检索 第三节 文献资源的获取 第四节 文献资源与学术创新第七章 文献检索工具与文献资源数据库应用 节 发现系统 节 常用中外文数据库 第三节 常见综合检台 第四节 oA开放获取资源 第五节 重要文献保障系统 第六节 在线学台 第七节 在线文台 第八节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附章 学术论文写作要领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
引论
信息超载的世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素养”理论逐步从国外传播到国内,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学科服务理念和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为主要措施,逐渐提高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层面,信息素养教育成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发展台。在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素括基本学(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其中“信息素养”是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节信息社会基础
在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由大量的信息影响着,信息素养的能力也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能力。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学的场所,必须重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才能跟上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步伐。
一、信息
(一)信息的界定
《辞源》对信息的解释:消息。唐李中《碧云集》中《暮春怀故人》诗:“梦断美^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①《辞海》对“信息”做出如下解释:信息。如:通风报信。①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c.E.Shanon)在1948年提出:信息是组织程度,它是能使系统的有序增强、不确定减少或消除的知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存在的事实与变化及人类对它们形式的认识和创造是信息的内容组成;载体记录和媒体传播是信息的存在形式,它们构成了信息及其基本属。②信息的概念广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对信息都有不同的解释。
关于什么是信息,在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7月9日搜狗网址导航(123.sogou.com)中搜索,得到约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943,562条相关结果。
在现代科学上,信息是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括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信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综上所述,对信息的含义可归纳为:信息可以改变事物的不确定;信息是交流的内容;信息是事物关系的体现;信息是与精神和物质并列;信息是物质的属。
(二)信息的特征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信息的可储存。信息是可以通过各种方行储存的。信息可以通过符号表现,而符号可以依附在的载体之上有效地保存。
(2)信息的客观真实。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的客观反映。客观、真实是信息重要的本质特征。@
(3)信息的可识别。信息是可以识别的,识别又可分为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直接识别是指通过感官的识别,间接识别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
(4)信息的时效。信息在特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特定范围、时间过后可能会转化为无效信息。
(5)信息的可扩充与可压缩。人们对信息可行加工、整理、概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