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拳法:二

价格 60.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4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共10章,少林武术概述、小罗汉拳、大罗汉拳、少林炮拳、少林长拳、七星拳、达摩剑、行龙剑、少林单刀。主要内括:少林太祖长拳颂和动作名称歌;少林太祖长拳等。

目录

章少林武术概述…章忍手通背拳…第三章 小罗汉拳…第四章大罗汉拳…第五章少林炮拳…第六章少林太祖长拳…节少林太祖长拳颂和动作名称歌节少林太祖长拳第七章 七星拳…第八章达摩剑…节剑术基本动作练r/>节达摩剑第九章行龙剑…第十章少林单刀…节刀术基本动作练r/>节少林单刀

摘要与插图

章少林武术概述

一、少林武术的渊源

古时候人兽同居。人,飞不如禽,走不如兽。禽兽以爪牙扑人,人以智技制服禽兽。《汉书》云:齐民技击强。荀子云:齐人隆技击。这说明我国很早有了技击术。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创立佛教禅宗。他不主张用文字传教,而采用“壁观”的办法,修心。他在嵩山五乳峰上的一个天然石洞(原名蚩尤洞,今名达摩洞)中,面壁九年,“寂坐参悟”。由于,精神和肉体都不免困倦,

而且身居深山密林之中,经常受到毒蛇猛兽的威胁,他便根据山林中虎跃、猴攀、鸟飞、虫爬等动作,并效法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和锻炼身体的各种方式,初创了简单的肢体动作,作为健体护身术来研究和练时也随手练练农具、手杖、棍棒等器械。遇到野兽侵袭时,便与之搏斗,这便是达摩铲、达摩杖、少林棍等器械名称的由来。达摩初创的这些简单动作,称不上什么拳术,仅是了少林寺僧众健身、防身、养生之先河。

二、少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代僧众依照我国民间流传的健身技击术,吸纳众家拳术之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通过演练、创新结,使少林武术得以形成和发展。是在隋末唐初,隋将世充盘踞洛阳称,与唐高祖对抗,直接阻碍了唐朝的统一。唐高祖李渊带兵征伐失利,其子李世民被掳入洛阳。高祖书约少林寺僧助战。寺僧应诏参战,击败世充,生擒他的侄子仁则于柏谷庄。僧兵者13人,其中昙宗和尚被封为大将军。李世民继位后,赠寺田40顷,盖殿宇僧房2000余间,使寺院面积扩大到540亩,僧众达2000余人,并允许寺内建立兵营,训练僧兵。少林寺达到了极盛时期,被誉为“天下名刹”。

少林寺养僧兵后,僧众直接与实战联系起来了,这为少林武术的发展,提常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寺僧们不仅练拳术、器械,

而且加强了实战技能和马步战术的演练,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家入寺切磋传艺。如宋朝,曾先后吸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太祖长拳、韩通的通背拳、马藉的知打等十八家拳法的精华,汇成拳谱,流传后世。又如金元时期的觉远和尚,出家到少林寺后,感到寺内武艺不佳,便携资西出,访师于陕西及甘肃兰州,聘请名师李叟、白玉锋入寺传授武艺。李叟传大洪拳、小洪拳、擒拿术,白玉终传及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等。再如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曾入寺传授临阵实用的棍术。同时,少林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其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少林武术与诸家流派取长补短,互相交流。经过历代演练结,少林武术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少林寺即成为全国会武之地,支脉繁茂,驰名中外。

;; 另一说法是,少林武术并非始于达摩,而是于跋跎的两个弟子慧光和僧稠。跋跎是印度僧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来中国传教,比达摩早来32年。孝文帝尊崇佛事,为跋跎建少林寺。跋跎喜爱中国武术,收了两个弟子,一个叫慧光,一个叫僧稠,他们二人均是练武的能手。慧光身子轻灵,能在桥栏杆上踢毽子。僧稠刚出家时,身体虚弱,常受师兄弟们的戏弄,便决心发奋练武以自强,后来竟练了一身夫。传说,僧稠曾挥杖赶走在少林寺山门前争斗的两只猛虎。以上两种说法何者为准,尚需一步考证。

三、少林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千年传承,受人敬仰,除受一些神话传奇故事的影响外,主要还是因为它夫过硬、风格、立足于实战。它的套路结构严谨,动作朴实刚健,攻防严密,招式多变,力量的运用灵活而富有弹,着眼于实用,不练花架子,具有很强的自卫能力。少林寺白衣殿的南北山墙上,各有一幅寺僧练武的壁画,称为“捶谱”,是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绘制的。这幅壁画画的是六合拳对练和各种器械对练,生动地记述了当时寺僧练武的情景,也突出了少林武术手、眼、身法、步的特点和攻防含义。千佛殿内的脚窝,是寺僧们一代复一代刻苦的见证。在演练套路的形式上,少林武术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这说明少林武术在演练时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即使在实战中,也能充分利用地形狭小的不利,发挥出它的威力。“拳打一条线”......

;

;

;

;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