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把整体论作为学术创作方法与知识创造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中国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它们构成了整体论的个案研究与启发示例。这一步加深对整体论思想本身的认识,以及用整体论来解答理论或现实问题有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是湖南省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冯契实践观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发展研究”(2019A05)、湖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的科学内涵及时代特征研究”(2018ZXB05)的结题成果。
目录
;
导言
编以整体论为导向的知识
章整体论及视角转换
章整体知识的正当
第三章形上智慧如何可能
编基于整体论的中国哲学
章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方法论检视
章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及其现代学术意义
第三章中国现代哲学观的缘起及个中论争
第四章冯契“智慧说”的体系及其形成再认识
第三编基于整体论的治国之道
章文质论的治道说维度
章汉魏之际的清谈浮华新诠
第三章解决“四风”问题的一个学理分析与历史镜鉴
第四章在虚实之间捕捉政治智慧
第四编基于整体论的文化传承
章中华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的理论基础、历史经验与当下思考
章中华传统文化创造转化机理模型的当代构建
第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创造转化
路径形成的方法论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读书笔记二则
一、抽象与抽离:读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
二、描述与解释:读陈嘉映先生《哲学·科学·常识》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章整体论及视角转换
还原论、主张整体论,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复杂系统”专刊的两位编者,针对目前科学研究情况,在按语《还原论》中说道:“占支配地位的是还原论,物理化学中的问题可以根据原子物理学理解,细胞生物学根据原生质如何起作用,生物体根据构成它们的细胞系统的相互作用(理解)。……但还原论的不足之处正日益明显。……所以用一系列整合的工作(integrative agenda)来补充主流的还原论也许会有所裨益。”不过,正如上述所言,目前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仍占支配地位,整体论还只是一种补充。整体论要真正有所作为,要带来科学思维范式的突破变革,还需要的努力。
一、整体论的思想内核与概念提出
整体论的思想内核是关于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整体观念,即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奇质,这些质是不能依据组分特征加以推导或预测的。整体论的这一思想内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古已有之。例如,庄子批评诸子学术,“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苏格拉底在知识论中也提到“整体和不同”,亚里士多德论正义,“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这些话语都蕴含着整体论的思想。
不过,整体论这一词语,早是由英国在南非的统治者斯马茨(Jan Christian)于1926年提出来的。斯马茨创立其“整体论”概念的著作是《整体论化》,在书中他将整体论作为一个与机械唯物论相对立的概念加以运用。“这种理论渊源化论,作为排斥机械论与唯物论的论述而立论。”对于斯马茨的整体论概念与整体论思想,过去对之是多有责备。但在今天看来,如果抛开其唯心主义因素和殖民主义立场,它实际上表达了反还原论的整体主义的思想意识,这是值得肯定的。例如,斯马茨推想:“在宇宙中有一种初‘造成的完整物’,或称之为‘整体的’因素。这种因素亦叫做‘创造的趋向’或叫做‘法则’,它贯穿于自然历史中起着作用。”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斯马茨的整体论是从生物学、人类学角度对当时机械世界观的一种批评。因为达尔化论引发了机械论哲的再起,它从生物学方面补充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论证,于是人们有了一种过分信心,“以为生物机体的各种活动,不论是物理的也好,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