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起源发展、彩灯文化、各地灯会、灯谜文化、元宵历史、节日个部分,内括:元宵节源于古人以火把、一年中灯火旺的时节、定型于隋朝的元宵灯节等。
目录
起源发展元宵节源于古人以火把由误射神鸟引起的张灯br/>彩灯文化一年中灯火的时节趣味盎然的元宵节咏灯诗源于唐诗名句的灯联各地灯会定型于隋朝的元宵灯节宋代元宵灯会盛况元明两代灯文化趋于民间化天下灯的自贡灯会荟萃众家之长的成都灯会灯谜文化由夏朝歌谣演变而来的灯谜结合汉字结构的灯谜猜法精巧玲珑的各地元宵彩灯元宵历史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元宵美食传统元宵的制作方法和食用福建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民间各地红红火火闹元宵节日br/>南北异俗的舞狮子和踩高跷承继殷周祭天遗风的舞龙纪念大禹洽水的划旱船活动潮汕地区的元宵节br/>极富地方的元宵/p>
摘要与插图
《元宵张灯中华复兴之光》: 宋代元宵灯节,京城、州府普遍以这一传说立意,设计大型鳌山灯组,其构思既与传说关联又有变通,大型鳌山造型通常为一只或数只巨鳖背负山峦,山上荟萃千百盏华灯,还有山石、树木齐备,点缀以佛、仙、神的雕塑、绘画等。 山上可容乐工伶官奏乐,山前设有大露台,供歌舞演出或工艺品展示。 鳌山灯气势恢宏,体积巨大,叠翠堆金,浮光耀影,常为灯会之作,寓含“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之意。因此帝后、嫔妃、臣僚都要在特定的时辰观赏鳌山灯。 宋代元宵灯节的另一个特点是灯品材质更趋多样,制作更趋精巧。“自非贫人,家家设灯,有极精丽者”。 心灵手巧的制灯人,往往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巧妙运用,将灯造成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的形状,更有车舆灯、屏风灯、佛塔灯、鬼子母灯等,还有鲩灯、玉灯、石灯、琉璃灯、缀珠灯、羊皮灯、罗帛灯等。 有用犀珀或玳瑁装饰灯圈、灯座。玉灯则多用白玉组成,石灯贡之物,琉璃灯用五色琉璃制作,其上品为无骨灯。无骨灯没有圈骨,圈片浑然一体,上面可绘饰龙综、鱼纹等图案,分光叠翠,效果良好。 缀珠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飘逸亮丽。 羊皮灯是在羊皮上精镂细刻并用影戏的方法来妆染做成的一种皮影灯。 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之形,或成网眼之状,间以红白二色,名为“万眼罗”的珍奇。 在宋代灯节上,机械传动的大型灯组逐渐增加。 在开封,有人更用辘轳把水引到灯山处,用大木柜贮放,到时放下,形成大瀑布状,又用把扎缚成巨龙,上密置灯烛数万盏,一见之下,蜿蜒腾挪,如双龙飞走。 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曾用彩带扎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跨狮子、白象像。又在文殊、普贤手指间出水五道,还能让手指摇动。还记载了在做琉璃灯山,高达5丈,其中的人物都用机关控制,并扎成大彩楼装着。 宋代灯会上,更将模型景观的制作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赵忠惠守吴,曾组织制作出春雨堂五大间的灯组。灯楼上汇聚了北宋、南宋两京具有代表的景物,气势磅礴,瑰丽多姿。 宋代灯节中,还出现了不少后世皆效法承袭的灯品灯组,将灯放置在护城河上组成灯桥,在闹市区街上空悬挂彩索,将灯悬挂在上面组成过街灯。《东京梦华录》中说:“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由此可见,机械装置已经在当时被大量运用了。 自宋代开始,元宵灯会上的艺术活增加,形成了万众参与的大众文化活动,有“百艺群工,竞呈奇技”的局面。 每当灯会时,有市民社团及艺人上街化装游行,表演各种舞蹈、杵歌、傀儡、竹马等节目。 《武林旧事》说,一些人家还“闲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烂,游人士女纵观,则迎门酌酒而去”。山灯有几百种,而且新巧,无所不有。在这种灯的大世界中,灯市应运而生,灯谜呼之而出。 当时的元宵灯节,既有自上而下的组织,又有自下而上的参与;既有朝野同乐,举国同欢的一面,又有兴师动众,民力不堪负载的一面。 南宋都城临安,只是一些大街旁的茶馆,在元宵节时悬挂花灯售卖,如此数年,渐成气候,遂形成了灯市。灯市一般在元宵节前数天开始。 为了使灯市热闹起来,京尹每年都派人到灯市上巡视,根据各家商铺所悬挂的花灯数量,配给的、灯油及费用。 到了正月十五,京尹会亲自前往灯市,其随行者会携带一只装满了纸币的口袋,给灯市上的游动小贩发,以感谢他们对灯市繁荣所做出的贡献,这叫作买市。 为了保证赏灯百姓的,地方官员在安保方面也是下足了工夫。每年的灯会期间,坊间的繁华热闹地带,都点有巨烛或松柴作为路灯,有兵卒站在一旁维持秩序。 路灯旁边还会押着几个罪犯示众,身上写明此人犯罪的缘由。如偷抢妇女头上的钗环首饰,或者举止不端,趁着人多,在妇女身边耍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