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迎接中国成立,深入挖掘北大红楼与中国创建的历史渊源及其内涵,丰富和深化中国创建史研究,更好传承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北大红楼与中国创建历史丛书”。 本册记述了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地区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等的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重要场所,以旧址为载体,记述了与之相关的、发生在五四时期的重要的人和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共早期在北京的基本活动。
目录
前言 / 001北京大学红楼 / 001 闪耀思想光芒的灯塔 / 003北大一院操场旧址 / 013 五四爱国先锋的集结地 / 014北大二院旧址 / 016 与红楼相伴的北大二院 / 017“亢慕义斋”旧址 / 021 红色书斋里的红色记忆 / 022北民教育讲演团演讲地遗址 / 026 民教育讲演团的次演讲 / 027北京故居 / 031 “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 / 033被捕地遗址 / 040 战斗在俄国旧兵营里的“白芳渠” / 041牺牲地旧址 / 047 绞不死的崇高信仰 / 049002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主阵地》《伟业起点》《红楼百年话沧桑》《红楼风云人物》《红楼旧址群》《红楼旧址群故事》8种书构成,旨在深刻揭示北京在中国创建的重大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丛书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系统梳理党孕育和创建的来龙去脉、内在逻辑,全景式呈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早期工人运动、早期党组织创建的历史画卷,是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组织的北京贡献。透过历史长河的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昭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的必然。丛书展示了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分子,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探索新道路的生动实践,诠释了他们立涛弄潮、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同时,对这一时期以蔡元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派、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辜鸿铭为代表的封建守旧派行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描述。大浪淘沙始见金。通过深刻剖析各色人物的人生抉择和命运轨迹,更加彰显了中国人的初心使命和坚定信仰。丛书选取以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长辛店机车厂等为代表的30多处旧址,讲述其中发生的红色故事,挖掘其中承载的精神内涵,描绘中国创建时期北京活动的红色轨迹,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重温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探寻的活水源头。丛书是面向广员干部和社会大众的普及、通俗党史学。布局上,坚持以时间为线索,力求统分结合、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内容上,坚持以为主旨,力求探流溯源、撷英采华、彰显初心;叙事上,坚持以史话为体裁,力求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简洁明快,努力打造一套实、可读可学的精品力作。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会点上,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牢记初心使命,传承,赓续人的精神血脉,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002陵园 / 054 “播火者”铸的精神丰碑 / 055次来京居住地旧址 / 061 小巷深处的热血青年 / 063次来京居住地旧址 / 067 驱张运动的大本营 / 069杨昌济故居 / 074 欲栽大木柱长天 / 075《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 080 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高地 / 081《向导》周报办公地旧址 / 088 胡同深处的“向导” / 090京报馆旧址 / 094 新闻救国的光辉旗帜 / 096赵家楼遗址 / 102 五四烽火耀神州 / 103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 107 茶社里的风云际会 / 108陶然亭慈悲庵 / 112 秘密据点里的秘密会议 / 113高君宇墓 / 117 刺破黑暗世界的宝剑 / 118马骏墓 / 124 骏马奔驰垂丹青 / 126003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 / 131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 / 133中法大学西山碧云寺旧址 / 138 西山地区个党支部 / 139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 143 蒙古族员的摇篮 / 144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 147 “小红楼”孕育“大抱负” / 148长辛店劳动补旧址 / 152 北方工人运动的起点 / 153长辛店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 / 156 唤起工人自觉斗争的先声 / 158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 / 162 铁匠铺里闹工潮 / 163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 / 167 二七惨案的历史见证 / 168二七机车代建筑遗存 / 173 北方工人运动的摇篮 / 174长辛店二七墓 / 178 从普通工人到工会骨干 / 179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 181 长辛店工人运动的历史见证 / 183 后?记 / 189
摘要与插图
闪耀思想光芒的灯塔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喊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1917年,陈独秀携杂志迁京后,在北大红楼凝聚起一大批知识分子,继续向着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发起更加猛烈的冲击,有力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北大红楼由此文化运动的中心。
继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辛亥的失败、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促使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陈独秀认为“中国还是,革不成什么命,在中行政治没有意义,要从思想开始”①。他来京履职北大文科学长后,团结一步知识分子,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