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

价格 26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5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林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在伊犁河10年的合作研究成果,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取样分析、径流小区监测与模拟,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提出了伊犁河谷水土保持分区,以及伊犁河谷水土保持分区治理方案。结合对伊犁河谷地貌特点、生态条件及土壤侵蚀特征的分析和试验示范,研发、集成了多套水土保持技术模式,提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方法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在伊犁河谷水土流失多发行了示范推广。 本书可供研究和关注干旱区河谷水土流失的科研人员与管理者参考,也可供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等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伊犁河谷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行政区划 1.3 自然环境特征 1.3.1 地形、地貌特征 1.3.2 气候特征 1.3.3 降水特征 1.3.4 水文地理特征 1.3.5 土壤特征 1.3.6 植被特征 参考文献第2章 伊犁河谷的土壤侵蚀与可蚀分析 2.1 土壤侵蚀调查与监测 2.1.1 调查与监测 2.1.2 调查、监测的主要内容 2.1.3 调查的主要方法 2.2 伊犁河谷土壤侵蚀因子分析 2.2.1 降雨因子 2.2.2 土壤因子 2.2.3 地形因子 2.2.4 植被因子 2.3 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类型分析 2.3.1 土壤侵蚀类型及分布 2.3.2 土壤侵蚀程度 2.3.3 土壤质地与土壤侵蚀强度 2.3.4 地貌特征与土壤侵蚀强度 2.3.5 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分析 2.4 伊犁河谷土壤可蚀分析 2.4.1 土壤可蚀计算 2.4.2 土壤理化质与可蚀特点 2.4.3 土壤可蚀影响因素分析 2.4.4 土壤可蚀因子的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第3章 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特征及敏感分析 3.1 土壤侵蚀的时、空强度变化特征 3.1.1 土壤侵蚀因子的变化 3.1.2 土壤侵蚀量的变化 3.1.3 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 3.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 3.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强度 3.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率 3.3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分析 3.3.1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3.3.2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3.4 土壤侵蚀敏感评价 3.4.1 土壤侵蚀敏感计算方法 3.4.2 土壤侵蚀敏感的结果分析 3.4.3 土壤侵蚀敏感现状原因分析 3.4.4 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第4章 伊犁河谷坡面侵蚀与减沙阻控效益分析 4.1 坡面水土流失监测与数据采集 4.1.1 研究区典型坡面描述 4.1.2 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4.1.3 野外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流域尺度的特点及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2.1 地形、土壤、植被的相互作用 4.2.2 流域尺度地形、土壤、植被的相关 4.2.3 流域尺度地覆盖的主控因子 4.3 坡面尺度的特点及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3.1 坡面尺度地形、土壤、植被的相关 4.3.2 坡位对径流形成及输沙的影响 4.4 不同水土流失阻控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分析 4.4.1 不同水土流失阻控措施利弊评述 4.4.2 不同水土流失阻控措施初始产流时间的差异 4.4.3 不同水土流失阻控措施的径流速率及含沙量 4.5 不同类型坡面管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分析 4.5.1 不同类型坡面管理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 4.5.2 不同类型坡面管理措施径流速率与含沙量 4.5.3 不同地坡面管理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 4.5.4 小结 参考文献第5章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与技术模式 5.1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适宜物种 5.2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造林及优化配置方法模式 5.2.1 水土保持造林与配置原则 5.2.2 典型水土保持林配置方法模式 5.2.3 坡地新垦区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5.3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措施与模式 5.3.1 水土保持综合模式 5.3.2 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 5.3.3 伊犁河谷低山丘陵区陡坡沟谷土壤侵蚀综合方法 参考文献第6章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保护农业耕作技术模式 6.1 水土保持保护耕作技术与措施 6.1.1 等高耕作 6.1.2 垄作区田 6.1.3 沟种植 6.1.4 少耕免耕 6.1.5 间作 6.1.6 轮作 6.2 伊犁河谷坡耕地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技术模式 6.2.1 坡耕地的农业保护耕作措施 6.2.2 砂质薄土层坡耕整模式 6.2.3 砂质薄土层的人工牧种植发展模式 6.3 伊犁河谷瘠薄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6.3.1 坡耕地土壤改良优化种植技术措施 6.3.2 土壤改良快速培肥技术模式 6.3.3 盐渍化土壤综合改良利用技术与措施 6.4 伊犁河谷防止水土流失的农业节水与水肥调控技术 6.4.1 冬小麦节水灌溉与水肥调控技术 6.4.2 苜蓿节水灌溉与水肥调控技术 6.4.3 玉米节水灌溉与水肥调控技术 6.4.4 棉花节水灌溉与水肥调控技术第7章 伊犁河谷水土流失工程治理技术与措施 7.1 伊犁河谷水土流失治理的坡面工程措施 7.1.1 地埂 7.1.2 截水沟 7.1.3 阶 7.1.4 沟 7.1.5 鱼鳞坑 7.2 伊犁河谷水土流失治理的沟谷工程措施 7.2.1 沟头防护 7.2.2 谷坊工程 7.2.3 淤地坝 7.3 伊犁河谷水土流失治理的小型蓄水工程 7.3.1 小型水库蓄水供水工程 7.3.2 蓄水池 7.4 伊犁河谷水土流失治理的封育工程措施 7.4.1 伊犁河谷陡坡地封育模式 7.4.2 伊犁河谷沙漠植被封育模式 7.4.3 伊犁河谷新垦区荒漠场封育模式第8章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的土地开发管理 8.1 伊犁河谷新垦区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 8.1.1 土地开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8.1.2 新垦区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 8.1.3 水土资源的规模化开发模式 8.2 伊犁河谷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8.2.1 构建流域开发与保护的良互动机制 8.2.2 做能生态区的划分和保护措施 8.2.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开发理念 8.3 伊犁河谷土地开发管理与生态保护法规体系构建 8.3.1 建立流域管理法规体系 8.3.2 流域管理政策法规体系设计中的问题 8.3.3 流域水土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 8.4 伊犁河谷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的管理机制建设 8.4.1 流域环境管理的行政决策管理机制 8.4.2 生态恢复、重建及生态系统监测机制 8.4.3 土地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的生态补偿机制第9章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分区与分区治理方案 9.1 水土保持分区方法与原则 9.1.1 分区原则 9.1.2 分区依据 9.2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分区 9.3 伊犁河谷水土保持分区治理方案 9.3.1 Ⅰ1霍城-伊宁天山山区 9.3.2 Ⅰ2尼勒克天山山区 9.3.3 Ⅰ3察布查尔天山山区 9.3.4 Ⅰ4昭苏-特克斯天山山区 9.3.5 Ⅰ5新源-巩留天山山区 9.3.6 Ⅰ6特克斯天山山区 9.3.7 Ⅰ7昭苏天山山地区 9.3.8 Ⅱ1霍城伊犁河丘陵区 9.3.9 Ⅱ2科古琴山丘陵区 9.3.10 Ⅱ3喀什河丘陵区 9.3.11 Ⅱ4特克斯河中游丘陵区 9.3.12 Ⅲ1伊犁原及盆地区 9.3.13 Ⅲ2巩乃斯原及盆地区 9.3.14 Ⅲ3特克斯河下原及盆地区参考文献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