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非遗

价格 9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为昆山地方非遗传承和保护类介绍图书。江苏省昆山市历史,文化传承丰富,列入市、省、、的非遗项目众多,为弘扬昆山传统文化、扩大昆山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本书从昆山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发展、目前传承情况等出发,挑选能代表昆山的昆曲、昆山民歌、段龙舞、花桥江南丝竹、锦溪传统砖瓦制作技艺、连厢、水乡妇女服饰、袜底酥制作技艺等41种非遗项行简单介绍,涵盖传统曲艺、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种类,并配200幅精美非遗项目照片,图文并茂,有利于读者直接了解江南传统文化。

目录

昆曲(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锦溪宣卷(2014年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千灯跳板茶(2009年入选江苏省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奥灶面加工制作技艺(2009年入选江苏省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氏妇科疗法(2011年入选江苏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闵氏伤科疗法(2011年入选江苏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北民歌(2016年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杨瑞庆/050花桥江南丝竹(2016年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陆家段龙舞(2016年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砖瓦制作技艺(2016年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周庄水乡婚俗(2006年入选苏州市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婆茶(2009年入选苏州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冀/086张浦民歌(2011年入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周庄摇快船(2011年入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顾鼎臣民间故事和传说(2013年入选苏州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工艺(2013年入选苏州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岳庙会(2020年入选苏州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涌泉/116堂名(2020年新增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项目)……杨瑞庆/122连厢(2020年新增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项目)……姜志男/128

苏州竹刻(2020年新增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项目)…郑涌泉/134周市爊鸭制作工艺(2007年入选昆山市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昆石加工工艺(2007年入选昆山市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澄湖捕蟹(2008年入选昆山市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刚/150周市舞狮(2008年入选昆山市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银龙/155陆家浜鼓手(2008年入选昆山市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瑞庆/160泗桥豆制品加工制作技艺(2010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闵氏金黄散制作技艺(2010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庄土布制作技艺(2010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万三传说(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涌泉/181严家班道教音乐(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城宣卷(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 刚/193水乡木船制造技艺(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袜底酥制作技艺(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麻糕制作技艺(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浦白切羊肉制作技艺(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乡妇女服饰(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家浜划灯(2013年入选昆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林根/222苏绣(昆山刺绣)(2021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华村腊肉加工制作技艺(2021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万三食品加工制作技艺(2021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昆山撂石锁技艺(2021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沪剧(2021年入选昆山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瑞庆/247附录:昆山市列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马/252后记…

摘要与插图

“昆曲”于200pan>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山早期的昆曲史,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已广而告之:“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词,善作古赋。扩廓铁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据载,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从江西南昌(古称豫章)投奔昆山,由于他擅长音律,经过多年研磨,终将昆山腔改良成“出乎三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之上”的昆曲,由于流丽悠远,又俗称“水磨腔”。大致在嘉靖末年成名的魏良辅将他的唱曲经结成《南词引正》,其中写有这段披露昆山腔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

其一,魏良辅把昆山腔的创臣定格在千墩(今千灯)顾坚身上,说他具有一精(精于南词)三善(善作古赋、善歌、善发南曲之奥)特长,因此有能力将原来比较简陋的昆山腔,改良成高雅的昆山腔。

其二,魏良辅认为,顾坚之所以能将昆山腔打造出高雅格调,原来是“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的缘由,因为其他南戏唱腔都被“风气所限”,而“惟昆山为正声”,那是由黄幡绰传来了唐宫官话后,顿使昆山腔变得更加优美起来。

其三,魏良辅认为,顾坚之所以能顺利改腔,是因为他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这三人都是当时“玉山雅集”中的重要人物。顾阿瑛发家致富后投入文化,建造了具有24景规模的“玉山佳处”,杨铁笛和倪元镇是当时文坛才高学深的大家,又精通音乐,顾坚经常前往取经。由于与他们相交成友,对顾坚研磨昆山腔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所以明初诞生了昆山腔。

昆山曲坛上重要的人物是魏良辅(生卒时间不详),他的突出贡献众所皆知——把稚嫩的昆山腔改良成流丽悠远的“水磨腔”,从此昆曲独领风骚,后来成为“百戏之师”。由于旧时的史志对他缺少记录,所以有关魏良辅的只能在当时文人的笔记诗文中找到一些答案。

清初词人陈维崧在《赠袁郎》中曾有“是时玉峰(昆山别称)魏良辅,红颜姣好持门户”的诗句,说明魏良辅从南昌直奔昆山而来时,是带着女儿定居昆山的。清初曲家宋宗舆的《琐闻录》中又有“时良辅年五十余,有一女,亦善歌,诸贵人争求之,不许。是,竟以妻野塘”的记载,说明魏良辅50岁以后,为待嫁女儿物色了时在太仓的北曲名家张野塘为夫婿后,随女移居太仓的。昆山和太仓是魏良辅主要的活动基地,所以,明末曲家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说:“(魏良辅)流寓娄东(太仓)、鹿城(昆山)之间”,应是那时魏良辅的行踪常态。

魏良辅到了昆山以后,首先向身边的曲家学,再向邻县太仓的名师过云适学,再向女婿张野塘学,然后对昆山行了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改良。他的主要贡献是,将昆曲确定为曲牌体结构,选定曲笛为昆曲的主奏乐器,将昆曲语音改为“中州韵”,还确定了许多比较科学的唱法。通过多年磨合,终于把昆山腔打造成丝丝入扣的“水磨腔”。当时出现了“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钱谦益语)的追星现象,也出现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徐树丕语)的风……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