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道家

价格 4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8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禅宗与道家》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惠能的事迹,禅宗的语录、公案、机锋和棒喝,参禅的方法,禅学与理学的关系,禅宗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影响,以及闻名遐迩的丛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作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目录

前言

禅宗与佛学讲录

壹 佛学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因缘

贰 佛学内容简介

印度文化的背景印度上古的形势与国情释迦出家成道对于人类世界的贡献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叁 禅宗概要

有关禅宗的史迹初唐以前禅宗开展的影响唐初禅宗兴盛的大势研究禅宗的几个锁钥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禅宗与理学的关系禅宗与中国文学

肆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精神

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结论

;

道家与道教讲录

壹 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

道家与黄老道家与老庄

贰 隐士思想与道家

上古历史传说上的反证孔子与隐士的思想隐士与历史政治的关系

叁 方士的学术与道家

有关原始自然科学有关阴阳家演□为人文科学有关理论物理科学

肆 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

上古传统文化与周代的道家战国时期北方齐鲁燕宋的文化背景战国时期南方楚国的文化思想

伍 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

道家与道教的天人宇宙说道家修炼的学术思想

陆 汉魏以后的道派

丹经鼻祖的作者魏伯阳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

柒 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略论

老子庄子战国时期阴阳家与方士的声势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与的思想渊源

捌 道教

汉末道教形成的因缘魏晋以后的道家与道教

玖 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禅与道概论》后语(杨管北)

摘要与插图

讲到佛学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因缘,首当提出中国文化的界说,分为三大阶段:阶段,自三代前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伏羲画八卦而建立《易经》天人之际的文化为基础,是属于原始的、质朴的、科学而哲学的文化;经过夏商周三代的,便形成以易、礼为中心的天人思想。阶段,由于传统文化的分化,到周秦之际,产生诸子百家学术思想互为异同的天下,复经秦汉前后的演变,渐次形成儒、道、墨三家学说思想的形态。第三阶段,再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产生隋唐以后儒、释、道三家鼎峙,变易互为兴衰的局面。从此历宋元明清,讲到中国文化,便以儒、释、道三家并举为其中坚代表。好像中国的地理河流,北有黄河,中有长江,南有珠江流域,综罗交织而灌溉滋茂了中国文化生命,所以讲到中国文化,实在不可偏举,我们身为中国人,更不能不了解自己文化的。尤其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与西方文化哲学,基本大有不同;如果说中国有哲学思想,却不是独立的专科,中国的哲学,素来是文(文学)哲不分,文史不分,学用不分,无论研究中国哲学或佛学,它与历史、文学、哲学、为政四门,始终无法分解,等于西方的哲学,与、科学和实际的政治思想,不能脱离关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以上所举,要知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说思想的互相隆替,以及佛教文化输入的前因后果,便须了解两汉思想学术演变的原因:两汉的学术思想,始终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天下;墨家思想在汉初已经融化为儒、道的附庸,并无特立的藩篱。西汉初期,因为政与社会的趋势,道家思想为流行,历有名的文景之治,倾向道家黄老之术,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汉初政治原则上的必然趋势。从此道家学术思想,便在中国历形成一个定则,凡当拨乱反正的时代,必定需用道家学术,到了天下,便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个原因,留待讲述道教学术时,再加说明。西汉以来,因为道家学术思想的盛行,于是法家、阴阳家、杂家等思想,也都托足道家门庭,依附木而欣欣向荣,及其流弊所致,便造成西汉阴阳家的五德终始,以及谶纬(祥)的风气,莽的叛乱、光武的中兴、汉末三国的局面,无一不在谶纬的观念中而构成政治治乱的心理因素;因而有汉末道家的隐士思想,与墨家变相的游侠思想结合,产生道教的雏形,便与佛教学说互相推排,而又互相融化。

同时两汉学术思想,自经汉武帝与董仲舒辈的提倡,罢黜百家,一尊于儒,使孔、孟、荀以来之儒家思想,一变而为两汉经师儒家的天下,于是训诂、注疏与各主一家的传经风气,弥漫朝野,由学术思想的经师、博士,与选举孝廉、拔用贤良方正的制度互相交错,而造成东汉后期的世家阀阅(门第)的弊端,以致形成党锢之祸,使学术思想与政治因素,互为表里而促成政治社会的乱源。汉初承战国与秦室的变乱,文化学术凋敞已尽,西汉传经与注疏的工作,实在甚为重要。但自东汉末期,注疏传经,已经流于支离繁琐,藉此从事学问而博名,则为工具,如要真实寻出天人文化思想的奥义,已如强弩之末,势已不能透过纸背了;所以两汉学术,一到三国阶段,便相当空……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