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佛法之无漏三学戒、定、慧为中心议题,收录了南怀瑾先生的恩师袁焕仙先生和他本人有关止观、修定、修慧的述作,既有对三学的阐述,又有对禅观、般若正观、净土法门等的研究与讲解,为学佛者提供了入门的方便。
目录
修止观与参话头法要
修定与参禅法要
禅净双修调和论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禅观研究三讲
般若正观略讲
□□□□略讲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摘要与插图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现在退而求其次,再讲佛法的般若智慧,般若正见。你们都知道般若,也都会诵《心经》,今天传一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但要以诚敬虔求的心情来听,是依法,不要依我。能不能有所心得,看你们的福德智慧。
在戒定慧中的人,没有不成的。拿着记录簿,拿着笔也可入定。用时提起,不用放下;如果这样修持多好呢!然而人们在放下不用的时候 “小人闲居为不善”,成了小人,妄想纷飞,那不对了。
《心经》般若法门是大乘道六度□后成的大法,所谓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修般若无法成。学佛不是地信仰,那是普通□□。学佛要你怀疑,要有问题,例如生死问题、自我问题等等;要你观察透彻,而以智慧成,不是成,这得靠般若。所以般若法门是佛法的中心点,渐次演□为法相唯识,乃是般若的发挥。般若法门因龙树菩萨大加弘扬而光芒万丈,即如中国的禅宗,有时也被称为般若宗,另外更有一个别名——心宗,一切诸佛之心中心法。般若法门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法身解脱的法门。而《金刚般若波 罗蜜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加上题共二百七十个字。
先念经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什么有这部经?是佛的大弟子舍利弗,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的方法,佛乃叫观自在菩萨答复这问题。舍利弗问,观自在答,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传后世。过去我讲过很多次,现在再来教大家做般若观法,是前面所提迅速发起菩提心。
首先要了解原经文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段,注意□后一句 “度一切苦厄”。我们如果拿佛学的教理来研究,佛的一切说法,有两条路线,其一始终以小乘四谛法 “苦、集、灭、道”为基础,世间一切皆苦。烦恼也是苦,生死一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苦。如何了苦?如何了脱?若不能了,怎么才得了?除非得道,灭了所有妄想烦恼,灭了所有业力作用,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一切凡夫众生以苦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去追逐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
;
如何了苦?首重观想
《般若经》即以“苦集灭道”为基础。因此,□□要知如何了苦?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弗要“行”,是修行,同我们大家一样打坐,也是修行的一个法门,行住坐卧照管自己,才是修行。我们知道菩萨的名号代表他的修法,等于世间人取名字,有的意义。观自在的意义着重在 “观”,随地,观照起心动念,照管每个思想的起没,但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去觉察它,这是行的方法。
你们只晓得打坐,内心没去观察自己的心念,没有观心,等于呆坐。光坐在那里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与睡眠何异?!不对的,这样不是修道,必须观察自己起心动念。坐在那里身体不管了,四肢不动,六根不用,正是休息,这肉体既已休息,已经很舒服,便不要再管它了。
这时内心要起观。观,观自在菩萨,观自己一个人在,起心动念,念念明了,譬如我现在在讲话,大家在听讲,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讲的,听的,自己观察得清清楚楚;对了没有?错了没有?该讲不该讲?善的恶的,是的非的,一一觉察无失,这是初步。观自心在哪里?有人烦恼起来的时候,做不了主,观也观不了,被烦恼障碍,无明一起,睡意一来,随境逐流,再也不知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