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专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转化为学生的集体”“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个”……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目录
序言/001
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001
一本书点燃了我的理想之火/002
愧在初为人师/004
好教师有童心和爱心/007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010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012
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014
民主教育的内涵/016
等中培等/017
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定美好的基调/021
把童年还给童年/023
章提高教师的素养/025
做有思想的教师/026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027
——学知的师爱精神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032
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036
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041
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043
应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045
青年班主任忽样提高科研待养/046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049
第三章育人之道/051
“我们与他们不一样!”/052
培养学生爱他人的良好品质/055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057
怎样培养学生等意识/058
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065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067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069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071
从“他律”到“自律”/072
警惕“素质教育”变味/073“
减负”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074
教师对学生应博爱/076
第四章走出教育误区/079
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080
罚站任安妮——我的痛/081
无意中伤害了童心/084
拳头,竟对准了学生/085
那一夜,我通宵未眠……/087
绝不培养告密者/090
教育也是“遗憾的艺术”/093
警惕的“爱”/096
第五章班主任工作/097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098
学生评语能否换张面孔/099
为自己的班起一个名/105
形成班级管理的基本楼式/107
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109班主任的苦与乐/111
班主任的解放/113
做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117
展开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122
假集体主义倾向的防止/125
怎样处理“早恋”/127
第六章
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131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132
——谈学生干部的培养以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134
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治能力/135
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137
班规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139
“法治”管理的意义/144教育惩罚与民主教育/146
第七章锻造人格——“优生”的培养/151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152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157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166
第八章转化“生”/177
转化“生”是好的教育科研/178
让“生”享受/181
把更多的关爱给“生”/187
我的“生”转化手记/192我和万同的故事/193
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227
第九章
心灵在呼唤/228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230
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234
心理辅导通信选/242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247
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253
第十章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254
语文课堂教学随想/256
我的语文教育观的形成过程/262
我的语文教育的具体做法/266
从《未来日报》到《石室晨报》/272
——介绍我班的“班级日报”口语训练——以说促思/276
听力训练——以说练听/280
阅读训练——以说带读/282
写作训练——以说助写/285
逼问激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288
质疑公开课/290
用感情融会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296
——《冬天》教学课堂实录温馨的回忆/306
——一次作文评讲
摘要与插图
一本书点燃了我的理想之火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填“师范”,是因为当时我一厢情愿地以为这让我这个小学教师子弟在录取时享受“加分”的照顾,能让离开农村;而“中文”则的的确确是我由衷喜爱的。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理“中文系”深造。但是,当时我没有想到,那“动机不纯”的“师范”二字将决定我后来的人生走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从“十年浩劫”的噩梦中醒来,中国第十一届三给从灾难中重新站起来的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事件”……中国,拉开了改革的大幕,开始了新的长征。
那的确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激情的岁月必然产生激情的一代。作为“”后恢复高考的届大学生,我们满怀激情地在“新长征”的号角声中开始了学想也罢,理想也罢,让中国早日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中国足球一次对科威特的胜利,足以让我和我的同学高呼着“中国万岁”在校园彻夜狂欢!不知今天的大学生怎么看待我们当年的纯真、赤诚和“狂热”。但愿他们能够理解,在那民族复苏的新时期清晨,足球的胜利已经不仅仅是足球的胜利,它寄托着中国人民渴望腾飞于世界的梦想!
那时的我们,对祖国的未来真是充满了自信和希望,我们爱说的话题是“四个现代化”,爱唱的歌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20年,我们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
正是在这样一种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我也憧憬着我未来的职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心境下,在大学毕业前夕,我偶然读到的一本书点燃了我的理想之火。这本书是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直到现在,我在外讲学时还常常谈到,我是怀揣着一本《青春万岁》中学校园踏上讲台的。《青春万岁》描绘的是50年代初期北京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的生活。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蒙19岁时写的这部处女作显然还比较稚嫩,但书中洋溢的青春气息却深深地感染了我,是郑波、杨普云们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情怀,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从书中感受到,在我们共和国的清晨,原来有过那么绚丽的霞光那么纯净的空气!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显得很“傻气”,或者说过于天真烂漫,但他们心里都充满了一种希望,充满了一种喜悦,充满了一种高歌的豪迈与自豪,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是对于年轻共和国的坚贞信念!
而这种信念当时的的确确打动了我。
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即将踏上的中学讲台,年轻的心房一下被理想的激情和创造的冲动所鼓胀——我以后是教师,我可以通过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为我们的社会注入越来越多的新生命,我可以通过教育为我所热爱的国家做我能够做到的一切!我要把我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样的班级!
我明确地意识到,我不能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仅仅视为教书,而应该把我的社会理想倾注在教育之中。
也许有人会笑我当时的天真,但那份纯真,那份庄严,那份责任感,我一直保持到今天。这可能是后在教育上能够取得一点成绩的原因之一吧!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禁不住为当年的纯真与庄严而感动!
那年——1982年春天,我离开四川师范大学前去四川乐山一中报到时,我的里真的有一本蒙的《青春万岁》。我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我有足够的热情把我的学生都培养成“郑波”和“杨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