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本质及其现实建构

价格 5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有关幸福的研究,古往今来已形成无数的学说。本书回溯了有关幸福研究的历史演变,借鉴其中的合理因子,“幸福的本质及其现实建构”展开深入的探讨。作者从三个方行论述,一是厘清幸福概念,二是对有关幸福理行比较和反思,三是构建“幸福人”和幸福社会。追求幸福是我们时代的主题。本研究的意义不仅有助于确立正确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能力,因此具有的出版价值。

目录

导论1

节研究的背景与意义3

节研究的整体状况与述评7

第三节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9

第四节研究的问题与创新21

章幸福追问23

节人生目的之问25

节幸福价值之思29

第三节幸福概念之辩32

第四节幸福在苦乐之后42

第五节幸福在主客观结合处45

第六节幸福概念的理论之争与50

第七节幸福的特58

章幸福观与幸福感65

节幸福观67

节幸福感78

第三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88

第四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92

第三章国人幸福指数113

节幸福指数115

节当前国人幸福指数现状119

第三节国人幸福指数不高的浅层原因121

第四节国人幸福指数不高的深层原因131

第四章幸福的现实建构143

节“幸福人”假设的可行145

节“幸福人”的现实建构149

第三节幸福社会的现实建构163

结语与展望185

附录189

论幸福191

参考文献206

后记217

摘要与插图

节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民代以来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对“行了阐述,那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时伴随着“”的提出,我国掀起了研究幸福的热潮。但由于幸福本身很神秘,很多人与幸福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认为需要解构幸福,揭开幸福神秘的面纱,才能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幸福提供可行。

一、 研究的背景

幸福是历史话题。无论是古代奴隶或自由民,还是奴隶主或公,当下也不管是身居高位之人,抑或位卑言轻之辈,都不会轻言放弃追求幸福。对整个人类而言,我们可以说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历史。所以探讨幸福问题,对每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现行时,毫无例外。

幸福更是现实课题。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还有如前所述,对“”的阐述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人民幸福。在国家确立了人民幸福的目标之后,如何实现人民幸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因为幸福本身是个看似明了却又十分令人困惑的问题。

首先,关于幸福的定义是见仁见智。其次,人们常想当然地认为生活提高了,会自然而然比以前幸福,但调查表明并非全然如此。还有,道德高尚之人幸福吗?道德与幸福的关系究竟怎样?再有,幸福如何实现?能否指明幸福之路,从而让人循此前行能到达幸福之岸?

我们认为要实现人民幸福,必须对上述问行回答,是需要从理论上破解幸福的密码。因为,倘若只是人民幸福的目标,但在理论上不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很好的回应,那么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也许只能停留在理念中,而难以产生任何实际意义。

二、 研究的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在关涉幸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站在现实的立场,回溯幸福研究的历史演变,借鉴其中的合理因子,继续深入地研究幸福本质及其现实建构,破解幸福的奥秘仍然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理论意义

有关幸福的理论一直围绕着幸福的概念争论不断,有“满足说”“快乐说”“德行说”“自我实现说”等多种学说,后主要归结为两大理论:“快乐论”(hedonic)和“实现论”(eudemonia)。今,“快乐论”和“实现论”之间的争论仍未停止。

幸福“快乐论”认为幸福是主观的,在于快乐的情感,“快乐具有的价值,别的一切事物有价值只是它有助于产生快乐而言”;而幸福“实现论”则认为幸福是客观的,“个人和社会的人类生活的客观发展是的善,而不管它是否产生快乐”。它们各执一词,各具生命力,都有忠实的拥趸。

本书基于汲取幸福“快乐论”和“实现论”之中的合理成分,以“好生活”为媒介,采取幸福“快乐论”和“实现论”的方法去研究幸福问题。由此,我们得出幸福实质上存在一个链条,即: 

好生活(自我实现和发展)→苦乐的正向阈值→幸福

这表明幸福是一个从客观向主观的发展过程。如此,“快乐论”和“实现论”的争论可以通过桥梁——“好生活”的介入,使得它们之间的争论得以解决。

(二) 实践意义

追求幸福是我们时代的主题。中国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幸福中国。各地也纷纷提出要建设幸福省、幸福市、幸福乡、幸福街道、幸福社区、幸福农村。不言而喻,研究幸福的相关问题对当下的幸福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确立正确的社会发展目标。对幸福的相关问行现实回应是实现“”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构建幸福社会的题中之义。在2010年撰文指出:“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到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从关于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到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到关于中国必须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关于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的思想主线,这是: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认为,以人民为中心实质上是以人民的幸福为本。幸福社会的建构也旨在保障人民的现实幸福。社会发展的目标也应是实现人民的幸福。

其次,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当前国人幸福观是多元并存的,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处于显主流地位,但社会上还存在各种隐的幸福观,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幸福观等。持隐幸福观的人要么穷奢极欲,要么无止境地追求财富、金钱、地位,结果常常迷失自我,从而生活在焦虑、嫉妒、抱怨、惶恐之中,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处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社会的关系。

再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能力。研究幸福问题,破解幸福难题必须告诉人们如何发现、感受和创造幸福,提高人们自我的幸福能力,能管控自己情绪,并始终保持主体感受与客体内容的有机统一。

后,有利于防止“被幸福”现象的出现。深入研究幸福问题旨在用理论指导实践,防止“幸福实践”在现实中走样,防止幸福的数字,避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幸福假象”。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