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晓春教授以来以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为主行科学研究,并注重采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本书汇集了□009年以后李晓春教授在遂行各个科研项目的任务时所写下的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针对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政策和事行了分析,除了关心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等经济问题外,还有一些章节研究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研究模型主要针对我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特征并建立于一般均衡理论或博弈论基础之上,故而本书的研究除了具有学术上的D创、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实际运用。所得结论不仅适用于长三角地区,还适用于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其较高的实用和学术价值,不仅可以作为科研、教学人员的研究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政策制定部门的参考依据。
目录
第Ⅰ篇 ;劳动力转移中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研究: □009年□013年
□□章; 关于长三角劳动力转移中的环境保护研究
第□章; 工业程中的环境保护研究之现状
第3章; 长三角地区□低工资线的农民工业效果
第4章;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背景下劳动力转移:失业与污染
第5章; 民间资本投资农业时的经济政策研究
第6章; 发展农业的环境和社会福利
第7章; 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经济学分析
第8章; 人力资本投资的环境效果:对生产服务业的考察
第9章; 经济发展政策,污染治理技术与跨界污染
第Ⅱ篇; 江浙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差异研究 :□014年□017年
□□0章; 江浙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差异
□□1章; 农业二元化背景下的要素流动:失业与工资差距的分析
□□□章; 环境与内外合资的混合制企业的民营化
□□3章; 混合制企业□优民营化与□优环境民营化:从混合制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技术 差距视角
□□4章; 江浙沪三地□低工资线业效果的比较分析
第Ⅲ篇 ;关于隐蔽环境污染的研究: □018年□0□0 年
□□5章; 关于隐蔽环境污染和本篇构成
□□6章 ;环境保护中污谁更有效
□□7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要素流动的环境效果
□□8章; 现代农业补贴政策的环境与经济效果
□□9章; 对农业生产服务业和对农业的补贴政策:环境效果的比较
第□0章 ;农业污染背景下,征收工业污染税补贴农业的环境效果
第□1章; 乡村振兴,混合制企业的民营化的经济与环境效果
第□□章 ;农民工汇款的环境效果
第□3章 ;关于收入差距与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第□4章; 长三角地区□低工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探究
第□5章; 产业升级:农民工的培训成本与异质劳动力转移
第□6章; 劳动培训对农民工汇款的影响研究
第□7章; 现代农业的职业培训:企业出资还是个人出资?
第□8章; 合资混合制企业股权转让的经济效果研究
第□9章 ;农民工汇款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30章 ;农民工汇款对业和福利的影响
第31章 ;农民工汇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研究
摘要与插图
第pan>章关于长三角劳动力转移中的环境保护研究
第pan>节序言
在地理上,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方千米。
在经济上则指以上海市为中心、南京市和杭州市为“副中心”的沪、苏、浙经济带,其地域范围远远超出了地理上所指的长江三角洲,并在不断增容。2010年3月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协调会成员由此前的16个增22个,此举意味着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宣布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如今,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大的经济圈,其经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均,长江三角洲出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额均居①,成为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源。在长三角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长三角地区经济存在的两个特征:一是长三角已经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而且正是这些转移劳动力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另一个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环境状况却越来越差,污染状况令人震惊。以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之一的杭州市为例,2012年2月2日该市气象局发布201pan>年的环境报告指出,201pan>年该市市区霾日数有159天,其中,中度霾天39天,重度霾天12天②。也是说,自古以来被比作人间天堂的杭州一年中有40%左右的时间要与阴霾做伴!笔者在南京市出生、长大,儿时夏天夜晚乘凉,多是与小伙伴们一起数着漫天灿烂的星辰入睡,现在想来也是十分之事。上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笔者不久前与国外两名学者一起从名古屋飞往上海浦东,起飞不久,没有去过中国的A先生问数次去过中国的B先生:“在空中如何知道已经到上海了呢?”B先生曰:“只要看到机翼变得模糊不清了,是快到了。”此番对话令人无语,今天在长三角地区很难看到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随处可见的蓝天白云,环境污染像一个挥之不去噩梦,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如影随形。更加令人不安的是,长三角的环境问题并不是长三角地区所特有的,而是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为显因素,另一类则为隐因素。前者,简单地说,如重化工业等的生产形成的工业污染,汽车尾气以及燃煤取暖、燃放烟花爆竹等生活和风俗素造成的生活污染等。只要对污染的零容忍成为社会共识,对于污染源明确的显因素所导致的污染,能够制定出比较明确的治理方案。多年来长三角地区各级从多种角度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措施,限制排污、搬迁和撤销排污量大的企业,设置排污税费、多地联手治理“跨界污染”,等等,取得不少成绩和经验。但是,在保护环境的种种措施里,人们容易忽视对隐因素导致污染的治理,隐因素往往隐藏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的“正面”事物之中,使人们不易观察到真面目。例如:引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转移。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为什么看上去似乎不相关的劳动力转移与环境污染会联系在一起呢?
第2节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环境污染
工业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劳动力转移伴随环境污染似乎是两个问题。工业化产生环境污染容易被人理解,但劳动力转移产生环境污染不太容易被人理解了。但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往往伴随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它们之间的关系呈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