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育种

价格 46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11-21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观赏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意义,不仅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审美需求,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的经济支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物的提高,原有的花卉品种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迫切需要创造出更多新、奇、异、罕的品种。因而,观赏植物育种愈发显示出其重要。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如选择育种、已培育出了一大批花卉新品种,这仍是今后花卉育种的主要手段,但日益成熟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为观赏植物育种提供了的思路,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本书以现代植物育种技术理论和主要观赏植物的育种方法为,并详细地阐述了观赏植物育种的新研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实的手科研资料,可使从事观赏植物育种研究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与充分了解世界观赏植物育种的前沿研究,也可为观赏植物生产者提供观赏植物育种和生产的关键技术指导。

目录

第1章 生物多样与植物保护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作用 1.1 世界植物的生物多样 1.2 观赏植物的多样 1.3 观赏植物的养护 1.4 结论 参考文献第2章 花器官特征的遗传基础及其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矮牵牛作为观赏物种及其研究模式 2.3 花器官特征的遗传基础 2.4 ABCE模型是否适用于所有开花植物?一个简单的模型,在现实中可能更复杂 2.4.1 花的C能基因 2.4.2 花的B能基因 2.4.3 花的E能或SEPALLAT能基因 2.5 花瓣形态变化 2.6 以花器官特突变体作为育种目标 参考文献第3章 花色及其基因改造工程 3.1 引言 3.2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3.2.1 花色相关常规途径 3.2.2 花色苷修饰 3.2.3 黄酮C-糖基化 3.2.4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 3.2.5 液泡运输 3.2.6 液泡中花色苷的分布 3.2.7 液泡pH调控 3.3 基因工程改变花色 3.3.1 模式植物花色改变策略 3.3.2 产生天竺葵素的橙色矮牵牛 3.3.3 紫罗兰色的香石竹‘Moon 3.3.4 蓝紫色月季 3.3.5 紫色及蓝色菊花 3.3.6 蓝色、红色及黑色花色的其他植物 3.3.7 橙酮及类胡萝卜素调控的黄色和红色 3.3.8 甜菜碱调控的黄色和红色 3.3.9 荧光花 3.3.10 花色改良的一般策略和新技术 3.3.11 花卉的遗传转化 3.3.12 转基因花卉及其监管问题 3.4 结论 参考文献第4章 货架期和瓶插寿命的育种与遗传研究 4.1 引言 4.2 改良观赏寿命状的育种策略及选择 4.2.1 种内及种间杂交改良观赏寿命状 4.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4.2.3 生物技术 4.3 观赏寿命状育种中筛选方法的评价和分级 4.3.1 观赏寿命状筛选的方法 4.3.2 预估观赏寿命的方法和预测模型 4.4 盆栽植物观赏寿命改良的遗传特及育种 4.4.1 盆栽植物观赏寿命的遗传基础和育种 4.4.2 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盆栽植物的观赏寿命 4.5 切花瓶插寿命改良的遗传特和育种 4.5.1 切花瓶插寿命状的育种和筛选 4.5.2 生物技术改良“瓶插寿命”的例子 4.6 影响采后行为的病害 4.7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第5章 观赏植物抗病育种 5.1 引言 5.2 病原物生活方式和宿主特异 5.3 观赏植物的病害控制 5.4 抗病机制 5.5 抗病育种 5.5.1 常规抗病育种 5.5.2 生物技术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5.6 观赏植物抗病育种:筛选案例 5.6.1 红掌上的地毯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dieffenbachiae) 5.6.2 杜鹃花上的多主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和丽赤壳属病菌(Calonectria pauciramosa) 5.6.3 香石竹上的尖孢镰刀菌香石竹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 5.6.4 黄杨木上的Calonectria pseudonaviculata和C.henricotiae 5.6.5 菊花上的白锈病菌(Puccinia horiana) 5.6.6 百合上的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i) 5.7 展望 参考文献第6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6.1 引言 6.2 微繁殖 6.2.1 第0阶段 6.2.2 第1阶段 6.2.3 第2阶段 6.2.4 第3阶段 6.2.5 第4阶段 6.3 胚培养 6.4 体细胞克隆变异 6.5 原生质体 6.5.1 原生质体分离 6.5.2 原生质体融合 6.5.3 微观评估 6.5.4 原生质体再生 6.6 结论 参考文献第7章 观赏植物倍育种 7.1 引言 7.2 有丝分裂多倍体化 7.2.1 方法与应用 7.2.2 展望 7.3 减数分裂多倍体化 7.3.1 方法与应用 7.3.2 展望 7.4 单倍体 7.4.1 方法与应用 7.4.2 展望 7.5 结论 参考文献第8章 观赏园艺植物突变育种 8.1 引言 8.2 诱变技术 8.2.1 辐照诱变 8.2.2 离子束 8.2.3 化学诱变 8.3 影响突变率的因素 8.3.1 基因型选择 8.3.2 诱变剂和诱变材料的选择 8.3.3 放射敏感试验 8.3.4 确定佳处理剂量 8.3.5 产生稳定突变体的体外方法 8.3.6 突变体的筛选 8.4 观赏植物花色突变谱的诱导 8.5 观赏植物商业突变品种的开发 8.6 突变育种的前景 参考文献第9章 观赏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展 9.1 引言 9.2 DNA标记 9.3 高通量测序的发展 9.4 开发基因分型技术 9.5 方法和软件开发 9.6 如何使用标记 9.6.1 品种保护 9.6.2 育种系统中的身份检测 9.6.3 种质资源遗传结构 9.6.4 实生苗筛选 9.6.5 亲本筛选 9.6.6 减数分裂和偏分离 9.7 基因组测序及候选基因途径 9.7.1 个观赏植物基因组及其发展 9.7.2 混合样本分组分析 9.7.3 候选基因途径 9.8 育种技术 9.9 结论 参考文献第10章 六出花 10.1 引言 10.2 生长与培养 10.3 育种规程 10.4 结论 参考文献第11章 杜鹃花 11.1 比利时盆栽杜鹃花介绍 11.1.1 历史遗传资源研究 11.1.2 比利时盆栽杜鹃花起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1.1.3 比利时盆栽杜鹃花的品种选育 11.1.4 比利时盆栽杜鹃花的栽培技术 11.2 分类学和系统发育 11.2.1 杜鹃花属于杜鹃花属(括一些特殊的种类) 11.2.2 杂交类群的命名 11.3 遗传资源和育种基因库的特征与保育 11.3.1 西欧与亚洲联系的重建 11.3.2 当前ILVO育种基因库中的遗传相似 11.3.3 AFLP分子标记在意大利常绿杜鹃花分类中的应用 11.3.4 日本常绿杜鹃花品种与野生物种的遗传关系 11.3.5 中国品种和杂交群体 11.4 比利时盆栽杜鹃花及相关常绿杜鹃花的育种 11.4.1 育种目标 11.4.2 杂交 11.4.3 种间杂交 11.4.4 其他育种方法 11.5 主要目标状介绍 11.5.1 花色 11.5.2 花型 11.5.3 株型 11.5.4 叶片形态 11.5.5 香味 11.5.6 抗生物胁迫 11.5.7 非生物抗逆 11.6 结论 参考文献第12章 五彩芋 12.1 引言 12.1.1 繁殖 12.1.2 细胞学 12.1.3 分类学 12.2 重要状及育种目标 12.2.1 植株和叶片状 12.2.2 块茎特和产量潜能 12.2.3 抗病 12.2.4 抗逆 12.3 遗传模式 12.3.1 叶片类型 12.3.2 主脉颜色 12.3.3 叶片底色 12.3.4 叶斑点 12.3.5 叶斑块 12.3.6 皱褶叶 12.3.7 叶状的遗传连锁 12.3.8 其他状 12.4 育种方 12.4.1 杂交 12.4.2 种间杂交 12.4.3 诱变育种 12.4.4 倍育种 12.5 生物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12.5.1 体细胞杂交 12.5.2 遗传转化 12.5.3 分子标记 12.5.4 基因组信息的开发和应用 12.6 展望 参考文献第13章 肖竹芋 13.1 引言 13.2 生殖生物学 13.2.1 花 13.2.2 自然授粉 13.2.3 人工授粉 13.3 育种 13.3.1 育种史 13.3.2 育种目标 13.3.3 育种方案 13.4 种间杂交 13.4.1 细胞学研究 13.4.2 花粉萌发与受精前障碍 13.4.3 胚挽救 13.4.4 种间育种 13.5 多倍体化 13.6 结论 参考文献第14章 菊花 14.1 生产和贸易 14.2 起源、基因中心 14.2.1 基因中心 14.2.2 多倍体 14.2.3 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14.2.4 、杀虫剂 14.2.5 传播到西方世界 14.3 菊花的命名法 14.4 属间繁殖 14.4.1 春族内的属间杂交 14.4.2 提高对蚜虫和干旱的抗 14.4.3 匍匐或悬垂的生长br/> 14.4.4 舌状花的形态变异 14.4.5 使用亚菊属培育小花型栽培品种 14.5 种间育种 14.5.1 菊花的种间杂交 14.5.2 耐寒 14.6 种间育种 14.6.1 传统育种 14.6.2 重要特征 14.7 菊花遗传 14.8 分子育种 14.8.1 栽培菊花(C.×morifolium)的育种资源 14.8.2 新的育种工具 14.8.3 诱变育种 14.9 结论 参考文献第15章 石竹 15.1 引言 15.2 香石竹品种分类 15.3 花的颜色 15.3.1 纯白色香石竹品种及其色素成分的鉴定 15.4 芽变 15.5 重瓣花 15.6 抗病 15.6.1 镰刀菌枯萎病(F.oxysporum f.sp.dianthi) 15.6.2 细菌枯萎病(Burkholderia caryophylli) 15.7 瓶插寿命 15.7.1 使用杂交技术改善香石竹瓶插寿命 15.7.2 长寿品种‘Miracle Rouge’和‘Miracle Symphony’的培育 15.7.3 香石竹花开花后乙烯敏感的评估 15.7.4 超长瓶插寿命育种系的选育 15.7.5 育种系乙烯产量与瓶插寿命的关系 15.7.6 延长瓶插寿命的多头品种‘Kane Ainou 1-go’的选育 15.8 种间杂交 15.8.1 日本石竹属野生种的调查和收集 15.8.2 瓶插寿命长的香石竹品系与D.superbus var.longicalycinus种间的特 15.9 香气 15.10 多倍体 15.11 香石竹遗传连锁图谱及QTL分析 15.12 香石竹全基因组测序 参考文献第16章 倒挂金钟 16.1 化与系统发育关系 16.2 花和花粉形态 16.3 栽培种历史 16.4 倒挂金钟的种植协会 16.5 育种目标 16.5.1 非生物胁迫抗 16.5.2 生物胁迫抗 16.5.3 花色 16.5.4 多花 16.6 育种 16.6.1 种间杂交 16.6.2 多倍体化 16.6.3 利用新的遗传资行育种 16.7 结论 参考文献第17章 非洲菊 17.1 引言 17.1.1 商业化生产和经济价值 17.1.2 繁殖 17.1.3 相关种和潜在种质 17.1.4 非洲菊作为模式系统 17.2 主要状和育种目标 17.2.1 栽培类型 17.2.2 花径 17.2.3 花型 17.2.4 花色 17.2.5 花产量 17.2.6 瓶r/> 17.2.7 抗病 17.2.8 西花蓟马抗 17.3 遗传和遗传模式 17.3.1 花型 17.3.2 花色 17.3.3 切花产量 17.3.4 瓶r/> 17.3.5 病抗 17.3.6 灰霉病抗 17.3.7 隐地疫霉抗 17.4 育种途径和技术 17.4.1 人工杂交 17.4.2 交系和F1的培育 17.4.3 诱导突变 17.4.4 倍r/> 17.5 生物技术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17.5.1 分子标记 17.5.2 遗传转化和转基因 17.5.3 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 17.6 展望 参考文献第18章 铁筷子 18.1 铁筷子属的介绍 18.2 花部形态 18.3 繁殖与栽培 18.4 育种目标 18.5 铁筷子的系统发育关系 18.6 种间杂交障碍的鉴定与克服 18.7 倍改造 18.8 H.niger×H.×hybridus:胜过一切 18.9 结论 参考文献第19章 伽蓝菜 19.1 引言 19.2 花诱导的起源、生态和环境因素 19.2.1 系统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19.2.2 景天科酸代谢 19.2.3 开花诱导 19.3 伽蓝菜属的繁殖 19.3.1 异花授粉和种间杂交 19.3.2 伽蓝菜属的基因工程 19.3.3 其他育种方法 19.4 结论 参考文献第20章 百合 20.1 引言 20.2 百合育种史 20.3 百合属 20.3.1 百合的形态特征 20.3.2 百合的繁殖 20.3.3 基于系统发育研究的百合分类 20.4 种间杂交 20.4.1 广义杂交 20.4.2 杂交不育及多倍化 20.5 百合的细胞遗传学 20.5.1 百合野生种的基因组、染色体和倍 20.5.2 带型技术与荧光原位杂交鉴定个体染色体 20.5.3 百合染色体核型的形态分析 20.5.4 基于GISH分析的基因组分化 20.5.5 种间减数分裂 20.5.6 未退化配子的起源及其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 20.5.7 利用GISH揭示百合2n配子形成机制 20.5.8 二倍体回交后代的产生及其相关 20.6 现代品种分类 20.7 分子育种 20.8 结论 参考文献第21章 补血 21.1 引言 21.1.1 概述 21.1.2 补血市场 21.2 补血属 21.2.1 概述 21.2.2 生殖生物学 21.2.3 染色体数目 21.3 补血的体外繁殖技术 21.3.1 21.3.2 多倍体育种 21.3.3 诱变育种 21.3.4 遗传转化 21.4 结论意见 参考文献第22章 观赏辣椒 22.1 引言 22.2 个体表型 22.3 数量状的遗传及其对观赏辣椒改良的应用 22.4 可利用种质资源 22.5 种子生产 22.6 产后 22.7 生物技术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及其研展 22.7.1 辣椒的组织培养 22.7.2 辣椒的基因组学 22.7.3 辣椒的转录组学 22.7.4 辣椒的蛋白质组学 22.7.5 辣椒的代谢组学 22.8 观赏辣椒的变异 22.9 辣椒嫁接引起的遗传多样 22.10 结论 参考文献第23章 蝴蝶兰 23.1 引言 23.2 世界蝴蝶兰市场 23.2.1 欧盟蝴蝶兰市场 23.2.2 美国蝴蝶兰市场 23.2.3 亚洲蝴蝶兰市场 23.3 蝴蝶兰的育种研究 23.3.1 蝴蝶兰的主要观赏状 23.3.2 蝴蝶兰原生种的育种 23.3.3 蝴蝶兰的育种方向 23.4 蝴蝶兰各种花色的育种 23.4.1 白花 23.4.2 红色花 23.4.3 黄花蝴蝶兰 23.4.4 丑角花(黑色) 23.4.5 蓝紫色的花朵 23.5 不同形态蝴蝶兰的育种 23.5.1 中小型花 23.5.2 畸变花 23.5.3 大脚花 23.6 香型蝴蝶兰的育种 23.6.1 原生种对香型的贡献 23.6.2 重要的香型 23.6.3 香型蝴蝶兰育种的分子遗传学 23.7 影响蝴蝶兰育种的物种基因组大小变异 23.7.1 蝴蝶兰属植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23.7.2 蝴蝶兰多倍体诱导 23.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第24章 报春花 24.1 引言 24.2 报春花的异型花柱自交不亲和 24.3 Primula oldii和P.kisoana之间的种间杂交 24.4 Primula oldii和P.jesoana之间的种间杂交 24.5 P.kisoana和P.takedana以及P.cortusoides和P.takedana之间的种间杂交 24.6 二倍体P.rosea与四倍体P.denticulata的种间杂交及未减数3x雌配子的形成 24.7 P.filchnerae与P.sinensis的种间杂交及后续回交 24.8 P.oldii与P.obconica的种间杂交及后续回交 24.9 结论 参考文献第25章 毛茛 25.1 引言 25.2 开发周期与商业生产 25.3 繁殖和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 25.4 有繁殖和开花生物学 25.5 受精障碍 25.6 细胞学和倍育种 25.7 花毛茛商业育种目标和前景展望 25.7.1 切花 25.7.2 盆花 25.8 花毛茛和银莲花的种间杂交 25.9 结论 参考文献第26章 高山杜鹃 26.1 高山杜鹃国的介绍 26.2 多倍 26.3 耐寒 26.4 耐碱 26.5 耐盐 26.6 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抗(根腐病) 26.7 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抗与对温暖气候的适应 26.8 栎树猝死病菌(Phytophthora ramorum)抗(叶枯病) 26.9 未来园林中的杜鹃花 参考文献第27章 月季 27.1 引言 27.1.1 月季的分类 27.1.2 月季品种的起源 27.1.3 月季的育种历史 27.1.4 切花月季的历史 27.1.5 月季的经济重要 27.2 育种目标 27.2.1 育种计划的建立 27.2.2 多倍体月季的遗传 27.2.3 生物胁迫抗 27.2.4 非生物胁迫抗 27.2.5 月季原种的利用 27.2.6 育种目标取决于月季类型 27.3 生育力:月季的子繁殖 27.3.1 月季花粉 27.3.2 杂交过程 27.3.3 月季的胚胎发育 27.3.4 月季种子休眠 27.4 育种技术 27.4.1 组织培养育种 27.4.2 转化 27.4.3 多倍体化和单倍体化 27.4.4 二倍体和种间杂交 27.4.5 芽变和突变育种 27.4.6 新的育种技术(NBT) 27.5 分子(细胞)遗传学辅助月季育种 27.5.1 分子和细胞遗传学标记发展 27.5.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其与物理图谱的整合 27.5.3 月季基因组 27.6 切花月季的实用育种:育种家的观点 27.6.1 背景与产品差异 27.6.2 月季选育 27.6.3 月季品种的市场 27.6.4 切花月季育种的未来展望 27.7 庭院月季的育种实践 27.7.1 庭院月季育种的挑战 27.8 结论 参考文献第28章 郁金香 28.1 郁金香在花卉栽培中的历史和现状 28.2 郁金香生物学特 28.3 郁金香育种目标 28.3.1 抗尖孢镰刀菌育种 28.3.2 抗灰霉病育种 28.3.3 抗郁金香碎色花瓣病(TBV)育种 28.3.4 郁金香较长切花寿命育种 28.4 郁金香育种方法 28.4.1 遗传变异来源 28.4.2 兼容形式的杂交 28.4.3 远缘杂交 28.4.4 单倍体和双单倍体 28.4.5 突变、体细胞无系变异和多倍体化 28.4.6 离体扩繁 28.4.7 遗传转化 28.4.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8.5 持续筛选 28.6 新品种 28.7 展望 参考文献第29章 温带木本观赏植物 29.1 引言 29.2 育种技术 29.2.1 传统的鉴定和筛选 29.2.2 育种 29.3 育种目标 29.3.1 病虫害抗育种 29.3.2 非生物抗 29.3.3 育 29.3.4 多用途植物 29.4 组学时代的木本植物育种 29.4.1 代测序 29.4.2 全基因组遗传多样研究 29.4.3 状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29.4.4 基因工程和突变基因组学 29.4.5 表型组学 29.5 结论 参考文献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