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前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发展为背景,以靠前国内城乡规划教学科研和专业实践为主线,记述了作者从2019年5月以来到2020年7月一年之中经历的重要专业活动事件。以一个从事城乡规划专业30多年的专业人士视角,并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和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洞察了线我国城乡规划教程的重要切片。本书视角新颖,贯穿全书的写作方式,是当今我国从事城乡规划教学科研事业线的专业人士的观察实践。本书以事件活动记述的方式,通俗易懂,适合大专院校城乡规划、城乡地理、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读物,同时可作为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参考,也可作为对城乡规划建设发展领域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目录
自序
国土空间规划之帷幕/1
规划思维的训练 /5
调研上海市崇明区长兴村/15
调研上海市青浦区淀西村/20
岳麓书院“明伦堂”的明伦/22
参加全国规划教育年会/26
同济大学的“双”/30
城乡规划学学科的建设/33
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的乡村课题汇报/38
国家研发计划专项申报/40
建在村里的同济黄岩党建教育基地/42
老区山水临朐/48
参加中国工程院课题汇报交流/52
规划系退休教师的重阳节聚餐/56
黄岩乡村的渐变/60
“”论道/63
年会学术对话/68
事与愿违 /71
助力潍坊市临朐县乡村振兴/76
中法双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会 /80
“同济大学高等讲堂”李晓江教授讲座/82
陪同法国教授黄岩乡村之行/86
主持“第十六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坛”/94
参加“届(2019)中国乡村规划设计论坛”/102
校友会论坛的意外收获 /106
躬耕三尺讲台/112
纽约理工大学Jeffrey Raven来访 /117
浙江乡村振兴“金牛奖”/120
夜行黄岩/124
浙江省省委党校乡村振兴授课/125
迪士尼乐园一隅/128
又是满满两日的黄岩之行/130
赴山城重庆/140
老专家老朋友老同学汇聚临朐/144
赴清华园三谈城乡规划教育教学/151
上海大都市乡村人居环境的未来/162
创新交叉团队期启动/166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170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冬令营纪实/178
潍坊临朐乡村振兴寒假之行 /184
网会 /193
网站 /197
网邀 /206
疫情期间的一次公益网课/212
手绘规划设计方案/214
研究生《设计前沿》网课/217
社区规划师“美丽家园”讨论会/222
又一年规划系校庆学术报告会/226
网上听李佳能先生作报告/238
同济规划院课题网上评审会/242
送别罗小未先生追悼会/245
全校毕业典礼上的发言/253
乡村振兴云讲堂/259
新冠肺炎疫情半年之后再赴黄岩乡村/262
新冠肺炎疫情半年后的临朐之行/267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价值观/271
浙江传统村落村规划评审/276
补记一:“城乡共构视野下的空间规划”研讨会/283
补记二:小山村里的会议/318
补记三:贵州毕节乡村考察/327
参考文献/336
后记/337
摘要与插图
上周六上午10:00在同济规划大厦408会议室,由吴志强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召集了一次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题讨论。题为“同济规划院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联合会”,安排了海南项目、兰溪项目、嘉兴项目和温州项目4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
会议邀请了指导专家括张尚武、孙施文、夏南凯、裴新生及同济CAUP(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英文缩写)责任教授团队的多名老师。学院彭震中途也到场了。
是学院老院长陶松龄先生自言“不请而来”。他应该是在规划系的群里看到的会议信息吧。陶先生自然激动,并且看得出为了参会发言,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会议发言人较多,每人只能讲5分钟左右,但陶先生讲了大约20分钟。其间印象深的是关于温州的项目,他谈到规划中的城市人文精神应如何融入。他也许并不知道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改革已非过去城体规划的规程,但老先生对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情怀和本质的把握,让人十分敬佩!
这应该是老一代规划人留给我们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吴志强院士所展开的对于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陈述,无疑给参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上了生动且深刻的一课。是讲到同济早年的教师郑肇经先生远赴德国留学回国后撰写的《都市计划学》一书。按辈分看,郑肇经先生应该是金经昌先生、李国豪教授等人的老师。据推测金、李两位都应该听过郑肇经先生的课,并且之后他们两位又都赴德留学。金经昌先生在德国留学旅居约8年,曾读于达姆斯达特大学,在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困滞留德国,战后才得以返回同济,开展规划教学。还有冯纪忠先生,从奥地利维也纳工大留学返回,与金经昌先生等一起于1952年创办了新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专业。这一创举,又经过几代人努力,今同济规划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这是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精神的传承。
吴志强院士说正是因为过去一百年的积累,才有了当今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时机。一百年的奋斗,开拓了现代化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规划新纪元。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较智慧,因为对当下社会上纷纷扬扬讨论的关于传统城乡规划“要不要”“去留”的问题予以回应而将其转化为一个历史发展的逻辑,成为规划“起步、传承、发展”的阶段问题。这是吴院士作为一个战略家的思维方式,可以站得更高远,更具有战略和策略的时空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