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研究刘师培文论的专著。刘师培代的经学家、文学家,在我代学术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围绕刘师培的文论展开,综合对刘师培文学、历史、政治、伦理、地理等方面成的研究,系统地讨论了对于刘师培的文学研究与学术思想的关系、其文论的核心以及中外渊源承续、报刊与其文论建构间的关系、文论建构与同时代人的关系、与新文学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了刘师培文论发展的思想脉络,在程度上开拓了刘师培研究的边界。本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打破了学科壁垒,做到了融会贯通,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范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绪 论
一、学术史中的刘师培
二、文学批评史中的刘师培
章博学于文:刘师培的学术与文论
节学术
一、中外交融
二、汉宋兼采
三、古今并重
节变与不变
一、其人其文的两面
二、文论变化的轨迹
三、诗作中的人生——以1909—1914年间为中心
第三节骈文正宗论
一、“文”的意义
二、骈文的文体与源流
三、骈文正宗论的变化
四、选择骈文的背后
章 刘师培文论的中外渊源
节“中学”渊源
一、经学与文学的对话
二、选学代转型:从阮元到刘师培
三、《文心雕龙》与刘师培文论的建构与变迁
节西学东渐下的思想与文论
一、文化论:从到齐梁
二、文学地理论:南北与东西
三、中国人种西来说与《楚辞》新解
四、从卢梭学说到“人造之世以文胜”
五、从美术之文到“纯文学”
小 结
第三章 与同代学人的文论对话
节《警钟日报》及陈去病
一、《光汉室诗话》与上海时期文论
二、清末戏剧动与《原戏》
节《国粹学报》及章太炎
一、刘师培与章太炎的“国粹”之交
二、何为“文”?刘师培与章太炎的文论对话
三、章太炎、刘师培文论的差异及成因
第三节《天义》《衡报》民文学
一、无主义时期的思想之变
二、汉语与世界语的选择
三民文学的诞生
小结·
第四节《四川国学杂志》及
一、游蜀时期的刘师培
二、刘师培与的学术论争
三、四川时期的刘师培文论
第五节《中国学报》与“复古”
一、君政复古与《中国学报》的创建
二、旧作新登的《广阮氏文言说》
三、从“文”到“集”:“集类”的编排理念
小结
第四章刘师培文论在新文学中的回响
节《国故》与《新潮》
一、《国故》时期的刘师培文论
二、《国故》与《新潮》之争
节新文学家与《文选》派的潜在论争
一、“桐城谬种”与“选学妖孽”
二、新文学家的文论分途
第三节刘师培文论的回响
一、刘师培与胡适
二、刘师培与周氏兄弟
三、刘师培与郭绍虞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摘要与插图
刘师培生敏悟,秉绝人之资,恂恂儒雅,学问恢宏博通,辞采渊懿,成足以渐被百世。①他一方面被誉为“”②“古文大师”③“东亚一卢骚”,一方面又被贬为“的侦心探龙”⑤“北大畸人”④“选学妖孽”⑦。他由儒林而跨界于政坛、文苑、杏坛,在学术上成斐然,在政界却声名狼藉。他十九岁会试失利后离开家乡扬州,到上海投身于民族,为逃避抓捕,在浙、皖两省漂泊;后负笈日本,转向无主义。事业受挫后回国归顺于清廷,成为端方幕客。端方去世之后,他流落于四川,任国学院院副兼教员。两年后投奔袁世凯,拥护帝制,成为“筹安会”的一员。袁氏亡故后,他流落天津,生活无着。191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两年后病故。在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之中,其政治立场之多变,思想之复杂,著述之鸿富,代中国学人中实属罕见。他身上既有转型时期中国学人的共,又有鲜明的个。他既是晚清中国学人的缩影,又是的研究个案。他的思想历经排满、无、复古等多重变化,他的学术亦遍及经学、小学、文学、史学、哲学、地理学、艺术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
刘师培在文学上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章士钊赞叹“其文学当今所稀闻也”,原称道刘师培的文学史及文论“成绩斐然”②。他标举别具一格的骈文正宗论,与桐城文派、梁启超的“日本文体”、章太炎的泛文学观等争衡,沟通了中国古典文论与西方纯文学观念,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复兴提供了新思路。古典文学研究也是其优长所在,在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期间,他主讲的中国文学史、魏晋六朝文学和《文心雕龙》等文学课程广受学生的欢迎,《中国中古文学史》等讲义也得到学界的高度肯定。以往对中国现代文论的研究往往追溯到梁启超和国维,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年来,学界渐渐注意到章太炎、刘师培等国粹派学人的文论价值,但研究依然不够充分。刘师培在文学研究方面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