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7章,内括:意象与主题、意识与声音、句法与章法、音韵与体式、西方的影响、古典的影响、时人的影响。
目录
引言章 意象与主题 节 30年代初期(1930—1934) 节 30年代中期(1935—1937) 第三节 30年代后期(1938—1939) 第四节 50年代(1950—1958) 第五节 80年代(1982—1990)章 意识与声音 节 的抒情气质与策略 节 自我意识的客观化 第三节 主体声音的对话化 第四节 结语第三章 句法与章法 节 句法 节 章法第四章 音韵与体式 节 顿 节 韵 第三节 体第五章 西方的影响 节 魏尔伦 节 艾略特 第三节 瓦雷里 第四节 纪德 第五节 奥顿 第六节 结语第六章 古典的影响 节 兴趣与修养 节 艺术背景 第三节 思想渊源第七章 时人的影响 节 徐志摩与闻一多 节 废名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再版后记
摘要与插图
; ;;卞之琳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的诗中找不到一个‘诗’字。”“’可是,综观他70年的文字生涯,无论何种体裁的创作,也无论何种文类的翻译,却处处能找到一个字,那是“诗”。他的散文是诗人的散文,只要读一读《尺八夜》、《成长》,不难感受那份浓郁的诗情。他的小说“也烙下了卞之琳的印记——肌理绵密而富抒情冥想——《山山水水》基本上是诗人的小说”“缪思没有掉以轻心地用了左手,还是全心全意地用了写诗的右手。”。’创作如此。他的翻译亦以诗为指归。早年的《西窗集》“译的是从19世纪后半期到当代西洋诗文的鳞爪,虽是杂拌儿,读起来也许还可以感觉到一个共通的特点:一点诗的情调论者也说他的“散文译品…‘实际上都是诗”,“透出了散文深沉的诗意”稍后他译了斯特莱切的传记《维多利亚女传》,“令人惊叹的是卞之琳以诗人的精美文字,正确传译原文原意,又信又达。而在雅的方面,这书成了卞本人的文学作品,而又不失原文的。晚年他倾尽心血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更是实现了以诗译诗”的崇高理想,即梁实秋曾经“馨香祝祷”的,有诗人肯以他的生花妙笔来传译莎氏的本来面目”
;;;;但卞之琳一生的定位,诗人。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贡献,也首先是他的诗。从不轻许现代作家的余光中,20年前曾说:‘‘我认为这60年来,他是的诗人。”1982年,香港三联书店印行了卞氏的《雕虫纪历1930--1958>)(增订版),并作如下介绍:
;;;;卞诗继承中国诗传统,借鉴西方现代诗新风,独辟蹊径,
;;;;形式、语言、风格有一贯的个人,亲切、含蓄又多变化
;;;;有的冲淡而清新,有的俊逸而深邃,有的为人传诵不绝,有
;;;;的为人争议不休。因都富于回味,今仍拥有不少的读
;;;;者……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可是,卞之琳的诗歌创作,由于其思想情调和艺术表现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为读者广泛接受,也少有学者深入研究。汉乐逸(Lloyd Haft)将卞之琳作品1949年以后30年中的受冷落归结为表面上的诠释困难。陈少元除此之外还指出,卞氏的不喜自我标榜也是批评家较少留意他的原因之一。杜博妮(Bonnie&Mc Dougall)则主要从卞之琳与政治的关系去理解他被忽视的原因:既不逢迎,也不站在或被打入对立面。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应综合起来考虑。的确,卞之琳诗艺的成不仅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