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因果是科学中一个基本概念之一,在的意义上说,科学的目标是寻求实证的因果知识。除哲学外,在经典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时空理论、生物学乃社会科学等领域自然地出现了对因果的理论思考。哲学家大多肯定因果概念和因果律在数理自然科学中的地位。本书以社会科学哲学中的可操控理论和机制论的对立和互补理论为主线,从证据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在因果问题上的融贯,以概率论为基础探讨因果推理的路径,并在因果建模的实践中深化对因果概念的理解。书稿具的科学价值和哲学意义。
目录
绪论 一、休谟和康德的因果理论 二、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因果理论 三、非实验背景下的因果推理 四、因果与社会科学导言 一、本书的思路 二、本书的基本内容章 可操控因果理论 节 可操控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操控原因改变结果 二、干预下不变 三、误差变量与干预 节 可操控因果概念与因果马可夫条件 一、因果关系的概率计算 二、因果马可夫条件 三、可操控因果概念对CMC的支持 四、批判与辩护 第三节 可操控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一、可操控理论对社会科学的适用 二、可操控理论对因果关系哲学的贡献 三、可操控理论的局限章 共因原则与因果推理 节 赖欣巴哈概率论因果理论中的共因原则 一、因果形而上学问题与因果推理问题 二、共因原则的内容 节 共因原则的发展 第三节 共因原则与因果马可夫条件 第四节 共因与屏蔽规则的关系 一、共因原则的补充 二、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三、共因原则的扩展第三章 因果推理的体系 节 因果推理的数学化、形式化问题 节 概率因果推理的曲折发展 一、统计相关与因果关系 二、控制混杂因子 三、后门标准 第三节 悖论与因果推理 一、伯克森悖论 二、辛普森悖论 第四节 形式化因果推理的规则和步骤 一、do演算中干预的规则 二、反事实因果推理的步骤第四章 机制论因果理论 节 机制论的基本内容 一、覆盖律模型的不足 二、机制论的发展 节 机制论对因果理论的贡献 一、强调非律则的因果关系 二、揭示的生成内涵 三、支持结构个人主义 第三节 机制论所面临的问题 一、双重阻隔形式的因果关系 二、有关方法论个人主义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机制论弥补可操控理论的不足 一、因果机制假设下的干预检验 二、借助因果机制去除“混杂因子” 三、多层级因果机制第五章 证据理论对可操控因果理论和机制因果理论的融贯 节 证据理论视角的融贯问题 一、证据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 二、两种因果理论不融贯的一个缘由 三、可操控论的反事实依赖证据和机制论的机制证据 节 两种证据的内在融贯 一、归纳推理的普遍框架与质料归纳理论 二、实用主义的证据理论 三、回归认识论 第三节 两种证据的外在融贯——一含依赖证据和机制证据的案例分析 一、案情简介 二、证据分析 三、证据保证程度的标准问题第六章 概率因果理论 节 历史视角下的概率与因果关系 一、从决定论描述到概率描述 二、社会生活中的概率因果关系 三、概率与因果关系的理论联系 节 概率的解释 一、古典概率解释 二、逻辑解释 三、客观解释 四、认知解释 第三节 概率描述下的因果关系的问题 一、客观的因果关系与认知的因果关系 二、一般因果关系与单一情况因果关系 第四节 概率因果论对机制论与可操控理论之争的启发 一、单一情况中的认知因果知识问题 二、稳定与意外问题第七章 复杂科学中因果关系的模型表征 节 统计模型与因果模型 一、统计模型 二、建构因果模型 节 模型对依赖关系和机制的表征 一、复杂动态系统的模型表征 二、非同构表征难题 三、收缩表征 四、一衡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我们关于日常对象的概念很大程度是由其客观因果力决定的,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基于这样的信念——这些因果力是稳定的和可靠的。可以说,因果是使得经验世界为人类理解的基本观念之一。当代心理学已表明,关于原因与结果的人类推理几乎无处不在,即使幼儿也会自然地根据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来组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自古以来,因果问题是哲学家感兴趣的话题。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能发现一个“原因”,胜过担任波斯国。亚里士多德更是严肃地思考了因果的本,在他的《物理学》中提出了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的“四因说”,对后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中世纪后,随着西方早代哲学的转变,是机械论哲学的横扫欧洲,亚里士多德的“四因”逐渐地缩减“一因”,即动力因。其余的要么是认识上不可及的(如作为因的目的因,因为要知道的心灵是不可能的),要么是经院哲学的令人生厌的形质论(如形式因和质料因)。可以说,以动力因为的因果观念代每一种认识论里一直处于显著的地位,而影响深远的莫过于休谟及康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