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简笔勾勒了几千年来道教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从道教的思想文化渊源、各的分流和、对历代政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客观地解析了道教存在的历史原因及贡献,并预言了道教在未来的价值。全书要而不繁,尤其关注道教人物的和成,对于想了解道教史的读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目录
引 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节 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第三节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方士章 道教的建立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节 魏晋时期的道家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节 南朝的道教与陶弘景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节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第三节 正统道教南宗的崛起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节 元代敕封天师道与其他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节 明太祖与周颠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第三节 明世宗与陶仲文的前因后果第四节 明末清初道家的分支第五节 康熙雍正与道教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第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附录: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台湾省道教会章程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摘要与插图
道教为根据中国固有文化所创设之,其立教的过程,追溯历史约可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
(一)中国上古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哲学混合时期。约当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国上古史所称的三皇五帝,以黄帝轩辕氏的阶段,为道教学术思想之远古渊源所本。
(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开始发达,从此建立民族文化具体的规模;而以政治教化互为体用,是君道师道合一不分的时期。约当公元前二千二三百年开始,即唐尧、虞舜、夏禹三代,为道教学术思想的胚胎阶段。
(三)儒、道本不分家,天人、鬼神等哲学思想萌芽的时期。约当公元前一千七八百年开始,自商汤西周间,为道教学术思想的充实阶段。
(四)儒、道渐次分家,诸子百家的学说门庭分立,正逢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约当公元前七百余年开始,是儒家与道家各立门户,后世道教与道家学术思想开始分野的阶段。
(五)诸子百家学术思想从繁入简,分而又合。方士思想乘时兴起,配合顺天应人的天人信仰政权与天命攸关的思想大为鼎盛时期。约当公元前二百余年开始,自秦汉以汉末、三国期间,为道教学术思想的孕育阶段。
(六)汉末、魏晋时期,方士学术与道教思想合流,约当公元一百余年开始,为道教的建立时期。
(七)南北朝时期,因佛教的输入,促使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遂欲建立自己的,藉以抗拒外来的文化思想,约当公元二百年开始,为促成道教的成长时期。
(八)唐代开国,正式宣布道教为李唐时代的国教,约当公元六百年间开始,是为道教的扩张时期。
(九)宋代以后,历元、明、清三朝,约当公元九百年间开始,为道教的演变时期。
(十)二十世纪的现在,道教实已衰落之极,五百年而有者兴,道教前途命运的兴衰,将视中国文化儒、释、道的三大主流是否真正合一,以及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情形而定。在未来的世纪中,或许会另外形成一光芒四射的人类亦未可知,于此唯有期诸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