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剖析市场、企业家和在企业治理中的角色,于有效市场和有为的有机结合以激发企业家精神和配置企业家资源括三篇内容:上篇“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家角色”辨识了企业家活动的不同质及其影响,由此来认识企业家在企业治理和市场协调中的角色而批判审视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观和企业家才能观;中篇“现代监管下的有为型”解析了当前社会经济中的热点现象和典型事例,由此来确立参与企业治理和市场监管的角色而为的积极经能夯实理论基础;下篇“产业升级中的有为型”考察了比较优势的内涵、竞争优势的嬗变及技步的路径,由此来探究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而实现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联结和拓展。
;
目录
导言
上篇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家角色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人知识、价格体系与市场协调——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观审视
一、引言
二、作为动态过程的市场
三、个人知识与利用机制
四、价格体系与行为协调
五、如何理解个人知识的决策价值
六、重申经济自由的限度
七、结语
2.竞争、企业家行为与市场利润——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才能观审视
一、引言
二、经济学研究所面对的核心议题
三、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协调
四、企业家角色与利润质
五、奥地利学派企业家理论的问题
六、结语
3.企业家阶级如何破坏现代生产——基于凡勃伦二分法分析的审视
一、引言
二、美国制度学派的方法论思维
三、制度变迁的二元法分析
四、逐利本能与企业家的行为选择
五、企业家逐利行为与经济周期
六、尾论:重申凡勃伦的二分法思维
4.“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双重——对企业家创新活动的质甄别
一、引言
二、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三、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四、结语
5.奥地利学派为何如此迷恋市场——思维逻辑和分析范式的解悉
一、引言
二、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思维解析
三、自由市场的理论基础依旧脆弱
四、结语
中篇现代监管下的有为型
6.共享经济的现代发展及治理要求——以共享单车为例的逻辑剖析
一、引言
二、共享经济的运营特征
三、共享经济的物品特
四、公共品滋生的公地悲剧问题
五、负外部滋生的责任界定问题
六、结语
7.互联网经济的现代发展及其挑战——基本特征、发展瓶颈和两难困境
一、引言
二、互联网经济的基本特点:集中化和主流化
三、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家精神
四、互联网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两难困境
五、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其他社会问题
六、结语
8.经济垄断的新趋势及其管制——当前反垄断行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一、引言
二、为何行反垄断干预?
三、现代反垄断为何有倾向?
四、反垄断是否会危害经济发展?
五、结语
9.如何合理地配置“企业家精神”——兼论有为和有效市场的结合
一、引言
二、欠发达国家如何企业家精神
三、有为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
四、有为与企业家精神的互补
五、结语
下篇产业升级中的有为型
10.产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变框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拓展的战略模式
一、引言
二、从企业自生能力到产业竞争优势
三、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三大因素
四、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模式演变
五、结语
1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有为如何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的差异保护和升级方式选择
一、引言
二、不同产业的差异保护原则
三、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式
四、结语
12.再论产业升级中的有为能——产业政策的两大思潮及其架桥
一、引言
二、产业升级的方式之争:技术拉动与资本推动
三、技步的路径之争:内部依赖与外部依赖
四、两类范式的架桥:技术革新与要素禀赋的互动
五、结语
跋文——市场失灵视域下的能
摘要与插图
一、引言
新古典经济学推崇市场机制,认为竞争市场将会实现资源的优配置,而这种市场有效的依据则是一般均衡理论及其推演出的两个福利经济学定理。问题是,得出一般均衡的瓦尔拉斯模型依赖于一系列的前提假设,而这些假设前实中都难以满足,如信息不、垄断、外部,以及公共品,等等;反过来也意味着,只要质疑或改变其中任何一个不现实的假设,都有可能得出“一般均衡不可能”定理,都可能得出市场无效说。正因如此,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并不能为市场有效提供足够支持,因为它所打造的逻辑化市场根本不是现实存在的。张维迎强调,被认为证明市场有效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恰恰得出了市场失败的结论,因为新古典经济学为了证明市场有效所设立的很多假设在现实当中几乎都是不成立的。与此不同,奥地利学派区分了两类市场:(pan>)被理解为静态的一般均衡市场;(2)被理解为动态发生过程的市场。其中,奥地利学派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把市场视为一个动态的竞争过程。在市场中,现场者的“理”决策使得分散知识得以有效运用和传播,同时这些信息又凝结成价格信号,从而有效地引导市场主体的行动而也会推动市场协调和秩序扩展。这样,奥地利学派为有效市场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持。
正是由于在对市场机制的解释视角和分析范式上存在差异,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有效所依赖的条件遭受到各类非正统经济学越来越大的质疑和挑战,一些市场原义者转向奥地利学派寻求理论支持,通过个人知识在决策中的根本意义以及由此推动的市场秩序扩展来强化市能。譬如,正是基于奥地利学派的解释逻辑和分析范式,张维迎否定生产垄断和外部的存在而地否定市场失灵的存在。在张维迎看来,只有市场理论失灵而没有市场失灵,乃将所有的市场失灵理论都称为谬误;以此为理论基础,他也极力反对任何由或参与的产业政策,乃将林毅夫所主张的产业政策都视为源于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误导。问题是,引入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论果真能够强化市场机制的有效而否定的经能吗?有鉴于此,本章尝试对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行批判审视,主要内括市场动态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市场中的个人知识特及其利用机制、价格体系在市场协调中的作用,以及个人知识在决策中的价值等。这些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市场机制的理解,同时也可为产业政策提供有益启示。
二、作为动态过程的市场
自罗宾斯给出经济学科的标准定义——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以来,根基于目的和手段的大化范式支配了经济学科。不过,奥地利学派认为,这种经济学并没有为市场有效提供的证明,反而造成了对市场现象的机械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机械论市场观,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不仅严重扭曲了人们对现实市场的认识,而且作为一种制定政策的工具也变得不值得追求;相应地,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盛行一种有关市场机制失灵和干预可行的观点。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现实市场呢?奥地利学派学者认为,市场不是一种状态,而是由企业家推动的一种动态过程。米塞斯写道:“市场是一个过程,是由各色人等在分工合作下的互动行动所肇发的”,“市场过程是市场社会的各色成员,按照多边合作的要求,调整其个别行动的过程”。同时,市场中的基本机制是竞争,竞争引导市场主体的行动,并市场秩序的扩展。哈耶克强调,“竞争,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但是构成静态分析之基础的那些假设却把这种作为动态过程的竞争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给切掉了”而,“竞争理论以一种明确且的方式把市场当事人之间所存在的所有人际关系都从它的视阈中排除了出去”。为此,奥地利学派于阐述市场过程的法则。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信息与知识的积累根本上是由个体来完成的,此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而也需要远见卓识。这一特点对个人行动带来了两难:一方面,具有远见卓识的个体能够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对行动做出长远的规划并基于规划展开行动;另一方面,知识的不确定又使得个人基于理的长远规划往往是不可能的,而是处于一种不均衡的发展过程之中。为此,哈耶克等人界分了个体的均衡和相互依存的个体所构成的系统均衡:(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个体层面上而言,均衡具有的意义,个体可以依据选择的纯粹逻辑并评估行动计划;(2)在群体层面上,则不存在这样的均衡,因为不可能所有成员都有同样的认知、计划和约束。同时,知识的不和不确定也对个体行为带来这一问题:人类行为大多是在没有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者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时间的函数。因此,经济学理论不能剥离时间和无知,而需要关注人们如何在“无知”和“不确定”行计划和决策。既然如此,个体之间又是如何达成交易的呢?哈耶克等人认为,为了减少“无知”和“不确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人类社会创造出了制度的解决办法,这是市场过程。有鉴于此,米塞斯、哈耶克以及后来的柯兹纳、罗斯巴德等奥地利学派学者都于承袭和发展个人主义的分析思路,将社会经济现象回溯到个体决策者的目的和计划而探索这些个人计划如何实现彼此协调的自然过程和市场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