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江南儒学研究论集》为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之一。江南研究是国内外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江南文化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来,为了江南文化研究的深入,江南儒学的论域被提出并获得学界的关注。 《江南儒学研究论集》(初拟三辑,□0□1-□0□3年,每年刊行一辑)将聚焦于江南儒学的内涵、质,以及构成与衍化,汇集深入细致而富新见的研究成果,以期反映此一论域的前沿研究情况,并带领与拓展此一论域的研究。
目录
陈来:序
上篇:江南儒学的视角
何俊:江南儒学的提出、指义与分段
徐洪兴:江南儒学的起点——胡瑗的“苏湖之学”;
瑞来:宋元□革视域下的江南儒学
宇:元代江浙儒学提举司与江南儒学社会基盘的确立
林安悟:江南儒学的现象学转向:阳明与蕺山
陈畅:晚明江南儒学中的四端与体之辨
陈赟:“具体形上学”——江南儒家形上学的新形态;
下篇:散焦的江南儒学
胡“南方之强”的精神镜像
何益鑫:儒家心之学的转出——论子游的思想创造及其道统地位; ;
吴震:从宋明理学看“浙学”的多元普遍;
张宏敏:浙学与徽学
徐波:五峰学与蕺山学
徐公喜:南宋铅山教育的发展
张立恩:元代江南的《春秋》学;
侯德仁:明清苏州地区儒学发展史纲
谢晓东:李贽思想的一种新定位;
刘琳娜:方以智“烬心”说与其生死思维
张天杰:清初江南士人论为己与出处
张猛:清初江南士人家训文献中的礼仪思想研究——以陆陇其《治嘉格言》为例
谷继明:惠栋的经学史研究与经学史中的惠栋;
翟奎凤:江南三校南大、浙大、复旦校训校歌与儒家文化;
编后记
摘要与插图
几年以前我们成立了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这几年走下来,工作的范围,从开始到现在,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面向。这三个面向到远,展现出了上海儒学院有什么特点、要做什么事情:个是立足江南,个是面向东亚,第三个是放眼世界。立足江南是何俊教授负责的工作,面向东亚是吴震教授负责的工作,放眼世界是孙向晨教授关注的工作。立足江南、面向东亚、放眼世界应该是我们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工作中的三个主要的面向。
“江南儒学”项目去年开的会议,我因为有事未能来参加。这里我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江南儒学”有广义的和狭义的理解,都有意义,并覆盖我们上海儒学院做的一些工作。譬如将江南儒学追溯到孔门弟子的时代,这些都是从广义上来入手的。我这里要讲的是狭义的江南儒学,但是这并不是对广义的江南儒学的否定。
我把我的侧放在狭义的江南儒学,主题我归结为两句话:谁之江南?何种儒学?
这两句话当然是套用了Alasdair MacIntyre 的书的名字。他在写了After Virtue 以后,又写了一本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都早已有中译本。他的两本书不见得大家都细读过,可是他用的这个书名还颇流行,很多人都模仿他的书名。大概在1998年,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在《读书》杂志上发表,题目叫“谁之责任?何种伦理?”。当时欧洲神学家孔汉思倡导责任伦理宣言,他拿来文本让我们讨论、提意见。我的文章是从中国儒学的一种立场针对其初稿所提的意见。后来有位学者在《读书》上写一篇批评我的文章,说人家提了这么重要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反对呢?我说不是我们反对,而是人家拿着这篇文稿让我们提意见,我们当然不能拒绝表达我们的文化立场。
“谁之江南?何种儒学?”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因为,我们以前的问题意识,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
我们以往的讨论都是集中于“何处是江南”。这本来是苏东坡的发问,几年好像成了流行的一句话。201pan>年央视还拍了一个系列纪录片叫“何处是江南”,我还没有来得及看,网上有介绍,一共有八集。
我们在北京有一位朋友,即人大清史所的教授杨念群,他写的书书名也叫《何处是“江南”》,但是主要内容是清代的政治和社会。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以前我们有关江南的思考的问题意识,大多是集中在“何处是江南”。以“何处是江南”为的提问方式,应该说在过去这些年中,是比较流行和占地位的。
但是在这种讨论里面,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很复杂的,因为“江南”的含义很多,而且在历变化也大。其中明显的是秦汉时代的“江南”,主要是湖南湖北,然后带上江西,这是我们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