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价格 8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有血有肉的心学,正本清源说阳明》建立在对国内外所见阳明资料的网罗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上述问题,做了认真的考证,从的视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勾画出比较真实的阳明的脉络。
  这是作者多年明代政治史、思想文化史和阳明研究的成果。

目录

前言

章 莽苍中原行(弘治十二年)

章 会稽山麓的瑞云(成化八年九月—成化二十三年)

第三章 奔波的青年时代:余姚、北京、南昌(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弘治五年秋)

第四章 科举的洗练:北京、济南、余姚(弘治五年秋—弘治十一年)

第五章 官场与文坛(弘治十二年十月—弘治十四年七月)

第六章 周游和探索(弘治十四年八月—弘治十八年五月)

第七章 仗谏:锦衣卫监狱的日子(正德元年—正德二年二月)

第八章 漫长的南行之路:从北京到贵州(正德二年二月—正德二年五月前后)

第九章 贵州生涯(正德二年五月—正德四年十二月)

第十章 从贵州到庐陵(正德五年一月—正德五年十月)

第十一章 北京风尘(正德五年十月—正德八年九月)

第十二章 滁州和南京时期(正德八年十月—正德十一年九月)

第十三章 巡抚南赣(上)(正德十一年九月—正德十二年十一月)

第十四章 巡抚南赣(下)(正德十二年十二月—正德十四年五月)

第十五章定宸濠之乱(上)(正德十四年六月—正德十四年七月)

第十六章定宸濠之乱(下)(正德十四年六月—正德十四年七月)

第十七章 献俘杭州(正德十四年八月—正德十四年十一月 )

第十八章 风波江上行(正德十四年十月—正德十五年二月)

第十九章 经营江西(上):从九江到赣州(正德十五年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

十章 经营江西(下):白鹿洞讲学前后(正德十五年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

十一章 百战归来白发新:从江西到浙东(正德十六年七月—嘉靖二年十月)

十二章 在“大礼议”风波中:良知说的成熟(嘉靖二年十一月—嘉靖六年四月)

十三章 踏上后的征程(嘉靖六年五月—嘉靖六年十一月)

十四章定两广 献躯南疆(嘉靖六年十一月—嘉靖七年十一月)

尾声——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阳明的婚姻

  在华的前途光明,日子见好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家庭内部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儿子守仁和续弦的赵夫人以及侧室杨氏的关系?

  在这个家庭中,有新的继母,还有从情理上推测,和守仁的生母有着隔阂的侧室杨氏,再加上又有了新的弟妹,父亲心思也不可能放在守仁身上。而守仁正处青春期,带有反叛的格,这从他曾到关外的行动可略见一斑。

  如何处置这些关系,成了华以及十七岁的守仁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时,给守仁带来温暖的,是诸让。

  诸让,和华在京城关系很好,时常相互走动,对于守仁也比较赏识。诸让看到守仁一些突兀的举动,心中颇有感触:华续弦了,他这时还不满四十岁,有几个孩子。长子的母亲已经去世,此后守仁怎么办呢?看他思辨敏捷,心有大志,所以盘算,想将女儿许之。

  回家后,和妻子张氏商量定了,和华商谈,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守仁。这对于当时内心孤些自卑的守仁,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温暖,因而他对于舅姑孝顺。

  如前所述,在成化皇帝去世的这一年,守仁十七岁,和祖父一起,从北京回了故乡。

  诸让这时被派往江西为官,当参议。得知守仁回了故乡,写信给华,要守仁到江西去成婚。华写信给守仁,命他前往。

  让长子在母亲丧期刚满,十七岁的年纪独身远道前往南昌,到未来的岳父那里迎亲结婚,这有点违背常理,然而也是必然的选择。也是说,家中有着促使华、守仁这样做的原因。

  那么,原因何在?

  守仁而言,父亲在北京,官场上仕途正忙,家中弟妹要照顾。自己如果到北京,必须继续面对继母、弟妹等新的家庭关系。这对于一个正处于青春敏感期的少年来说,心理的感受可想而知。

  自己随祖父从北京回到故乡浙东的余姚,依然是过去的老屋。屋在人非,母亲亡故。自己丧期已满。祖父、祖母已经老了。虽然三叔衮还有几个堂兄弟都在,但毕竟不是父母,无法一直靠在别人身边过活。

  经历过北京繁华的年轻的守仁,或许会觉得故乡这浙东的山村,宁静的世界有点闭塞,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守仁也许感觉到孤独,同时,内心中更冲涌着大丈夫仗剑走天涯的豪情。他觉得自己长大了,选择离开是合理的。

  从华的角度看,他理解守仁所处的境况。老友诸让喜欢守仁,这时,诸让被任命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在江西当官,因而让儿子到他那儿去,解决婚姻大事,独立门户,脱离家中各种关系的羁绊;同时,让他受到更多的人生历练。这倒是一个妥善的安排。

  从诸让的角度看,他关心着未来的女婿守仁,也考虑到了华的情况,积极促成守仁的南昌之行。

  诸让写了信,邀守仁到南昌来结婚。华也催促守仁前往。守仁后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

  岳父怜悯我中年丧失了母亲,给我父亲写信问候,并教诲我。在弘治己酉(二年)那年,他到江西当参政,来信叫我去。我当时或许还有点犹犹豫豫,父亲答应了,并对我说:“你岳父有命,你还敢磨磨蹭蹭?”

  在故乡、北京、南昌三处的选择中,南昌成了守仁和家族选择的结果。

  这年七月,守仁从故乡出发,经浙西,前往南昌,到后来的岳父家中。

  诸让当时是江西布政司参议。这又是一个新的环境。

  守仁从浙江出发,到了南昌,那里除了未来的岳父以外,一切都是陌生的。

  岳父安排他在自己的官署中住下。守仁开始慢慢地熟悉环境。官署即江西布政使司的衙门。

  明代江西南昌一带,道教兴盛,流行净明道,漂浮着道教、养生的氛围。的道观有铁柱宫。在成化年间,尊封道士为天师,使得宣扬炼丹养气、修身保精的风气在民间愈发流行。

  诸家的人,对于这位未来的姑爷,是友好和欢迎的。这从守仁留存的、后来给诸家人士的文字中,可以感觉到。岳父诸让也是一个讲求儒学之人。在当时,婚姻多由父母之命,身为儒官之家的小姐当然遵从。

  作为大家的闺秀,按理,她当也只二十岁。要和一个从来没有谋面、既名、又无家财的年轻人结婚,即使在五百年前,大概也还是会有些心理上的波折吧。可以想象,小姐的态度是:顺从、冷静,但不热情。

  年纪仅仅只有十七岁的守仁,虽说经过在北京的那些日子,已经渐趋成熟,但毕竟还充溢着青涩的味道。

  他会想到些什么呢?

  ——想到自己这十多年来的境遇: 从贫困宁静的浙东山村,到官宦喧闹的北京城;从慈祥亲切的祖父母、温顺勤勉的母亲,到奔波升腾的父亲;

  ——想到书斋中读过的《四书》,北方奔驰着的骑马射箭。文人、将军、侠客、隐士、道士、,不同的人生境况;

  ——或许,还会想到小姐模样,自己以后的生活前景,甚还有对于成亲结婚,多少带有神秘感的忐忑。

  凡此等等,都会在他脑海中展现,影响着他的情绪。

  结婚大喜的日子了,虽说诸让生淡泊,但毕竟是官宦之家的喜事,不会过淡。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人在准备着。

  婚礼之日,宾客汇集,多是岳父家人。看着众人的忙碌,独自等待的守仁感到有点落寞。

  母亲的去世,父亲的续娶,自己的孤独一身,有志而未酬,如今飘零在此,加上自己身体状况未必很好,他感到迷茫和不安。

  突然想起,到南昌以后,曾在铁柱宫听道士讲过的养生之道、阴阳之事,于是,便独自前往铁柱宫。

  他在宫内四处转,见到室内有道士打坐,便唱入。相谈之下,发现此人并非本地道士,于是和他谈及养生吐纳之法。道士将道教内丹派“八卦收鼎炼丹”之类的道法向他细细讲述。

  不知不觉,已经入夜。天黑,无法返回,守仁在铁柱宫内留下了。他或许还有想此出家的冲动。

  诸府的人,忙碌停当,这才发现新郎不知去向了。

  于是全府上下,一起寻找。新娘则坐在房中等待,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当夜天色昏暗,无法寻得,只好等到天明再说。小姐在新婚之日,孤单单地过了一夜。

  这是守仁结婚的一幕。

  这一幕当然是翻过去了,但是,这对于结婚当事人的日后生活会留下什么样的影子呢?

  如果说北京的生活,使守仁感受到了官场的动荡、北方的旷野和莽苍;那么在南昌的生活,使他更多地受到了人生的洗练、受到了更多的和文化的熏染。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