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前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过程中,教材建设“任重而道远”。为了编写出切实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教材,我们搭建了一个全国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出版台,加强旅游管理类各高职院校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把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特点,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结合各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每《旅游美学实务(版)》都力求精雕细琢,打造精品教材,力争把该套教材建设成为规划教材。 ;质量和是一本教材的生命。与同类书相比,本套教材力求体现以下和优势: ;1.:(1)形式上,尽可能以“立体化教材”模式出版,突破传统的编写方式,针对各学科和课程特点,综合运用“案例导人”、“模块化”和“MBA任务驱动法”的编写模式,设置各具的栏目;(2)内容上,重组、整合原来教材内容,以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形的教材结构体系。 ;2.实用;突出职业需求和技能为先的特点,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切实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 ;3.兼容:既兼顾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又高于其要求,努力使教材的内容与其有效衔接。 ;4.科学:所引用标准是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所引用的资料、数据、可靠,并力求新;体现学科发展新成果和旅游业新发展状况;注重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
目录
项目一 美与审美的认知模块一 美与审美一、美的界定二、审美的界定三、审美的作用模块二 审美机制一、审美准备阶段二、审美实践阶段三、审美回味阶段模块三 审美种类一、美的种类二、审美种类实训:对承德避暑山庄中残荷的赏新项目二 旅游美学的认知模块一 旅游美学对象一、审美主体二、审美对象三、审美关系四、旅游审美的分类模块二 旅游审美特点一、异地倾向二、求知倾向三、娱乐倾向模块三 旅游美学内容一、旅游景观特征作用二、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三、旅游的审美关系四、旅游的审美创造实训:一个北京旅游者对海南黎族民俗旅游产品的审美过程阶段综合实训1:一次艺术审美中对美、审美、审美机制和审美特点的把握项目三 旅游的自然美审美模块一 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作用及种类一、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作用二、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种类模块二 旅游活动中自然美审美的基本模式一、自然美审美准备阶段二、自然美审美引导阶段三、自然美审美感受阶段四、自然美审美品味阶段模块三 旅游活动中自然美审美的基本特点一、直观冲动二、意境升华三、皈依自然实训:九寨沟的审美历程项目四 旅游的社会美审美模块一 旅游活动中社会美的作用及种类一、旅游活动中社会美的作用二、旅游活动中社会美的种类模块二 旅游活动中社会美审美的基本模式一、社会美审美准备阶段二、社会美审美引导阶段三、社会美审美直观感受阶段四、社会美审美理解体会阶段模块三 旅游活动中社会美审美的基本特点一、现实感受二、换位体验三、关联内涵实训:苏州留园的审美历程项目五 旅游的艺术美审美模块一 旅游活动中艺术美的作用及种类一、旅游活动中艺术美的作用二、旅游活动中艺术美的种类模块二 旅游活动中艺术美审美的基本模式一、艺术美审美的准备阶段二、艺术美审美的引导阶段……项目六 旅游服务的审美认知项目七 旅游接待服务的审美项目八 餐饮服务的审美项目九 导游服务的审美项目十 旅游产品策划、规划的审美项目十一 旅游产品开发的审美项目十二 旅游市场开发的审美项目十三 旅游经营管理活动的审美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旅游美学实务(版)》:
(三入留园所在苏州市区,洞悉所在古城之美
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自由前来观赏留园,还是随着旅游大巴行随团欣赏留园,都不要忘记“人在旅途莫等闲”这个原则。在欣赏留园的过程中,去往留园的途中也是·一个赏景的重要环节。因为作为景区而言,其地理位置很重要。留园是历史古迹,在选址上有其历史原因,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仍需旅游行了解和感悟,唯其这样才可对留园有一个的审美。另外,苏州园林众多,其历史文化也较为丰富,因此,随着车移景易,旅游者可以洞悉留园所在苏州的城市之美。只有了解苏州城之美,知晓了苏州园林所处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旅游者才会对留园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听着导游的讲解,回忆着旅游前搜集的有关苏州的历史,结合眼前的实景,旅游者会渐入佳境。旅游者深知今天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绵延了2500余年,是一个深蕴着吴文化的水乡。旅游者也知道苏州称“吴”的来历,是中国商代末年,有一个部落自号“勾吴”的缘故。旅游者终于得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古城,明白“姑苏”的来历,是缘于城西南有一座姑苏山。旅游者于车上搜寻着秀丽的姑苏人的身影,观察着姑苏城的面貌,感受到苏州的柔和风格。终于明白吴语所谓“糯”含的丰富的美学特征:柔美、温文、清雅、细腻、潇洒。这不仅是苏州人语言之美、柔之美,也是苏州建筑园林的一个写照。旅游者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苏州的民风淳朴、温文敦厚、友善好客、彬彬风雅。耳边仿佛听到黍美的苏州人在路上吟唱着动听的昆曲苏剧或诗词题咏。苏州的园林,“春夏秋冬偕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洋溢着诗情画意,是优雅的典范。除了园林之美,旅游者还会感受到这里的山水之胜。苏州是一个自然和人文景观结合得较为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
(四)细心听取导游讲解,认真领悟留园之美入景区,旅游者要选择一个较好的导游作为向导。在自然美审美中,有时可以不需要导游的讲解,旅游者可以更多行独自欣赏、自我感觉才能品出意境之美来,而在社会美审美中,选择导游则是有必要的,因为旅游者需要通过游览观赏到更多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和的知识,而合格导游是潜心研究这些社会之美的专家,可以充分地满足社会美审美者的求知欲。
旅游者要边走、边听、边看、边想、边问,充分地利用审美器官,使得这几个审美器官交互作用,相得益彰,从而领略到更多的留园之美。例如,在导游的讲解下欣赏太湖石——冠云峰:它是太湖石之,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的美名;苏州之所以多古典园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盛产太湖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曾云“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可见诗人对太湖石是何等钟情。观赏者欣赏着眼前的曲线优美的冠云峰,品味着它的空间之美,聆听着冠云峰的传说,联想着心中已知的有关历史,感受到欣赏太湖石犹如品茶读画一般的境界。
(五)细微处细节处着眼,感受留园整体之美
在导游讲解的处,或是自行游览时,旅游者要做到细心和耐心,从细微处和细节处着眼,仔细欣赏、揣摩而感受留园的整体之美。例如旅游者对爬山廊的审美,在涵碧山房西侧,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旅游者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这条爬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对应,整个廊始终处于高、下、明、暗等不同的光线和地势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另外,旅游者还会发现在爬山廊中部的西墙上,嵌有明代吴江松陵勒石名家董汉策所刻的“二法帖”。“二”是指晋代大书法家羲献之父子。今,留园共保存有370多方书条石,堪称留园一绝。而旅游者纵观整个园林,会发现这样的碑刻楹联随处可见体而言,留园到处弥漫着文化之美,到处散发着文化气息。细心观赏留园中的一窗、一柱、一竹、一花、一石、一山……每一个细节都很精致,每一个细微都十分细腻。也正是这细节的精致和细腻才构成了整个园林整体的典雅精致与和谐清新。旅游者通过细节处的观赏,体会到部分之美与整体之美的关系:部分之美组成整体之美,整体之美统一了部分之美。(六)品味留园形式之美,揣摩留园内容之美
在对留行审美时,旅游者要时刻注意品味留园形式美,揣摩留园内容美。通过留园的形式美理解留园的内容美,通过留园的内容美品味留园的形式美。旅游者穿过“长留天地间”的门洞,可以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常作为透景或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地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这看起来漂亮的漏窗,从形式美的角度来看的确很美,但如果旅游者于漏窗的形式之美,而不行相关的审美联想,不去体会园林主人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品位,不去琢磨留园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则眼前的“漏窗”是“死”的,反之,眼前的“漏窗”是“活”的。旅游者可以结合明朝的时代特征,联想这扇漏窗曾经有过多少古代女子的浮光掠影;这扇漏窗曾经有过多少达官显贵的谈笑风生……活了的漏窗,可以让旅游者仿佛听到歌声笑声,仿佛看到人影攒动,仿佛赏到历史故事。而对于整个留园的审美而言,如果只是形式,则留园也无异于死亡。内容之美是社会美的灵魂,形式之美是社会美的载体,没有了灵魂,载体失去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