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慎独伦理思想研究

价格 50.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本稿从哲学伦理学的高度,对刘宗周以“慎独”为宗旨的伦理思行深入研究,论证了其“慎独”道德修养与“诚意”道德原则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第三大思想理论体系;刘宗周及其学派伦理思想在传统儒学的地位;通过对其门人黄宗羲、陈确等后学思想分流的综合比较研究,论证刘宗周及学派伦理思想的和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作用;还论述了刘宗周“学之泰斗”“敢为众先驱”的道德形象,《人谱》道德修养方法对人们道德生活抉择的重要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海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目的

章刘宗周和他的时代

一、晚明社会剧变

1.社会危机

2.明清鼎革

3.西学东渐

二、刘宗周及其著作

1.家世

2.学术师承

3.著作流传

三、刘宗周与晚明儒学

1.蕺山创派

2.修正学

3.友交东林

章“独体”的道德本体论

一、独体与体

1.之道德本体意义

2.程朱体的伦理论证

3.刘宗周对体的继承和改造

二、独体与心体

1.心之道德本体意义

2.陆心体的伦理论证

3.刘宗周对心体的继承与改造

三、心合一为独体

1.道德是吾心自然之天则

2.体在心体中看出

3.天命之为独体

第三章“诚意”体独的道德论

一、“诚意”说的历史溯源

1.“诚”和“意”的来源与内涵

2.宋明儒者对“诚意”的阐发

3.“意”与“诚意”的道德意义

二、意者心之本

1.心之主宰日意

2.意为心之定盘针

3.有善有恶非意之动

三、“八目”以“诚意”为本

1.致知非明徳之要

2.正心非八目之本

3.诚意即为体独

第四章“慎独”的道德修养论

一、“慎独”说的历史

1.“慎独”的释义

2.“慎独”的传承

3.“慎独”的修养论意义

二、刘宗周对“慎解

1.慎独是格物义

2.慎独归于知止

3.慎独须转知为意

三、“慎独”即“本吾独而戒惧之”

1.慎独即尽之学

2.静存之外别无慎独

3.慎独即本体夫

第五章“慎独”伦理思想的构建基础——心意善恶论

一、善恶论的历史考察

1.传统儒学的善恶论

2.道家的善恶论

3.佛教的善恶论

二、蕺山四句教

1.有善有恶者心之动

2.好善恶恶者意之静

3.知善知恶者是良知

4.为善去恶者是物则

三、迁善去恶之法

1.主静之本

2.治念之方

3.却妄之法

第六章“慎独”道德理想与实践——“君子”人生论

一、人生理想

1.圣人之修

2.外之为

3.生死

二、君子人格

1.弘毅贵义

2.操守甚严

3.为民立命

三、君子之学

1.博学·

2.立志

第七章刘宗周“慎独”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一、刘宗周“慎独”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1.宋明儒学之殿军

2.《人谱》的理论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3.刘宗周“慎独”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

二、后世对刘宗周“慎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张履祥对刘宗周“慎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陈确对刘宗周“慎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黄宗羲对刘宗周“慎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刘宗周“慎独”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1.“慎独”修养论的现实意义

2.“诚意”自律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一、研究缘起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深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达两千余年之久。然而传统儒学随清军入入清朝而深受重创,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经受着时局的考验。牟宗三先生说:夫宋明儒学要是先秦儒学之嫡系,中华文化生命之纲脉。表而出之,是学问,亦是生命。自刘蕺山绝食而死后,此学随明亡而亦亡。”①牟宗三先生的评价呈现了刘宗周思想在传统儒学中的地位。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浙江山阴人,官左都御史,其学术贡献之巨,影响之大,明末为,被牟宗三、钱穆等称之为宋明儒学殿军。明清更迭之际,阳明后学流弊四起,刘宗周试图努力将流于狂禅门后学之流弊救正殆尽,承上启下开出新学说,以促使传统儒学正常发展。

刘宗周创立的蕺山学派是宋明儒学体系中的后一个学派,他与东林巨攀高攀龙并列被称为明季二大儒。黄宗羲在《蕺山学案》开宗明义评价了刘宗周的学说地位:今日知学者,大概以高、刘二先生,并称为大儒,可以无疑矣。”②刘宗周的学生和著作都很多。其孙刘士林说:执赞称弟子者,海内不下千人。”①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其高足。刘宗周重道德践履与经世致用的思想离不开他生活的后阳明时代的影响,他认为阳明后学的弊病:在实践上,忽视了道德践履,掺杂佛乎于异端;而理论上,义理阐发有矛盾歧义,掺杂异端邪说无异于离经叛道,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亦用知者之过也刘宗周为救正阳明后学流弊,正本清源,力证醇儒道统,其思想学说有三大主要内容和:其思想学说主要有三大内容:一是诠释经典文本,梳理正统儒学。刘宗周对《四书》《易》学《三礼》等儒家元典的著述浓墨重彩,倾心力撰《圣学宗要》《孔孟合壁》《五子连珠》等著作,梳理儒学文脉,统合先秦五子与宋明五子学说之传承关联。二是融合程朱陆,修正阳明后学。他以体融合程朱体与陆心体之学,提出慎独学宗,以其统合本夫以解决二者工夫理路矛盾,挽救阳明后学流入狂禅。三是注重道德践履,《人谱》家学。他倡导证人改过学说力证人之所以为人,撰写了一套道德规范谱系——《人谱》作为家谱流传,对后学社约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刘宗周不喜空谈德,梁启超在《中三百年学术史》中阐述:学在万历、天启间,几已与禅宗打成一片。东顾泾阳(宪成)、高景逸(攀龙)提倡格物,以救空谈之弊,自是次修正。刘蕺山(宗周)晚出,提倡慎独,以救放纵之弊,自是次修正。明清嫂代门下派独盛,学风已渐趋健实。梁启超指出了刘宗周修正学的实学倾向,从学术转型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刘宗周吸收统合了程朱之学,对清初学风转向朴学、实学,确有。

刘宗周著作宏富,今存两百余万字,内容复杂且晦涩,却从经典文献的精微细致的阐述中重新建构了儒学体系,在中国儒学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他蕺山、影响东林、辩难学、驳斥门后学,其子刘为也……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