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绪论、五章、结语。绪论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章综述已有法律词语研究。章分析理论基础,即框架语义学、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提出适用于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探讨汉语法律词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并提出适用于本研究的法律词语分类。第四章剖析汉语法律词语的概念结构,主括其概念层级结构和概念框架结构。第五章论述汉语法律词语的意义建构问题,主括意义建构的认知基础、过程、机制以及制约因素。结结归纳主要研究发现并提出研究展望。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本书结构
章文献综述
第―节 法律语言研究概述
一、法律语言的界定
二、法律语言研究的发展脉络
节法律词语的已有研究
一、法律词语的结构能研究·
二、法律词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本章小结…
章理论基础
节框架语义学
一、框架语义学的基本观点
二、框架的结构
节概念隐喻理论
一、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运作方式
第三节概念转喻理论﹒
一、概念转喻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概念转喻理论的运作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汉语法律词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
节汉语法律词语的形式特征·
一、汉语法律词语的字组合特征
二、汉语法律词语的构成方式
节汉语法律词语的语义特征
一、语义的固化
二、语义的类聚
三、语义的行为事件本质
第三节本研究对汉语法律词语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四章汉语法律词语的概念结构
节汉语法律词语的概念层级结构
节汉语法律词语的概念框架结构
一、【侦查】概念框架结构
二、【起诉】概念框架结构
三、【审判】概念框架结构
四、【执行】概念框架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五章汉语法律词语的意义建构
节 汉语法律词语意义建构的认知基础
一、体验认知基础
二、社会认知基础
节 汉语法律词语意义建构的过程及机制
一、“侦查”类词语的意义建构过程及机制
二、“起诉”类词语的意义建构过程及机制
三、“审判”类词语的意义建构过程及机制
四、“执行”类词语的意义建构过程及机制
第三节汉语法律词语意义建构的制约因素
一、法律文化认知模式
二、法律文本语境
三、法律活动主体的认知方式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三、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一、研究缘起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规范体系(刘星2006:40)。法律作为行为冲突和社会关系的调节器(谢晖2002:12),在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的世界肇始于语言。无论是人类早期社会体现法律雏形的口头禁忌,还是后来出现的(不成文法),直现代社会种类繁多的成文法,语言都是法律的载体和基本呈现方式。法律的运行,即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适用同样以语言为工具和手段。美国法律语言学家Mellinkoff(1963:vi)甚提出,法律是一门以语言为生的职业。鉴于语
言之于法律的重要,人们开始关注这一专业领域内的语言,“法律语言”之说由此而生。西方的法律语言研究可以上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对法律演说的修辞分析入20世纪,法律语言研究得到长足发展。从早期的法律文本特征研究,到后来的司法话语分析,西方法律语言研究的适用越来越强,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法律实践。上世纪90年代,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为法律语言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在战国时期已初现端倪,唐朝为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律语言研究在借鉴和吸收西方理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语言资源,在本体和应用研究方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法律词语是表征法律事体和法律事件概念的象征符号单位(olicunit)和形义匹配体(forn-meaning pair)。法律词语研究是法律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法律词语研究的代表学者是Mellinkolf和Tiersma。他们以英语法律词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词语在法律文本能特征和应用问题。汉语法律词语研究早见于《唐律疏议》中对词语的训诂学分析,这些研究注重词义的注释和全解。现今的汉语法律词语研究主要采取结构主义能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对法律词语的分类、语义能、渊源和演化等方行考察,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汉语法律词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概念结构以及意义建构展开的认知研究更不多见。
认知语言学立足于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认为语言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镜像反映,而是在人类与客观世行互动体验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加工形成,遵循“现实一认知一语言”的基本规律。人类通过对外部世界各种现象的感知体验逐步形成范畴和概念,建立认知结构并终获得意义(寅2007:287)。语言意义的描写和解释必须参照其背后的百科知识网络系统,语言表达式为通达这一系统提供了可及点。意义的建构等同于概念化,概念化也是识解操作的过程。意义的分析既要考察语言表达式的概念内容,也要探究人们对概念内容的识解方式。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词语研究较多以普通词语为研究对象,对专门用途语言(language forspecific purposes)中的词语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通过对法律词行认知研究,可以揭示法律语言这种专门用途语言的形式和语义特征、语言表达式所通达的概念网络系统以及意义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并由此探知法律概念的展和演变规律,了解人类认知在法律活动中的运作方式,厘清法律,思维和语言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框架语义学、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分析汉语法律词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探讨汉语法律词语的概念结构和意义建构。研究对象集中于刑事法律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词语,选取这类词语主要出于以下考量。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分支,我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奉行以刑法为主的法律体系。在现代社会,刑法具有广泛的调控范围。一般法律只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如财产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人身关系等,而刑法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涌盖了所有这些社会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官科、谢潇2017:71)。刑法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