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汉语上古音的研究不能仅仅在汉语文献中打转,上古音研究中的一些症结问题、疑难问题,通过汉藏语言的比较可以找到答案。本书即从研究方法、语料文献等角度详细论述汉藏比较研究的方方面面,希望能成为汉藏比较研究领域的指导入门书。
目录
绪论; ;汉藏语言能行历史比较研究吗?
□□章; ;有关汉藏语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几个问题
一、 关于汉藏语系假设的问题
二、 关于汉藏语比较语言材料的历史层次问题
三、 关于同源词和借词的鉴别问题
(一) 以音轨——语音对应规则判定同源词
(二) 从词的音义相关类聚特判定同源词
(三) 注意虚词,在句法层面同源现象中发现和判定同源词
(四) □□汉字形体,从形态音位学的视角发现和判定同源词
章; ;汉藏语、藏缅语、藏语、汉语
一、 汉藏语系
二、 藏缅语
三、 藏语
四、 汉语
五、 藏文简介
第三章; ;汉藏同源词比较与汉语上古音构拟(上)
一、 汉语上古韵部
二、 “一部一元音、一部一韵尾”的是与非
三、 关于上古音的韵尾
四、 关于之部、蒸部和职部的问题
第四章; ;汉藏同源词比较与汉语上古音构拟(下)
一、 藏文三十字母都代表了上古声母吗?
二、 复辅音声母真的有可能吗?
三、 声调的来源——藏语声调的启示
第五章; ;汉藏同源词比较与上古汉语构词
一、 汉语音节结构含构词成分
(一) 前置辅音的构能
(二) 后置韵尾的构能
二、 词根成分屈折□化构词
(一) 介音交替派生新词
(二) 韵尾交替派生新词
(三) 声母交替派生新词
(四) 元音交替派生新词
三、 双音节融合构词
四、 双音节词的构词
(一) 单音节词根重叠构成双音节词
(二) 单音节词根加成音节词缀构成双音节词
(三) 单音节词双音化构成双音节联绵词
(四) 两个单音节词根复合构成双音节词
五、; 四音节联绵词
第六章; ;汉藏语比较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对传统小学研究在方法上的突破
二、 为语法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 虚词和语序研究
(二) 指示代词三分系统
(三) □□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及其汉藏语史推测
三、 为确定上古汉语历史地位提供了认知的依据
(一) 汉语在周边语言中的地位
(二) 上古汉语在汉语史序列中的地位
第七章; ;借词的鉴别与借词研究
一、 汉藏语言之间的借词
二、 历史层次与借词的鉴别
三、 历史层次与语言单位的各要素
四、 关于c组声母字的讨论
第八章; ;汉藏对比研究
一、 汉藏对比和汉藏对音
二、 唐五代语料的汉藏对音研究
三、代语料的汉藏对音研究
第九章; ;汉藏同源词例证
参考文献
附录词语索引
后记
摘要与插图
汉藏语指的是一个很大的语言家族。中国学者大多认为汉藏语括汉语、藏缅语、苗瑶语和侗台语四个语族(例如李方桂1937/1973;罗常培1951)。而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汉藏语系括汉语和藏缅语(例如白保罗1972/1984,1976/1984)。即使如此,汉藏语仍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多的语系。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汉藏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即发生学关系),根据各个语言的现状和历史探索它们的历史发展,构拟它们的古代面貌,以便帮助我们了解汉藏语言的过去,预测它们的未来,揭示汉藏语言的共时和历时的规则,这是汉藏语比较研究的任务。
汉藏语是很古老的语言。汉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少有三千多年。藏语的文献也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的先人羌人,五六千年以前跟华夏人共同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上游。所谓“炎黄子孙”的“炎帝族”,是姜姓部落,也是古羌人,他们是现在的祖先。而所谓“黄帝族”,是姬姓部落,也是华夏人。(俞敏1980/1999)因此,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
历史语言学是在欧洲发源的,首先应用在具有亲属关系的印欧语言的比较上头。因此,历史比较语言学早的一些观念、方法、规则,都是建立在印欧语的基础上的。那么这种方法能不能运用到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上来呢?法国语言学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大师梅耶(1957:22-23)说过:“一种形态繁杂的语言含着很多的特殊事实,它的亲属关系自然比较容易得到证明;反过来,一种形态简单的语言,只有一些一般的规则,如词的次序,要找出有力的证据不容易了。”他甚断言:“想根据汉语、语等后代语言构拟出一种‘共同语’,是要遇到一些几乎无法克服的阻力的。”直到今天,还有人在重复这样的断言。澳大利亚学者罗伯特·迪克森(2010:36)在《语言兴衰论》一书中还说:“亲属关系的证据主要是语法成分括词缀。理想的情况是,原始语为黏着语,而现代语为黏着或融合语(按:迪氏所谓融合语即一般所说的屈折语)。如果一群现代语基本上都是孤立语,几乎没有语法词缀,那么基本不可能像黏着语那样确证存在亲属关系。”
一些西方学者做出这样的断言,一方面使我们感到沮丧,另一方面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可以“认祖归宗”,我们的语言只能是“系属不明”的孤儿?“孤立语不能确证亲属关系”,是因为“孤立”语天生是“孤独无亲”的,还是只不过我们没有找到研究它的正确方法而已?我们认为,答案应该是后者。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它只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人群的繁衍、迁徙、接触、交融,带来了语言的发展,分化、接触、融合,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找不到研究方法,说“不可能证明”,这是无能的遁词,而不是科学的预言。
我们认为,形态变化方面的特殊事实固然是发现语言亲属关系的便利条件,但并不行历史比较研究的的必要条件。“形态变化的相似确实是历史比较的一根有用的拐杖。但是,这并不是说,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无所凭借。这些语言虽然词根较短,增加了历史比较的困难,但语音对应规律这个客观根据并没有丧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设法排除词根相符的偶然或借用的可能,以发现可靠的对应规律,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徐通锵,洪君1988/1999:174)梅耶(1957:19)也曾强调要从“形态、语音和词汇”这“三个不同的系统”来比较各种亲属语言。马学良(1991:17)指出:“历史比较的方法,基本的工作是利用亲属语言中的对应关系找出同源字。”
为什么我们把同源词作为历史比较的关键?为什么同源词可以作为语言亲属关系的根据?
因为词是语言的细胞[过去斯大林(1950/1971:17)说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是机械论的观点]。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脱氧核糖核酸),里边带有整个机体的遗传信息。现代生物学可以用一个细胞出一个活生生的生物有机体。根据染色体的数量、结构成分、排列顺序和形态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区别不同生物种类,识别同类的生物,鉴别具有亲属关系的生物个体。词作为语言的细胞,我们可以根据词的结构方式、结构类型、不同语言间词的音义对应关系鉴别语言的亲属关系。即使是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津津乐道的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形态成分(、数、格、人称、时态等)的语言,其亲属关系后还是需要通过具有严格的语音对应关系的同源词来确立。为什么?因为“形态”归根究底还是一种“类型”的特征。正如罗伯特·迪克森(2010:28)所说,在语言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