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边境旅游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管理学中的系统理论视角,构建了“边境旅游理论——边境旅游系统——边境旅游影响”分析框架。对边境旅游理论、边境旅游系统、旅游影响、边境旅游管理政策等问题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本书问题导向意识突出,研究方法合理,对构建边境旅游研究理论和拓展边境旅游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可供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部门、旅游企业参考使用。
目录
章 边境旅游研展 节 边境旅游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展 二、国内研展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边境旅游研究趋势 节 我国边境旅游发展态势 一、旅游外交下的边境旅游 二、“”下的边境旅游 三、合作下的边境旅游章 边境旅游系统 节 边境线与旅游系统 一、经典的旅游系统模型 二、边境线与旅游地的关系类型 三、边境旅游系统的地位 四、边境旅游系统的内涵 节 边境旅游系统模型 一、客源地系统要素 二、边界系统要素 三、目的地系统要素 第三节 边境旅游流集散模式 一、旅游流单边聚集 二、旅游流单边扩散 三、旅游流双边聚集 四、旅游流多边跨境扩散 第四节 欧洲的跨边境旅游合作 一、欧洲跨边境旅游合作概况 二、欧洲跨边境旅游合作经验 三、欧洲跨边境旅游合作启示第三章 边境旅游目的地子系统 节 边境旅游目的地资源 一、边境旅游资源的含义和特 二、边境旅游资源开发 节 边境旅游目的地特征 一、边境旅游目的地特 二、边境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 第三节 边境旅游目的地要素 一、边境旅游服务组织 二、边境旅游基础设施 三、边境旅游购物 第四节 美加边境尼亚加拉跨境瀑布 一、跨境旅游区概况 二、旅游合作 三、主要经验第四章 边境旅游的边界子系统 节 边界问题研究综述 一、边界问题研究 二、边界与旅游的关系 三、边界效应问题研究 四、边界效应测度方法 节 边界系统类型 一、阻滞型边界 二、集聚型边界 三、扩散型边界 第三节 边界系统驱动机理 一、边界系统推力 二、边界系统拉力 三、边界系统中介力 第四节 朝韩边境的阻滞 一、韩朝边境概况 二、边界阻滞体现 三、边界阻滞原因 四、韩朝边境启示第五章 边境旅游客源地子系统 节 边境旅游需求 一、边境旅游需求的产生 二、边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三、边境旅游需求的特征 节 边境旅游客源地特征 一、本国客源地 二、邻国客源地 三、第三国客源地 第三节 边境旅游客源地调控 一、边境旅游供求关系 二、边境旅游供求矛盾 三、边境旅游供求调控 第四节 金三角边境的旅游飞地 一、泰国边境的“云南村”——美斯乐 二、飞地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发展原因第六章 边境旅游系统耦合 节 系统耦合理论 一、耦合概念 二、自组织理论与系统 三、旅游系统耦合的运用 节 边境旅游系统耦合类型 一、边境旅游系统的阶段 二、边境旅游系统耦合测算 三、边境旅游系统耦合协调评价 第三节 实证研究 一、案例地概况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四、耦合情况与结果分析第七章 边境旅游政策影响 节 边境旅游政策背景 一、边境旅游合作动机 二、逆全球化与全球化发展 三、边境旅游合作问题 四、边境旅游合作趋势 节 边境旅游政策类型 一、封闭型政策 二、半封闭型政策 三、开放型政策 第三节 我国边境旅游政策演变 一、边境旅游发展阶段 二、边境旅游政策趋势第八章 跨境自驾旅游区构建探讨 节 跨境自驾旅游概述 一、边境旅游产品的概念 二、边境旅游产品的构成 三、边境旅游产品的特征 节 跨境自驾旅游产品类型 一、跨境自驾旅游产品类型 二、跨境自驾旅游产品开发 第三节 澜湄跨境自驾旅游线路设计 一、澜湄跨境自驾旅游资源现状 二、澜湄跨境自驾旅游空间布局 三、澜湄跨境自驾旅游建设方式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含义 节 边境旅游系统理论研究小结 一、三大基础理论 二、三个子系统 三、三大影响研究 四、研究贡献与不足 节 面向三大基础理论的对外合作 一、如何提升边境旅游吸引物 二、如何建立边境旅游影响干预 三、如何合理利用三种力量 第三节 面向三要素系统的旅游开发 一、如何建设边境旅游目的地 二、如何打造边境旅游吸引物 三、如何开发边境旅游客源市场 第四节 面向三大影响的制度建设 一、“共治共管”的合作机制 二、“旅游促经济”发展模式 三、“互联互通”的共同社区附件1:边境旅游吸引物评价调查问卷范本附件2:我国边境政策文件分析表附件3:我国边境旅游线路产品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一直放在沿海地区,但随着沿海地区经济步,区域经济发展衡问题越来越凸显,而这一事实,与我国实现均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不相符。边境地区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重要陆上通道,不仅是落后的“边缘”地带,而且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从传统意义来看,边境地区通常远离政治、经济中心,边境线是区分“我国”和“他国”的界线,是区别文明与野蛮、战争与、开放与封闭的分界线。从空间上来看,边境是界定核心与边缘、区分国家边界、管制人员和货物流动的界线。我国仅西南地区有着8060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巴基、尼泊尔、不丹等国相邻,边境线上居住着20多个少数民族,并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跨境而居。但是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且民族与关系复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背景下,如何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缩小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以旅游方式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现实问题。当前,采取支持和鼓励政策来边境地区的旅游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在中国,年来中央和各地陆续出台了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根据2016年发布的《关于支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展边境旅游受到高度重视。《意见》提出了要提升旅游开发,边境旅游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改革边境旅游管理制度、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区、探索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随着沿边地区开发的提高,我国已经建立了图们江区域合作、东盟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亚区域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次区域合作关系,沿边省份与相邻国家间的旅游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并共同打造跨境旅游线路、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建立旅游合作机制等方行了积极探索。旅游和政治边界向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便有所涉足。在概念界定上,边境旅游(border tourism)、跨境旅游(croorder tourism)等术语虽然被学者们使用,但其概念内涵并没有得到明确界定,更谈不上深入探讨。在理论研究方面,纯理论研究少,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案例地的实证分析,其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往往具有较大局限,理论深度也显得不足。因此,我们结合边境旅游发展现状和已有研究成果,认为边境旅游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对边境旅行科学界定?(2)边境旅游研究有没有的研究范式?(3)边境旅游理论研究能不能产生政策贡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边境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核心问行系统分析,以期从科学层面展开对边境旅游研究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