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三峡库区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集水电站库区、贫困地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于一体,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欠账多,发展滞后。随着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加,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投入和对口帮扶力度加大,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步,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三峡库区民生短板问题依然突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仍然存在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因此,从供给管理角度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以调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增加供给数量,提高供给质量,□终实现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补齐基本公共服务民生短板,提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针对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论分析;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量、供给结构、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等实证分析;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对策建议。
首先,问题提出。基于政策背景、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提出研究问题——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衡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需求层次、多样、差异□化的回应和适应不足,所形成的基本公共服务供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和质量不高等供给问题。
,理论分析。在梳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概念及特征,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标——更高、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容——供量、供给结构、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现状分析。《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比较分析了三峡库区在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及其与重庆市、全均的差距。研究发现,虽年来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高,但与重庆市、全均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步验证了当前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基本公共服务民生短板突出的现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技术路线、章节安排与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理论基础
□.□ 文献综述
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论分析
3.1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概念
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缘由
3.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标
3.4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容
3.5 本章小结
4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4.1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现状
4.□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4.3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分析
5.1 基于演化博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结构
5.□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结构
5.3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空间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分析
6.1 研究方法
6.□ □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6.3 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 □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分析
7.1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
7.□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对策建议
8.1 改革配置方式,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8.□ 创新供给方式,完善多元主体合作供给
8.3 需求管理改革,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8.4 加强监督评价,完善绩效评价与监督机制
9 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摘要与插图
1.1研究背景
1.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手段。社会政策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支撑,是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能够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基础。《“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作用,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向薄弱环节、人群倾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人人共享。三峡库区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集水电站库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于一体,既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薄弱地区,又有基本公共服务的人群——三峡库区百万。提高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质量是保障和改善三峡库区生活的重要着力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指出,到2020年,生活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2014年,《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努力实现三峡库区公共服务和城乡居民生活达到或全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但当前三峡库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仍然存在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调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完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和灵活,对提高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质量、提升三峡库区人民基本公共服务获得感关重要。
2.理论背景
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相关的理论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以庇古、阿罗、萨缪尔森、阿马蒂亚·森等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以寻求大化的社会经济福利为目标,研究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集体选择等问题,强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来增加社会福利的重要和必要。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针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问题,强调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奥克森等提出了可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非营利机构、私人的合作治理为公民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探索更具有弹和效率的基本公共服务民间化机制,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
与其他地区相比,三峡库区具有的特殊,而国内外对于这一特殊区域和特殊对象的研究相对缺乏。一方面,三峡工程建设在程度上加深了三峡库区的贫困化程度;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革三重压力与矛盾相互交织,使得三峡库区呈现出特殊与复杂。当前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一般都是强调“大水漫灌”式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较少考虑“滴灌”式的供给和有效问题。因此,针对三峡库区特殊的资源禀赋与历史条件,结合当前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书试图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视角,探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的观点、方法,力求丰富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3.现实背景
三峡库区的概念源自国家战略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的建设,其覆盖范围与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和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部分区域重合。三峡库区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地区,又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长江中上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