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绪论论和各论。内括:中医骨病的概述;中医骨病针灸技术;中医骨病推拿技术;中医骨病康复技术;机体各部骨结构及检查;骨病针灸推拿康复研展等。
目录
篇;绪论
篇;
;章;中医骨病的概述
节;骨关节的结构与生能
节;中医骨病的分类
第三节;中医骨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节;中医骨病症状体征
第五节;中医骨病四种诊疗方式
第六节;骨与关节检查
第七节;骨病治法概述
;章;中医骨病针灸技术
节;经络与腧穴理论
节;针灸原则
第三节;针灸治法效
第四节;异常情况处理
;第三章;中医骨病推拿技术
节;筋骨气血理论
节;推拿原则
第三节;推拿检查方法
第四节;推拿治法及作用原理
第五节;异常情况处理
;第四章;中医骨病康复技术
节;中医康复基本观点
节;骨病康复常用评定方法
第三节;骨病康复常用基本方法
;第五章;机体各部骨结构及检查
节;颈项部
节;肩部
第三节;肘部
第四节;腕部
第五节;膝部
第六节;足踝部
第七节;腰骶部
;第六章;骨病针灸推拿康复研展
第三篇;各论
……
;第九章;骨关节非感染炎症
节;概述
节;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强直脊柱炎
第四节;创伤关节炎
第五节;神经关节炎
第六节;痛风关节炎
;第十章;骨与软骨坏死疾病
节;概述
节;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第三节;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
第四节;创伤骨缺血坏死
;第十一章;骨代谢疾病
节;概述
节;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佝偻病
第四节;骨质软化症
第五节;甲状旁能骨病
第六节;透析骨关节病
第七节;畸形骨炎
;第十二章;骨关节发育异常
节;概述
节;上肢骨关节发育异常
第三节;下肢骨关节发育异常
第四节;脊柱骨关节发育异常
第五节;全身骨关节发育异常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骨病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研究骨与关节系统疾病的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骨病研究历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结了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和疾病的丰富经验和成,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今实践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夏商周、春秋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环境十分简陋,多居住于山林或洞穴,夏日须与烈暑相争,冬天须与霜雪作抗。由于比较恶劣的生存条件,骨病的发生率极高。在这个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要寻找医学的起源证据十分困难。
考古学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原始人遗骨有患骨病的迹象,如骨髓炎、骨结核、脊椎变异、关节僵直、骨质增生等。中国文字的出现始于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骨病病名的记载,如疾手、疾肘、疾胫、疾止(即趾)等骨关节疾患,可见当时对骨病已有的了解。《史记》记载,黄帝时代的名医俞跗用砭石刺割,即切开排脓的外治法和导引、按摩治病,这些方法今仍是骨病的常用方法。
周代中医外科已经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周礼》记载了许多重要的医学资料,对医学有较大贡献。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了西周时代设置的各种医官,如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疡医泛指骨伤、外科医师,采用注药、刮去脓血、腐败恶肉破骨等外治方法,并明确规定:“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根据东汉郑玄对《周礼·天官冢宰》注解:“今医人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音孟,指瓦罐,炼丹用)瞿石胆、丹砂、雄黄、譽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由此可见,当时对肢体与骨骼的化脓感染已有方案。
二、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6年~220年)
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堆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为春秋秦汉时代的作品,是我国今发现的早古医方,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珍贵资料,书中载有痈、骨疽、等病名,并有治痈疽方22首,运用了多种方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中早的一部巨著,《黄帝内经》阐述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内外兼治、治未病、行不动则精不流、肾主骨等观点以及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今仍是骨病诊断、的主要理论基础。书中还对痹、痿、骨痈、疽等均有专篇论述,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也。”《素问·痿论》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灵枢·痈疽》中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今对痹证、痿证的辨证仍有的指导意义。此外《黄帝内经》还对骨的发病机行了阐述,《灵枢.刺节真邪》曰:“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其中骨疽应勘为骨瘤)。”《黄帝内经》同时还记载了脱疽的命名、症状、及预后,如《灵枢·痈疽》曰:“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这是运用手术截肢脱疽(脱痈)的早记载。